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管理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春花管理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陈春花管理观后感
篇一:《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一章什么是管理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应该训练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原因和责任。
例子:机修修机器、总装员工乱丢垃圾。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清晰的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
二为一;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
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机会犯错
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
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第一,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科学划分工作元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与员工经常沟通
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职责范围
第二,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
韦伯组织管理的原则约定:权力是组织而非个人。组织管理的核心就是让权力从个人的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效率才会得到。
当权力是职位的含义的时候,就要求权力表现出专业能力,简单地说也就是权力需要承担职责,没有职责的权力是不存在的。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的结合。
第三,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管理要解决企业的三个问题:1、如何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2、如何使组织效率最大化;3、如何使个人效率最大化。
我要强调的观点是劳动效率、组织
效率和个人效率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先有劳动效率的获得,再寻求组织效率,之后再发挥个人效率,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如何能管理有效
第一,时间管理;
第二,系统思考;
第三,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是需要这五项内容和谐发展、协同作用的,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
第一,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
目标管理实现需要: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目标要能够检验;
3、使目标清晰。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目标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
计划管理的结果。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
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
第二,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的问题;
简单描述流程管理,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一些习惯,一个是打破职能习惯;一个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第三,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
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和分权。
第四,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三个基本特征:1、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2、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
献;3、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和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当企业通过实现市场和顾客价值得到了效益,企业就必须通过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效率,这样内外结合可构成既有企业自身特色又符合外部市场需求的差异竞争优势。
第五,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从管理方式的角度(定量),管理方式对企业文化的推动有这样的发展过程: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篇二:从现在出发陈春花读后感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读完这本书,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在读的过程中我用一支铅笔勾画出了我很欣赏、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内容,并且
旁边批注了好多由这本书的内容而引发出的自己的感想!我不得不佩服陈春花老师的阅历,而更让我感动的是她非常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对什么地方认识不足,在哪方面需要提高,现在学生遇到的问题等等,让我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几乎全部我想要知道的答案。其实这本书的好多内容,我之前跟随着我的人生导师刘向先教授已经熟练掌握了,但是今天能过这么集中的学习如此精华的内容,让我特别享受!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我把我的人生导师比喻成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说起我的人生导师,我想跟大家分享下。认识他,是从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资格证书的培训,刘老师为中国公共关系的提名人物,所以由他培训我们,我成功的出发点就从那一刻开始。等我收获百倍的结束培训时,我发现伟大的刘老师不仅仅是公共关系与成功学的一位让人惊叹不已的老师,他更是让人敬佩、让人无
