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计划(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计划(完整),供大家参考。
2008 年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计划
2008 年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计划
根据市委、 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 制定 2008年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意见如下。
一、 2008 年机关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服务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 以开展“优质服务推进年” 活动为抓手, 以服务企业、 服务民生为重点, 创 新举措, 破解难题, 强化实效, 全面实现效能提速、 服务优质, 为“全面达小康、 建设新南京” 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
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工作重心, 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 以思想领先推动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化。
要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顺应变化的新形势, 大力推进机关思想解放, 在广大机关干部中树立勇于超越部门利益、 勇于创优争先、 勇于承担责任的新境界、 新精神, 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 依法办事与服务发展很好地统一起来。
要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思想解放的落脚点, 紧密联系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用新的理念、 新的思维、 新的眼光, 重新审视市情, 全面把握优势, 破解发展难题, 拓展发展思路, 在发展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 进一步增强广大机关干部的使命感、 责任感和紧迫感, 按照“优质服务推进年” 的要求, 以更新的思路、 更大的力度、 更实的工作, 努力为实现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确定的“五个走在前列” 目标作
贡献。
三、 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水平, 在促进发展上争创新业绩。
要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把服务企业、 推动发展作为想问题、 作决策、 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为企业服务无小事” 的理念, 坚持多指导不干预、 多服务不设卡。
要在完善发展政策上下功夫, 加强重大项目、 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 根据发展需要及时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 以政策引导企业、 促进发展。
要在集聚发展要素上下功夫, 紧紧围绕“加快推进跨江发展、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两项重点战略, 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抓手, 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 经营成本和办事时限,完善服务企业的机制, 强化项目研究, 加大向上争取和横向引进的力度,使更多的国家大项目、 更多的外资民资好项目进入南京、 扎根南京。
市和区(县)
两级成立“重大投资项目 推进办公室”, 实行全程服务, 确保重大投资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在南京落地。
要积极创造条件, 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 加快探索建立“大职能、 宽领域” 的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体制, 解决好多部门办事的接口问题, 同级非垂直管理部门上下级协调不顺导致的效益损耗问题。
机关各直接服务企业的职能部门,要围绕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问题、 共性问题, 制定为企业办实事的具体项目和措施, 充分运用机关的资源和优势, 主动为企业提供融资、 技术创新、 人才培训、 市场开拓、 政策信息等服务, 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和质量。
要建立和落实服务企业责任制, 实行重点企业联系点、 重大项目联系点制度, 及时了解和跟踪有关部门在审批、 执法、 收费、 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扎扎实实帮
助解决好难题。
要将为企业服务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领导干部年终述职、 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把服务企业的实效与机关的绩效直接挂钩, 切实做到让已经在南京投资的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让准备在南京投资的企业充满信心, 为南京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 强化为民生服务的实效, 努力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新提升。
要按照十七大关于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的要求和市委、 市政府对落实“五有” 的具体部署, 把服务民生放在机关作风建设的突出位置, 在服务民生上做更实在的工作,有更大的作为, 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要强化服务民生的政治责任,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了 解民情、 顺应民意、 维护民利、赢得民心。
要坚持以富民为核心, 统筹推进、 有序解决民生问题。
机关各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责出发, 按照市委、 市政府的部署, 突破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 把力量集聚到增加群众收入、 完善民生保障等热点问题上, 把资源集聚到解决就医、 就学、 住房等难点问题上, 特别是要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 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 带动民生的加快改善。
机关直接为民生服务的职能部门, 要在解决“五有” 上下功夫, 制定针对性、 时限性、 惠民性很强的办实事项目, 努力在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物质帮助权、 劳动就业权、 社会保障权、 受教育权等基本权益。
年底,组织评选“为人民办实事” 十佳项目。
要努力为基层减负, 大力释放基层的活力。
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台帐多、 检查评比多、 考核多等问题, 制定科学的工作考核办法和标准, 突出绩效考评, 减少多头考核、 重复考核,
