2022家长陪读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家长陪读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家长陪读心得体会
1,家长要做好榜样,贵在坚持。
儿子在很小时,我就成心识的培养他喜欢听书看书的习惯,那会因他小,主要是我读给他听,书中精彩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儿子,便渐渐的由?要他听我读书?变成了?他要听我读书?。有时我由于太累,不想陪儿子读书时,想到了坚持,便又开始了亲子读书。这样的习惯养成后,儿子每到了读书的时间,都会准时去,从未断过。
2、读书时,要挑吻合孩子年龄的书。
孩子在浏览合适他年纪的书后,会增强他的浏览兴趣。相反孩子读不到合适自已的书,看书的热忱就有可能随之降落。儿子在有 1段时间里,表现出不怎喜欢看书,后来我向同事了解她孩子读书的情况,才得知我那段日子选的书有点偏于成人化,选购时合适了我的胃口而疏忽了主要的读者是儿子。从这件事后,我每再购书时,1 方面征求儿子的意见,另外一方面我事前上网查询 1 下符合儿子年龄的 1些行家推荐的书,结果购了这样的书后,儿子读书的兴趣又浓了。所以家长不但要让孩子养成喜欢读书,还要会帮孩子选书。这同时也说明了 1 个问题,要想做个合格的家长,必须事前多多充实自已,多去了解孩子的世界,你才能在孩子的世界里遭到爱好。
3,适当引导,学以致用。
和孩子 1 起浏览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解故事内容,更多的是想拓宽孩子的视野,能够学其之长,将其好的 1 面变成孩子自已的,所以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我在陪儿子读书中,常会提些问题和儿子 1起思考,比如在读如何处理与同学矛盾的文章时,我会让儿子思考下如果他遇到书中出现的情形时,他应当怎样处理?有时在现实中儿子表现出了自私 1 面,我会谈起我们 1 起读过的某篇文章,那里面的人
是怎样遇事前想到他人的?每每提及,有时不用多说道理,儿子便明白我和他聊故事的意图了,便不好意思的纠正了自已。所以有时听到朋友夸儿子有礼貌讲道理时,我知道那是他读的书在对他产生了影响,是书里人物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在影响了他塑造了他。
4、浏览要读出声,而不只是默看书。
看书和读书的效果不 1 样,书读出声会增强语感,更会在大声朗诵中体会出词句的丰富感情。儿子有 1 段时间总喜欢默默的看书,且发现他看书的速度很快,这样的看书就起不到好的作用,更多只是1 味的寻求故事情节。所以后来我和儿子就改成相互读书,每天每人各读 1 会书,然后再究其内容讨论 1 番,通过这类方式的改变,儿子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有时会出其不意的说些我意想不到的话,有时还会故作神秘的问我某句子的意思,然后在我佯装不解下,将他自已对其理解的意思说给我听。呵,我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已在儿子身上略有显现了。5、多交换体会,做孩子的朋友。
儿子在能独立看书后,每有让他特别喜欢的,他不但会急于描写给我听,还强烈推荐我看,那个迫切劲,让我明白他想我与他 1 起看,1 起体会书带给他的快乐感受,想我和他共鸣,想我知道那是他喜欢的和他喜欢的缘由,每逢此时我就丢下手中的事,和他 1 起浏览。一样我遇到特别好的文章,也立马想和儿子分享,想让儿子体会到我从书中得到的那份难以言表的快乐。亲子浏览不但书本伴随着儿子 1每天健康的成长,同时在这浏览的进程中,我和儿子共同经历着书里的喜怒哀乐,一样的心情让我和儿子贴的更近,也使我和孩子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这是亲子浏览带给我最幸福也最切实的感受。
或许你会说陪读很简单,不就是搬个小板凳坐在孩子旁边,盯着他写作业吗?其实不然,在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陪读俨然成了 1
个要求极高的技术活儿。陪读爹妈们,都盼着孩子写作业是 1 场“闪电战”,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打成了“持久战”。这场以熊孩子为导火索,作业为主要敌人的较量,智力是必须的,体力更是不能不要的。最好是 108 般武艺齐上阵,否则可能连幼儿园的作业都应付不了。