法想象的哲学界的灵魂人物。道德经、易经等等掌握的程度让我实在佩服。这位哲学教授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涯,对我有着空前绝后史无前例的帮助与教导。当我被一些世俗的事情而影响自己的心情是,刘老师会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思想站在一定的高度,在其外,去分析整个事情。不可在其内,让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左右自己的心情。关于这一点,陈老师在书中也有详细的提及,比如说态度
attitude。初次接触100%的ATTITUDE是在刘老师的一堂成功学课上,今天能够再次在陈老师的书中看到同样的内容,我内心特别的高兴,被两位教授同时拿出来受教学生的内容,可见它的重要性。陈老师在这本书的24页写到这样一句话:其实所有的“不行”、“不能够”,可能都是我们自己设定的,外界没有给我们障碍。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想起我大三那一年,担任学校的公共关
系协会主席,举办了一场全校性的联合大型企业的“首届公关文化节——龙山寻宝活动”。整个协会将近200人,为了这场盛大的活动提前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可是偏偏老天不作美,那场惊人的雷鸣声所召唤的一场大暴雨袭击而来,将整个协会人员的热情浇灭了!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起勇气,紧握拳头,头顶大雨跑步到了我们的表演场地,看着大家一个个失望甚至绝望的眼神我镇定的告诉大家今天的一切都是上苍对我们的恩赐,让我们用笑容面对上帝对我们的这份眷顾。在一首《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的歌声中,我们奋战了!当校会主席打来电话问我文化节还举办吗?我很镇定的告诉她,准时召开!那一天,刘老师在不断地与我通电话鼓舞着我,华青集团董事长与秘书长亲临现场支持着我,这所有的一切不仅仅是心态铸就了最终的文化节的圆满成功,还包含了一种感恩。世界因感恩而伟大。我特别欣赏陈老师在书中101页所说的:感恩,
是一种美德,是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来源,是获得信任的基础。记得再给学校的学生做讲座的时候,总是有好多学生问我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大的热情对待生活?我的答案是:要不断地寻找力量的支撑点。其实种种支撑点大部分是来源于感恩的,让关爱我们的人永不失望!至于信任,我个人非常注重,尤其是在企业方面,诚信一旦打破是很难再重建的,就像是红黑游戏当中所折射出的意义,在人的一生中诚信真的相当的重要。
就在前天我还和刘老师请教关于“三纲五常”里“纲”的意思,这位像父亲一样帮我分析那十字路口东南西北四条道路的利弊,引导着我何时该走何时该停,从公关礼仪到人际沟通,从四书五经到哲学人生,从理论认识到时间行动,从无名小卒到做事干练,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您所给予我的,他就是我一生最敬爱的人生导师,刘向先。
内心的力量散发于空气中
“人人都有先天具备成功的天赋,这是人为之人的根本,因为在世界上未有人具有不知足的本性,这种不知足来源于人的不断增长,不断变化的需要,一种需要满足了又开始产生新的需要,这种无止境的向前发展的需要,使人的头脑中充满了使人为之忙碌不已的欲望和激情。这些激情和欲望激励着人不断追求,并赋予人以积极进取的心灵和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这是最让我感到有力量的一句话,读完这段话我甚至觉得我的成功的必须的,师傅和大自然规律的一种必然结果。正如陈老师所讲的的,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成功。其实内心当中担心过自己是否能够干好销售这个行业,自己毕竟不是来自市场营销专业的,为了安慰自己,给自己信心,每当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对自己说,在学校我同样不是学公共关系成功学专业的,可是我同样成为公关的佼佼者。直到今天我读到了陈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来自全国各地的那
么多位优秀学子都云集于TCL的销售部门,别人能做到,我马晨瑾又有什么理由担心自己做不到呢。只要愿意,成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这段话是好有力量的一段话,让我从内心当中有一股非成功不可的强烈的气息散发在空气当中。
让思想的火花时刻迸发着
“当你潜入思考的深海,思想的活力也就迸发了出来,;当思考突破自我的藩篱,就进入永恒的和谐中,在这个自我思考的过程中,诞生的将是智慧,他可以带领你了解事物本质的知识和原理的领悟。”我经常回到宿舍一个人坐在床上发呆,起初我也没有意识到我有这样一个毛病,直到有一天寝室的朋友们问到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经常会这样。那种思考的感觉我深有体会,无论在多么嘈杂的环境中,我总是喜欢思考我脑海中遗留下的今天的种种问题,甚至有的时候熄灯了我都感觉不到,仍旧坐在那里发呆。可是我却发现这样
经常性的思考带给了我很惊喜的发现。正如陈老师所讲,当你潜入思考的饿深海,思想的活力也就迸发了出来。那个时候你能够想到好多你从未想到过的方案与对事物的理解,如果说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真的没错;如果说那是一种大脑储存资源的整合过程,真的没错;如果说那是一个特别让人享受的过程,真的没错;如果说那是一种成功前必须有的一个伟大工程,我想也不会有错。这样的思考,让我内心可以得到久违的宁静;这样的思考,让我第二天的工作更顺利的进行;这样的思考,让我要做的好多事情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样的思考,我深深的爱上了它。直到后来只要有同学进我宿舍问起我设有我坐在那里干什么,我舍友都会异口同声的告诉她们,我在思考人生。“让思想的火花时刻迸发着”这句话,是了解我的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为了配合我爱思考的这个嗜好专门送给我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深深地爱着这句话。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天
