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龙文档网 > 教学设计 >

登高教案 《登高》教学设计(3篇)

|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高教案 《登高》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登高教案 《登高》教学设计(3篇)

实习班级


课程标题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

1、由重阳节导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了解重阳节名字的由来,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复习律诗知识。



二、朗读全诗,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一位学生范读,明确字音,全班学生齐读。

2、请学生找出最能概括本诗情感的一个字——“悲”。

3、诵读首联、颔联,找出八个意象及对应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意象: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

【明确】特点:急、高、哀、清、白、飞回、萧萧、滚滚

【明确】原因:

①风急:秋风萧瑟,诗人站在江边,秋风更凉,年老多病的诗人感到更加寒冷。这种寒冷不仅是身体的感受,更是内心的感受。

②天高:反衬人的渺小。

③猿啸哀:郦道元《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烘托出悲凉之感。

④渚清、沙白:都是冷色调,烘托悲凉之感。

⑤鸟飞回:与《沁园春·长沙》中的“鹰击长空”不同,本诗中的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孤独无依,表达诗人独自一人的悲凉。⑥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叹,飘零、漂泊之感,时光易逝之痛。

⑦“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以“时间之永恒”感叹壮志难酬的悲怆。(颔联传达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但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不消沉,很好的表现了杜甫的诗歌风格——苍凉、雄浑、沉郁、悲壮。)

4、两联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视听结合、俯仰结合、情景交融,(悲凉秋景图)苍凉、雄浑、沉郁、悲壮以及诗人豁达坦荡的胸襟。



三、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五分钟时间,小组合作探究罗大经所说颈联有八层意思是哪八层?将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圈、划出来。师生合作,明确“八悲”。

【明确】身逢战乱之悲、时值悲秋之叹、离乡万里之愁、漂泊他乡之思、人到老年之伤、体弱多病之痛、孤独无依之苦,再加上国家多难之凄,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①万里 离乡万里

②悲秋 时值悲秋

③作客 漂泊他乡

④百年 人到老年

⑤多病 体弱多病

⑥独登台 孤苦无依、身逢战乱

⑦常作客 国家多难

2、思考“作客”为什么不写成“做客”?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诗中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这种漂泊流浪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3、反复诵读尾联,思考“艰难”“潦倒”是指谁?“苦恨”与今天的苦恨有什么不同?

【明确】“艰难”“潦倒”的既是国家,也是个人。不仅只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生命困顿、命运多舛;
还指国势危艰。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
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

【明确】诗中的“困苦”并非“困苦和痛恨”,“苦恨”与“新停”相对,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极”,“恨”是动词“遗憾”。

4、颈联、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涵,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悲秋不仅是悲自然、悲个人,更深层的是悲国家、悲社会之秋。

颈联、尾联直接抒情,抒发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学生总结本诗每联情感。

3、教师总结。

五、板书


日期:2015-12-21 13:27 阅读:100+

共1课时

登高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的解读较为到位,但是语言组织能力欠缺

3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难点: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许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活动2【讲授】讲授

一、介绍作者

二、文本分析

1.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

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2.我们把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

接下来我们看看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来吧,点击字体就有分析!

答: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回鸟,这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形单影只。

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

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答:还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万里”写出流浪之远,“常”写出流浪时间之长。

补充:安史之乱时,李白从48岁开始流浪,一直到58岁去世,11年来安无定所。

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补充:诗人这个时候已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不能动弹,处境堪忧。

4.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 

答:“艰难”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补充: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5.“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答: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活动3【练习】练习

1.古人诗歌中写到“高猿长啸”,大都抒发文人的悲伤,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活动4【测试】测试

1.《登高》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登高》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活动5【作业】作业

比较感悟

秋词  采桑子•重阳  登高

⊙收获平台

一、《采桑子•重阳》中有这样的句子:“战地黄花分外香。”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那是因为在战地硝烟的反衬之下,黄花显得格外芳香;
有人说,那是因为词人南征北战,久违了花香,所以格外珍惜花香;
还有人说那是因为毛泽东在战争环境下具有常人所没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你赞同哪种意见,或是有你独特的理解?大胆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吧!

答:                                                                   

二、记诵杜甫的《登高》,并回答问题。

1、诗歌题为“登高”,视野必然高远,你认为哪些诗句体现出这一点?

答:                                                                   

2、你认为这首诗中最有气魄的诗句是哪一联?为什么?

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登高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许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活动2【讲授】讲授

一、介绍作者

二、文本分析

1.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

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2.我们把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

接下来我们看看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来吧,点击字体就有分析!

答: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回鸟,这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形单影只。

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

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答:还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万里”写出流浪之远,“常”写出流浪时间之长。

补充:安史之乱时,李白从48岁开始流浪,一直到58岁去世,11年来安无定所。

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补充:诗人这个时候已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不能动弹,处境堪忧。

4.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 

答:“艰难”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补充: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5.“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答: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活动3【练习】练习

1.古人诗歌中写到“高猿长啸”,大都抒发文人的悲伤,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活动4【测试】测试

1.《登高》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登高》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活动5【作业】作业

比较感悟

秋词  采桑子•重阳  登高

⊙收获平台

一、《采桑子•重阳》中有这样的句子:“战地黄花分外香。”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那是因为在战地硝烟的反衬之下,黄花显得格外芳香;
有人说,那是因为词人南征北战,久违了花香,所以格外珍惜花香;
还有人说那是因为毛泽东在战争环境下具有常人所没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你赞同哪种意见,或是有你独特的理解?大胆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吧!

