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言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发言稿,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发言稿 *** 镇
丁远文
2018 年,中央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今年,国家更是密集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1 号文件)、《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些文件值得基层干部反复研读,从中寻找乡村振兴工作的要点和方法。
我觉得乡村振兴首先要抓住“三农”问题的本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打破对农业生产的落后认知。要因地制宜建立人才、资本、智力、管理等各类要素下乡的机制,还要建立农村各类资产资源阳光交易平台、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市场的开放健康。政府还要提升监管能力,防止乡村振兴建设中的短期行为、防止“资本下乡”出现乱象,更要防止乱尾工程伤了农民心。结合***实际,就要把生态放在优先保护的地位、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按照上级部署和镇党委、政府设想,打造“一*、两*、三*”。一方面要以农业园区模式为主导打造高质量农业,突出“规划”和“园区”的优势,既便利投资和规模化管理,又为农业“三废”的循环利用创造条件,甚至可以将居民生活区产生的废物、废水转化为农业园区需要的肥料、原料,要为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彻底改变人们对农业落后低端的
陈旧印象,这需要政府提前规划布局、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要趁着我*农业外向型转型、农业大*向农业强*转型的契机,打造科技化、智慧化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港口物流、农产品储运等现代服务业,为居民创造物流行业就业岗位,也为我*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支撑,当然,智慧化农产品流通港口、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向*里、*里争取一定的科技和政策支持。同时,***还要一如既往抓好生态养殖、无害化养殖,原有的产业扶贫政策要在新的农业产业模式中找到继承的机制,做好扶贫产业方面的衔接,确保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是要促进公共服务融合化,打通城乡公共服务融合通道。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化的同时,要处理好“城乡关系”、构建先进乡村文化,在治理上要体现法治指导自治的特点、扭转庸俗化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作为“**-**”两地融合发展的“衔接区”,有必要在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方面争取与**市区融合发展的政策,实现公共服务的接轨和便利化,为城乡间人才流动和农民的身份认同打好基础,当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用好本地文化资源,发掘整理自身在*东南民俗、红军革命史等方面独具本乡本土特色、不失乡风乡韵、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在城乡互动中体现文化风俗上的独立性、乡村有别于城市的文化吸引力,为构建先进乡村文化和城乡相互吸引、互访互通的健康城乡关系做出贡献。乡村治理模式方面,要在尊重基层自治权的基础上,加强法治指导,
提高农村自治组织在议事决事、纠纷调处方面的法治水平,在群众中引导培育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扭转物质攀比、自私自利的风气,倡导新型邻里关系、新婚俗、新丧俗。总之,要让乡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际关系更加善良友好,促进城乡更便捷、更频繁地交流互动,让农民有钱到城市购物消费、让城里人乐于到农村休闲游玩,要突出城乡发展上的互补性,就地实现人的城镇化而不是环境面貌的高楼化、千篇一律化。
三是要树立新型农民的形象,打破大家对农民的固有印象。要选好苗子、创造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职业化、技能化、知识化的新型农民,让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力、先进乡村文化和广大农民利益的代表,带动广大农民朝着综合素质提高化、市民化的方向进步,引导农民懂生活会生活、融入公共治理领域,培育懂生产、善治理的农民群体,提升农民群体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和社会责任感,巩固良好道德风尚,使农民在思想水平上与现代市民保持同步,使农民走出去更加受人尊重、被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