幼儿园入学第 1 天,就被要求画世界地图。小学 1 年级要视察树叶从生到凋零,写实验报告……小孩子连笔都握不稳,作业自然落在了家长头上。都需要家长亲力亲为。做手工、打印资料、装订书本……很多家长好不容易熬过了学生时期,最后却又要捡起来重新来过。所以说,没有半把刷子还真揽不来这磁器活儿。
我们童年的时候,没有辅导班,没有特长班,有的是欢乐,有的是无忧无路。但是,现在的孩子,过得真累。学校里要为了考试认认真真、分秒必用,生怕被别的小朋友落下;
周末假期要拓展视野,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智商情商同步发展;
做完这些,还有成山的家庭作业、练不完的琴棋字画等等,想轻松,根本没门。但是,要论被这些折磨得最苦的人,孩子远远排不到第 1。
陪读爸妈的苦,是不被世界理解的痛楚。而孩子 1 天没长大,这类苦和累 1 直都要继续下去。
有时候 1 想到陪读,就想到无数陪读家长的心酸,孩子成绩的好坏直接就影响到对家长陪读所付出的回报,有喜也有愁。今天我们换种心情和孩子 1 起读书,这是另外一种陪读,无需成绩的回报,却成了生活的另外一种乐趣。
难得的周末,是否是也想睡睡懒觉、到户外走走?却不知静静地陪孩子读读书也挺悠闲,瞬间将生活与工作的杂事置之脑后,心情开始变得空灵。1 家人没了平常的烦躁,原来孩子看的书也有很深的意义与人生哲理。我们小时候也看过一样的故事,却只明白的浮浅,
现在再读读这些小故事,其中隐含着太深的做人真理。
孩子的成长与未来的社会生存的确需要很多很多的知识,但今天陪孩子读读书才深切体会到未来孩子不但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端正的生活态度。知识只是孩子未来谋生的技能,而做人的道理与端正的态度才能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与价值。让我们多陪孩子读读书吧,用我们的.人生历练与领悟去读读孩子的书,由于我们的体会更深入与真实,我们有必要将孩子理解不到的东西结合我们的体会早早的告知给孩子,让他更多更深入的理解未来他要用甚么样的态度去做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陪孩子读的这篇故事所得到的心得我们就能够分享给孩子,告知他贪婪与不切实际的索取、内心的狠毒与自私,终究会让人的 1 生 1 败涂地。人生的美好是要自己真逼真切的去创造,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与意义。
让我们用另外一种心态去做陪读吧,多给孩子 1 些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不要用索取孩子成绩的心态去做陪读。与孩子共同学习,与他分享我们的人生经历与对生活的理解,这会是家庭生活的最大乐趣,也是真正意义的陪读。让我们将陪读进行到底吧!
有好屡次在读《孟母 3 迁》的故事,有好屡次在跟学生讲《孟母 3 迁》的故事,有好屡次在和家长同志们说《孟母 3 迁》的故事,直到很多事情真的产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孟母的智慧与伟大。
带着孩子上班已 2 年多了,第 1 次真正感遭到环境、周围的朋友对 1 个孩子的初期成长影响有多大。两年前,孩子小,每次开会没有人帮助看孩子,就随便的把他交给比他大 1 些的大哥哥们,应当从那个时候起,孩子开始接触网络,刚开始的时候是看他人玩,后来就学着自己摸索,再到后面上瘾,早上起来就想把电脑摸 1 摸,网上放
学第 1 件事就是守在电脑前。(其中有 1 个环节:那个时候他接触的孩子都是爱玩电脑的,他们常常指使冰冰去找妈妈要电脑,如果妈妈不给,他们这群孩子就不跟他玩。可以想象,这是 1 个怎样的社会,把孩子们都变成了这样。)为这个事情,我曾很苦恼,心理学上讲:逼迫地想让 1 个人不去 1 件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起这个人更坚定地去做这件事。可见:硬性的逼迫孩子不玩电脑只会让孩子更离不开电脑。为此,我买了《儿童心理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1 口气读完,最大的收获是:孩子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玩电脑是他的 1种兴趣,只不过现在这类兴趣让他着迷,并影响到他其他兴趣的培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转变孩子的兴趣。在孩子 12 岁前,应当是1 个人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好时期,也是 1 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我决定抽时间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正巧,在这个时候,我读了邬晓莉的《爱的叮咛》,知道了课外浏览对 1 个人 1 生智力发展及毕生学习的重要性,我决定将孩子的兴趣引到课外浏览上来。为到达这个目的,我分以下步骤完成:
第 1:让电脑被“没收”,从此不能用。我将我们办公室的电脑全部用密码锁上,并告知冰冰:学校检查电脑的时候,发现我的电脑上玩游戏的记录最多,校长爷爷已将我的电脑没收了,现在这个电脑不属于我了。(善意的谎言,还让校长成了坏人,呵呵。同时自己也要做到孩子在身旁的时候,坚决不用电脑)
第 2:想办法将家里的电视关掉。有 1 个机会:那天,冰冰和他爸爸在家玩游戏,他爸爸要买他的枪,问他多少钱卖?后来玩到尽兴的时候,他爸爸说:我想买你的遥控器,你多少钱卖?冰冰说:多少钱也不卖。为避免爸爸抢遥控器,他还特地去把遥控器给藏起来,后来遥控器就“永久”消失了。冰冰回家也就没有电视看了。
第 3:借助益友的气力。我们办公室旁边有 1 个喜欢读课外书的男孩—————蒋东方,这小孩机灵,淘气,好动,正直、热忱、爱看书。我让冰冰每天和东方 1 起玩,成心避免他和之前爱玩电脑的那几个小孩接触。朋友的气力还真是大,孩子 1 旦有了益友,他也会学着去做 1 些成心义的事情,每天放学学完作业,就在操场上顽耍锻炼身体,还常常听他们相互之间探讨 1 些孩子世界里的问题。
第 4:带着孩子读书。每天回家,不管多忙,多累,都要陪孩子把书拿出来,读 1 读,刚开始是我读,冰冰听,后来变成,他看图说话,我再带他读,书里面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读得我们1 起开怀大笑,有时读得我们疑惑重重。
现在孩子已走进浏览,并喜欢上浏览了,我们 1 起用 4 天的时间读完了《3 毛的故事》,现在正在读第 2 本《小王子》,我正打算再买1套合适孩子口味的读物。作为暑假作业的 1部份和孩子1起完成。
犬子恰与晓风友之公子同级——小学 4 年级,10 年来,各种“陪读”的情况都有,不单单是晓风目前才出现的以陪读之名行“监督”之实。从陪造作业到陪理书包,从陪上兴趣班到陪弹琴,从陪到不陪再到陪,也是出现过反复等各种情况。但现在已基本上不需要陪了,仅需偶尔行使“抽查”的权利,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心得以下:
1、以大人的智慧、孩子的方式去陪读。
虽然是 4 年级的孩子了,恍如已懂了很多东西,但毕竟还是孩子,所以,首先在 1 些技能和经验方面,肯定是不如大人的,我们还是可以用我们的智慧掌握局面的,同时,在做事情的进程中,孩子还是更能够接受 1 些“游戏”的方式,即便在你心里,你觉得这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但对孩子,换了个情势,感觉就是完全不 1 样的。举例说明:本来你是为了监督他造作业,然后坐在他对面看自己的书,
你是 1 本正经地监督他,他是不能不被你监督,可是,如果换个情势,对他说:“儿子,我们来场比赛怎样样?”他肯定马上来了兴趣,问:“比甚么?”,然后告知他:“爸爸(妈妈)现在手头有个任务……(把你自己定的目标告知他),你的任务是做完自己的作业,我们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先完成?”这样,孩子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他也不认为你是在监督他,避免未来产生抵牾和依赖两种不良的情绪。而且,可以许诺孩子赢的人有嘉奖,前面两次可以故意让他赢,以鼓励他的兴趣,然后适当地时候自己赢,让他输,给点挫折,激起他更多的兴趣。这个方法其实不单单适用在陪读这里,可以广泛使用在孩子的平常教育中,效果非常不错。
2、目前的陪读是为了接下来的不陪读。
之所以陪读,除解决类似“眼眼前”的短时间任务,还有个视察和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目的,所以,目前的陪读归根结柢是为了将来不陪读。正是由于这个目的,在陪读的进程中,家长不能够以“等上初中”或“等上高中”就行了为目标,而要从 1 开始就主动有目标,有个计划,准备要逐渐“撤退”的,而不是“等”到甚么时候。有了这个目标,你就不会是简单地“监督”和“陪”了,而是会在陪的进程中,注意视察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哪里,然后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些建议,然后重点地让孩子改正,给孩子鼓励,让他(她)明白自己其实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固然,这个“明白”的进程也能够“游戏化”1 些,比如你觉得经过 1 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状态有好转了,就能够某次托故正好有应酬或要加班,向孩子“请假”,说今天不能 1 起完成比赛游戏了,看来只能他(她)独自完成了,孩子会由于这个变化产生新鲜感,会激起某种兴趣,家长也正好借记检验 1 下成果,然后给孩子 1 个积极