这句话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一句训言。当我初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坦白说我真的没有看懂是什么意思,直到第二次很认真的思考才明白其真谛所在。我想谁都不愿意成为殒身之人,从小我妈妈就对我非常的严格,从写生字起我就烦透了每天沉浸在作业中的生活,小学老师每天的作业都是每个生字写十次加一个组词,为了自己能早点出去跟小朋友会合在我们的秘密基地,我不惜一切代价的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谁都看不懂的作业,被妈妈发现我写的比猪还丑的生字就会
给我立马撕掉重新写,那份作业就会在我不间断的哭声中再次完成。虽然我现在仍然觉得我的字写得不够漂亮,但最起码在老妈的严厉监督下造就了有80%的人说我写的字非常整齐,在此还要特别感谢老妈没有让我从小就称为殒身之人。在陈老师的书中写道海尔的管
理理念,“当日是当日毕,日清日高”。突然眼前出现的都是一个个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的白领,在忙忙碌碌的完成属于各自的任务,即使忙到午夜也从来不会因为要休息而停止今天未完成的工作,这样的画面让我有非常大的感触,甚至想到自己的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的忙碌,就像现在一样,都已经是凌晨00:35了,我还趴在床上打开笔记本在完成着我的公司给我们留下的HW。我们没有上一秒,也没有下一秒,我们有的只是此刻,此刻的我们就是全部的我们。不要为昨天叹息,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只是个未来,昨天已成为过去;未来的不知是些什么,过去的只能留作记忆;只有今天,才是你真正的拥有。请不要荒废你此刻的拥有,不要让你的此刻称为上一刻殒身之人祈求的下一刻。
中北校训致知于行
一进中北大学的校门,你就能看到非常之大气的四个字“致知于行”。学校
在用这巍峨的四个字告诉莘莘学子,让我们赶快把学到的东西投入到实践中吧。邓爷爷早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听说的是,直到我看到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内容,我都充满了惊喜与收获。“手比头高”,简直是太让我兴奋的四个字了。从笑我们就知道行动,能力很重要,但是今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以这样的形式,这样的言语来证明着行动的重要性。我经常跟我的朋友们分享经验和经历的关联性。我说,如何才能获得经验,不是你懂多少大道理就能有多少经验,上百个为人留下的道理也铸就不了你一次的经验积累,那么怎么才能有所经验呢,那就需要有经历。所有的经验都来自于你自己的经历,那么要有经历你自己就必须去“做”,真正的行动起来,要知道在伟大的思想也仅仅是一种思想,我们必须付诸行动来体现出我们思想的伟大性。好一个手比头高,联结起了理想和现实的桥梁。人的高度不是思想决定的,人的高度是双手决定
的。
构建属于自己的事业大厦
建房需要规划,人生需要设计,只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投入到自己的人生当中,才能够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大厦。感谢我伟大的公司TCL对员工的厚爱,我将规划好自己人生,将自己的力量贡献于我的TCL,在TCL中构建属于我的事业大厦;感谢陈春花教授,《从现在出发》这本书让我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收获了更多的成长,我将从现在出发,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篇三:我所提倡的管理观——陈春花
我所提倡的管理观——陈春花
文/陈春花
我把管理归纳为三句话:1、管理只对绩效负责;2、管理是一种分配;3、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一、用绩效说话
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我们需
要有好的效益的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因此,对于管理来说,无论你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是能够产生绩效的,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如果不能够产生绩效,那么就是管理资源的浪费。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达成良好的绩效,管理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的,所以我认为管理观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管理只对绩效负责。我相信很多人也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因为,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很直观地说明了人们并不理解这句话。精弘益国际。
现象一:人们赞扬功劳,但是也容忍苦劳,甚至以苦劳为荣。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有苦劳”。“我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是我也在流血流汗的呀”。“我流汗的时候,企业里还没有你呢!”等等。人们只是关注自己对于企业的付出,但是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真
的产生绩效,很多人的衡量标准是他自己的付出,而不是付出的效果。所以在企业里常常看到的结果是有苦劳的人得到肯定,在企业里有历史的人得到重用。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现象二:人们关心态度多过关心能力。
一个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员工,每一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员工。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
1
得到表扬更加不会当选优秀员工。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所以关心态度还是关心能
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能
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这才是正确的观念。但在现实管理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的存在,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看看企业里的考核,有多少是考核能力的,又有多少是考核态度的。我很肯定的说,考核态度的指标一定多过考核能力的指标,除此之外,很多人管理习惯上喜欢态度好的人,喜欢听话的人,喜欢加班的人,人们也从经验上得到态度比能力更重要的结论,这样态度好能力平平的人得到重用的机会比能力很强但是态度一般的人要多得多。