逐步取消各类单项评比, 实施年终一次性综合考评。
对必须进社区进行考核
[1] [2] 评比的工作, 实行准入制度, 凡不属于准入范围内的工作一律不得进社区考核、 评比。
进一步规范基层社区台帐, 调整精简台帐项目,试行“电子台帐”, 加强对为社区“减负” 工作情况的监督, 确保基层、社区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民生的各项工作之中。
五、 深化行政效能建设, 不断提升机关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行政效能提升年” 工作的基础上 , 认真总结、 探索建立持续推动行政效能提升的长效机制。
认真对照群众评议机关活动中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 深入查找行政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制定落实整改和加强的措施; 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结合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和电子政务建设,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理论论证和试点推广工作, 探索建立机关工作标准化管理机制; 结合工作考评和公务员考核, 探索建立绩效考核问责机制, 形成机关各项工作的明晰责权和考核标准, 使每个工作岗位、 每项工作都有规可依、 有据可考, 使机关工作更趋规范, 运转更加有序, 政令更加畅通。
六、 继续加强处室作风建设, 大力提高机关的执行力。
继续抓好重点处室的作风建设, 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 强化抓工作落实的力度。
抓住不落实的事, 盯住不落实的人, 切实解决中间梗阻、 政令不畅等问题, 提高机关服务发展、 服务民生的整体水平。
继续加强对有项目审批权、 行政执法权、 资金支配权处室的监督, 严格依法行政, 严格竞争上岗、 重要岗位轮岗等制度, 健全内外部的监督约束机制, 杜绝行政不作为、 乱作为等问
题。
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处室, 尝试建立处室作风建设示范点, 发挥好先进典型带头示范作用。
抓好处室评议结果的运用, 各部门党组(党委)
对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的处室要给予表彰奖励, 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处室,在考核的基础上给予相应处理, 更好地发挥处室评议活动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中的作用。
七、 巩固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积极打造公开透明、 廉洁高效的机关形象。
继续把构建权力阳光机制与推进电子政务、 政务公开、 源头治理、规范管理、 提高效率结合起来, 在抓运用、 发挥阳光运行机制的功能作用上下功夫, 实现除行政强制外的全部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以及行政处罚事项网上运行。
深入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真正形成一门受理、 抄告相关、并联审批、 限时办理、 即时反馈的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并联审批改革试点, 通过软件升级、 硬件改造, 全面提高“市网上政务大厅” 的承载能力和系统可拓展性能。
不断加大督查力度, 年中进行全面的检查, 推进权力阳光业务系统的应用, 并在应用中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逐步把网络终端延伸到街道和社区, 全面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 外网反馈” 的工作机制。
八、 完善机关作风建设监督体系, 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经常性工作的落实。
以“服务企业、 服务民生” 为重点, 认真制定年度监督计划, 重点对2007 年底群众评议机关中反映具体问题的办理情况、“群众接待日” 的落实情况、 执法和服务窗口依法行政、 文明执法情况、 颁布的各项“禁令”、“不准” 落实情况以及机关落实“承诺制”、“办实事项目” 的情况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督促整改。
不断拓展监督手段和监督渠道, 充分运用
摄影、 摄像、 电话、 网络等简便、 快捷、 直观的形式, 发挥好网络监督员、新闻媒体监督员的作用, 丰富监督手段。
继续组织开展“百企走访”、“百个社区走访” 等活动, 深入企业和基层, 及时发现“优质服务推进年” 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跟踪检查, 推动抓好整改。
认真做好群众投诉件、领导督办件的办理工作。
九、 抓好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落实, 提高机关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责任制, 实行“一把手” 负总责, 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职能处室负具体责任。
抓好领导接待日、 周三无会日、 决策公示制、 预告制、 通报制、 干部双向选择和重点岗位轮换等制度的落实, 增强规章制度的刚性。
完善机关作风建设“四位一体” 的工作机制, 加强机关作风与政风、 行风的联动, 加强市级机关和区县机关作风建设的联动, 加强作风建设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完善沟通协调和合作办理的机制。
加强对相对薄弱部门的重点指导, 形成责任明晰、 上下协力、 整体协调、 同步推进的行业、 系统机关作风建设机制。
探索建立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从增强自律机制、 约束机制、 奖惩机制、 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探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管理办法, 研究制定机关作风建设的工作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制度体系, 使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 规范化、 科学化。
十、 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评价机制。
坚持以人民评判为导向, 总结连续 7 年开展“万人评议机关”、 连续 5 年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评价的经验, 针对新形势、 新任务下的机关作风建设新的工作特点和要求, 对现行综合评价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更多运用先进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 提高综合评价的科学性, 降低评价工作的成本,
提高综合评价的效益。
年底继续组织开展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评价工作, 评比表彰机关作风建设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
推荐访问: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完整 机关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