的鼓励。如果效果好,逐渐增加次数,直至不再陪;
如果效果不好,视察或询问,发现问题,继续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改正,直到完全解决。这才是陪读的真正目的,帮助孩子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他 1 起改正和解决问题,建立他的自信心,让他知道,他是完全可以自己做好的。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很重要。当初我陪儿子去弹琴,由于知道这是 1 定要家长陪的,所以,从 1 开始就下了很大的决心,刚开始的几堂课,很认真地随着 1 起听乐理,看指法。
后来,我就觉得这不是个办法,久而久之下去,就变成我上课了,而且,他由于有大人上也产生了依赖。后来,我有 1 次特地没去,然后回来就说要请教他,由于那天的课没上,他兴趣高昂,当起了“小老师”,给我讲了那天的课堂内容,我极大地鼓励他,然后告知他:“妈妈以后肯定跟不上你的进度了,由于你不但上课,还有练习,妈妈根本就不练习,怎样能跟得上你的进度和水平呢?”他的自信心 1下子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但上课自己去上了,还会抓紧练习,每次都会问我:“妈妈,你是否是已跟不上我的进度了?!”我说:“是的,妈妈现在最多是能听出来你弹的不流畅了,但是错在指法上还是乐理上,妈妈已分不出了,所以,必须靠你自己了。” ?
从那以后,儿子弹琴我再没陪过,但每周他会兴趣勃勃地演奏给我听。同理可得,在学习其他作业和知识的进程中,这个方法也很有效。
3、不单单是陪读。
对孩子的成长,不单单是做作业,学习,读书方面需要我们家长陪,很多时候,乃至全部人生,他们都需要我们陪!但这个陪,1定只是“陪”,而不是替换,也不是“监督”。我们之所以陪,1 方面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和你 1 起面对”,会帮助他们解决
1 些事情,但 1 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事情是他们自己的,爸爸妈妈只是帮忙,帮助他们面对,但终究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气力来完全解决。不要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或满意”,做甚么事情都是由于“我爸爸妈妈让我这么做的”,父母更不要用“你帮我把书读读好就好了!”“你快点给我把作业做完”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这些事情不是他们的,而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任务。
以此类推,生活中孩子的很多问题和安排,我们家长都会有这类包办替换的“越权”,而不是真正地“陪”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和孩子 1 起成长”不是 1 句简单说说的口号,而是在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从我们家长的角度,1厢甘心地做很多自认为“为了孩子好”的事情,常常适得其反。也只有这样了,你会发现,孩子不单单是耗费了我们 1 生的牵挂和付出,不单单是让我们愿意倾注 1 生血汗、倾 1 生积蓄而付出的那个“前世冤家”,而是能让我们解读父母养育之恩,让我们重温来时之路,让我们感怀同行之人的“精灵”!想起晓风说的那个“烛炬”的比喻,其实,我们的生命,从开始的那刻,就在燃烧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或说我们知不知道。可是,由于孩子的出现,或我们的某个寄托,或事业的成功,或某个理想和寻求,让我们的燃烧更有了目标,多了 1份精彩,多了 1 层意义,使这燃烧不但燃烧自己,还能照亮家人、他人,乃至后人,那就不是 1 种悲壮,而是 1 种温暖。
上一篇:2022暑假实践报告体会
下一篇:2022年入党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