现象三:德与才取舍中人们希望德才兼备,如果得不到就先德后才。
品德和才干一直是对于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每当我讲课问道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告诉我他们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我很愿意同意这个选择,但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管理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所管理的下属,一定
不是德才兼备的,要么这个人的品德低于我们的要求,要么这个人的才干低于我们的要求,如果这个人是德才兼备的,应该他管理我们,而不是我们管理他。在这个前提下,我再问学生如何选择,结果80%左右的人选品德。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我们在对于品德与才干这个问题的选择上,需要非常清晰才行。一般在两种情况下我们以德为先,除此之外要以才干为主。这两种情况一是从外部招聘人员的时候,二是提拔人员的时候。但是我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很少考量这个人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学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在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也很少关心他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过去的业绩,管理经验和经历。而在这两种情况之外,我反而发现在例常的考核中,在日常的管理中人们常常考量品德而忽略了才干。这种做法恰恰是反掉了。
学生开始反驳我,问我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才干很好,但是品德极坏,那不是对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吗?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我坚持这个观点是因为管理所面对的人,不能够用道德的角度来评价,管理所面对的人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从经济学的角度人是自私和贪娈的,从行为学的角度人是懒惰的。这个自私、贪娈、懒惰的人,就是管理面对的人,他不是一个道德人,所以我们不能够用道德来下赌注,看到今天这么多党的干部犯错误,觉得这是管理的错误,我们的管理让他们有机会犯错误,但是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是品德教育不够导致,我感到很难过。
二、等边分配法则
管理其实很简单,说它简单就是管理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管理就
是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
在管理上出错基本上都是没有把这个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权力、利益留下,把责任分出去,好一些的管理者把权力留下,把利益和责任一起分出去,也有管理者认为责任和权力以及利益都应
2
该留在自己的手上,根本不作分配。这些管理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可以以国有企业的管理做例子,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管理不好,根源是在产权问题,但是我认为,产权是一个不能够在经营层面和管理层面讨论的问题,任何管理者都是在有限条件下的选择,所以我坚持不在经营层面讨论产权问题,我们没有管理好国有企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没有很好的分配这三样东西。国有企业的权力非常大,上百亿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国有企业的责任也是非常大,
上百亿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几万职工就业,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益分享上是没有机会的。因此出现这么多国有企业的困境就是不可避免的。
三、经营大于管理
管理与经营是企业的两个面,经营是选择正确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也就是我以前强调的管理不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因。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可以用这样一个比较来说明,当一个企业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的时候,管理上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如果像联邦快递一样在经营上选择“隔夜服务”,管理上就要进行流程管理;如果像戴尔一样用“直接定制”的策略,管理上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这些举例只是想说明这样两个观点: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第二、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
我们看到中国家电企业这么容易亏损,并不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不行,反而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太高了,超过了他们的经营水平。我们的大部分企业还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水平上,但是很多这样的企业竟然开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这些企业不亏损才怪呢!我以同样的理由开始担心很多企业的管理培训,因为我常常被企业邀请为企业的员工讲解领导力或企业策略,我想这样的培训会产生反作用的,因为你给员工的培训超过了员工所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培训我称之为“培训过度”,当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的时候,这个企业离亏损就不远了。当然目前的现状普遍是企业老板的经营水平很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较差。
3
推荐访问:陈春花激活个体读后感 观后感 管理 陈春花
下一篇:电影长津湖优秀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