答:                                                                   

二、记诵杜甫的《登高》,并回答问题。

1、诗歌题为“登高”,视野必然高远,你认为哪些诗句体现出这一点?

答:                                                                   

2、你认为这首诗中最有气魄的诗句是哪一联?为什么?

答:               

《登高》教学设计

2016/03/01

教学课题

登高

授课人

周耀山

二次

备课

授课班级

高一6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⒉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二. 过程与方法 

⒈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本课导入】

杜甫是律诗高手,刚刚学过的《秋兴八首》和《咏怀古迹》都是他的代表作,但最典型被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为“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的《登高》。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诗。

一、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你能准确朗读这首诗歌吗?

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朗读的节奏、重音、停顿、情感的把握(教师点拨)。

教师范读。

学生集体朗读。

2、你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吗?

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来检查。


教学重点难点

二、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2、仔细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2、诗人复杂的情感。

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出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三、合作探究分析文本(学生讨论分析)

(1)赏读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①这两句诗共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②这些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③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

我们也要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
“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
“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
……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2)师生共读,赏析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①这两句诗是纯粹写景吗?如果不是,诗人在感慨什么呢?

【明确】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使作品的意境在前两句所描绘的凄清氛围的基础上变得悲壮、变得苍茫、变得壮阔起来。

②这两句应该怎样读呢?

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沉郁、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前句低沉,后句昂扬。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读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全体读)

③如何概括这两联呢?

从画面上,首联和颔联有着不同,首联是一个一个局部景的连缀,颔联就是一个整体的大景。用电影镜头来比方一下,首联是一系列镜头的组合,颔联就是江和树的一个大场景。前者有镜头组接、切换,俯仰天地;
后者是长镜头,大笔挥洒,一气呵成。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的话,那么后两联就是抒情。

(3)赏读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①有人说,此联包含了诗人绵绵的悲苦之情,请大家细读本联,看看它包含了诗人哪些悲苦?

【明确】

罗大经《鹤林玉露》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间含八意。

一悲:漂泊无依。“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因此说是“常做客”。

二悲:孤独无助。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

三悲:远游他乡。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

四悲:秋意悲凉。

五悲:“百年”孤独。

六悲:“多病”缠身。

②如何朗读?

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
读“常做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其中“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生齐读、单读)

(4)赏读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造成杜甫悲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这是一种忧愤的心情,这表现出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

②苦,是什么意思?

【明确】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③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明确】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
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当然也忧身,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晚年),且浑身是病。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表现了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④应该怎么读?

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师生共读)

 

 

 

 

 

 

 

 

 

 

 

板书:

 

 

 

 

 

 

 

 

 

 

 

 

 

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

四、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1、宋代的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称《登高》颈联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请鉴赏此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结合诗句和作者身世,谈谈你的感受?

其实你细细体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含义就可以知道。“八意”,即八可悲:首先是他乡作客,一可悲;
常作客,二可悲;
万里作客,三可悲;
此时又是萧瑟的秋天,四可悲;
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
亲朋亡散,六可悲;
孤零零的独自去登台,七可悲;
身患疾病,八可悲。

2、本诗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前四句写景,何等魄力。

胡应麟曾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
    二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
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诸)。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
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板书:

红色为板书内容

课堂练习检测设计

五、教学小结练习反馈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练习反馈:

1、全体学生深情诵读全诗;
背诵全诗。

2、请同学们发挥联想与想象将这首诗歌改写为散文。


教学

反思



推荐访问:登高 教学设计

热门文章

2024咏柳教学设计教学方案3篇【完整版】

咏柳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

英语一学期教学总结7篇

英语一学期教学总结这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二(7)(8)(理科)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两个班级成绩不平均,(8)班整体成绩较好,这几次评比都是第二,而

2024年英语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13篇(范文推荐)

英语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辅导员和英语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一、师德表现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

2024年度新手教师个人教学总结5篇(2024年)

新手教师个人教学总结本人于4月份入职已来能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参加园

2024年度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总结9篇(精选文档)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总结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学校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13篇【完整版】

学校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一、强化师德教育,狠抓教师队伍建设1、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

教研组教学总结11篇

教研组教学总结四年级下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的英语教学工作,我感到既繁忙又充实,有收获,也有遗憾。学生的不断成长,使自己感到欣慰,也有个别学生没有获得进步

语文学科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11篇【优秀范文】

语文学科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本着爱学生的心;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

2024年度初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8篇(范文推荐)

初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今学期我担任八、九年级历史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2024年度《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8篇【精选推荐】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读并会写“香、浓、院、枝、伸、消、除、困、教”等9个生字;会认“株、栽、帮”等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消除、疲倦、挂

音乐教学教研总结9篇

音乐教学教研总结一、坚持以教师的培训作为工作中心点1、举办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班。有计划地、扎实地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更新观念,凝聚一批音乐特色教师、优

八年级英语的教学总结6篇【完整版】

八年级英语的教学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初14级英语备课组组长。我们备课组坚持每周备课,集体备课,组员相互听评课,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我们在本学期开设了英语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