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平语近人第二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观后感个人心得【五篇】【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平语近人第二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观后感个人心得合集【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月18日晚开始,《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火热开播,第一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语近人第二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平语近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观后感个人心得篇一从《平“语”近人》悟初心使命
近日《平“语”近人》第二季热播,第一集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初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在思政课堂上,当时的我只觉震撼与感动,并不能理解到背后的深刻内涵。
后来,我入了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党的理论,进行相关社会实践,对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人民的重量等等逐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经过不断地学习,未来前进的道路在我眼前慢慢清晰,就像是电影切换镜头后的聚焦。大学毕业后,学生到选调生的身份切换,我的镜头也就聚焦到基层,聚焦到服务百姓的工作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像一颗颗鹅卵石,激荡起我心中的无限涟漪,总书记的人民理论、初心评述也成为我的价值遵循。
赤诚之心照月明。“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过的诗句,出自孟郊写给达奚舍人的自荐。词句意在希望达奚舍人可以公平公正地推举孟郊做官。这里的“公烛”也出自一个典故:曾有一位官员,夜批案牍读到家信时,把工作所用的蜡烛熄灭。此后,“公烛”就用来彰显古代官员大道无私的崇高境界。回顾党史、国史会发现,此句正是历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战争年代,夏明翰、杨靖宇那样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开辟真理之路;建国初期,王进喜、焦裕禄那样的共产党员用奋进开拓富强之路;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开创国之重器先河、南仁东殚精竭虑23年,让“中国天眼”伫立中国西南……孟郊时期的一种希冀,到如今俨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特质。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就是燃烧自己,描绘出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美满的壮美画卷,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为济生民而立命。26年前,贵州北部一处偏僻的村庄里,滴水贵如油。因为极度缺水,全村老少常年守着一口水井度日,还经常因为打不到水而发生争执。而邻村却从不为水发愁。但两村之间隔着三重大山、三道绝壁、三道险崖。再将时光向前推进36年,1959年,那年黄有发23岁,是缺水的团结村的村支书,他决定改善本村缺水的情况,开始了凿渠引水的工程,但因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工程以失败告终。改善团结村的引水灌溉问题一直深埋在黄大发的心里。终于,机会来了。1989年黄大发有了进修水利工程知识的机会,已经53岁的他,以小学生的姿态潜心学习,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还成为了县水利辅导员。1992年,黄大发重新描画年轻时的奋斗蓝图,带领村民向悬崖峭壁再次发出挑战,历时三年建成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处绝壁的伟大工程。从此改变团结村草王坝的自然地理历史。在黄大发的带领下,这项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中没有一人伤亡。他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党章中学来,入党的第一课,是为人民服务。
如今的我23岁,作为选调生,为未来的基层工作做着准备,学习优秀前辈的奋斗历史,只觉一些东西像细雨、像微风、像天边往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朵,看似无声,却改变着什么。
无畏风雨向前行。2021年已过去将近两个月,但居家隔离的漫漫时光、返校毕业的离别惆怅、等待考试的紧张不安仿佛发生在昨天。以选调生的身份开展工作也已6周,一个半月以来的工作中,有担心自己无法胜任的惴惴不安,有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满满,有对笔耕不辍前辈的钦佩,有对轻松化解矛盾的智慧的折服……这些都是区别于学生时代的收获。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身份切换,像是接力跑中交接棒环节,既是“将舞台交给你”的仪式,又是“胜败看你的了”的责任。这把挡风遮雨的伞,渐渐转交到我们手里。传承品格与突破创新的重量时刻铭记,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流淌在血液里,跳动在脉搏中。
平语近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观后感个人心得篇二读懂平“语”中的为民初心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第一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更是将“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红线贯彻始终,字里行间诉说着为民深情、诠释着为民初心。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永葆为民情怀,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常问“我是谁”,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是谁”“初心使命是什么”是一直贯穿于百年风雨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为人民奋斗、为人民奉献的历史。一路走来,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实事中,都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承载着不变的为民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启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百姓利益无小事,始终把老百姓的“小事”当“大事”。唯此,才能永怀着这份为民初心无惧风雨、奋勇向前。
常问“为了谁”,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这便很好地回答了“为了谁”,即为了人民、为了苍生。只有时刻为了群众利益,身体力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办实每一件民生小事,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人民不能只是挂在嘴边,更要体现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行动中。具体表现在,为民办事有没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百姓关切的事情有没有做到“想在前、做在前”,自身利益与群众利益冲突时有没有做到“主动放弃一己私利”。倘若这些都做到了,定能更好地为民服务。
常问“依靠谁”,得人心者得天下。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不仅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回应,对民本思想的传承,更是强调无时无刻都需坚定的人民立场,都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若想得人心,就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看事情,就一定要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为民排忧解难为己任,要用心用情把群众当家人、当老师、当恩人。既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群众,送关怀、知冷暖、解心忧,又主动拜群众为师,向广大群众学方法、学经验,凝聚群众的智慧力量,更好地干事创业。
回望过往问初心,展望未来担使命。从《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中感悟初心使命,把为民初心转化成前行的动力与力量,不畏艰难勇向前,为民服务得人心,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平语近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观后感个人心得篇三常秉“高鉴” 不念“私光”
2月18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正式播出,第一集名为《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节目中解读了“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一句诗,用以赞扬周恩来同志严于律己、清廉无私的高尚人格,更是勉励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大义担当。
反听之谓聪,常以他人为“高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变得聪睿。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对同志的批评提醒,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善于察纳雅言,听取不同人的各种意见,特别是那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的意见。不偏听偏信,不能只听正面的,不听反面的;不能只听表扬的,不听批评的;不能只听领导的,不听群众的,要在善于综合各种意见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水平,进入闻过则喜的高境界。
内视之谓明,常以自省为“高鉴”。以己为镜,可以知成败,只有善于反省自己,才能变得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曾引用典故“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今天的共产党人就如同古代的君子,担负着巨大的使命。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不断地推进自我革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恢复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本色,明确“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弘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这一优良传统。
我将无我,不念公烛之私光。“公烛之下,不展家书。”公私分明,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操,也是“无我”的真实写照。“无我”是一种智慧的境界,是把个人一己的私利,分享给众生,化个人的利益为大众的利益。也就是说,凡事均先想到大众,无私地奉献给大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则要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负人民,聚以微光映苍穹。不念“私光”,愿做烛光。不负人民既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亦是使命。每一位共产党人只是九千多万中一点微弱的烛光,以一己之力去影响整个社会的确是蚍蜉撼树,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如果每个党员都在能发光、该发光的地方发光,在能生长、该生长的地方生长,矢志不渝,砥砺前行,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民,最终就能汇聚成映照苍穹的炬火。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牢记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有清正廉洁、天下为公之心,常秉“高鉴”,不念“私光”。
平语近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观后感个人心得篇四感悟“无我”的为民情怀
经典凝聚力量,金句指引方向。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中,一些典籍和名句蕴含了深刻的立德修身哲理和为官从政启示,“典”亮着新时代的奋斗航标。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开播,节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将全面深刻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时代领路人、人民勤务员的领袖风范和为民情怀。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一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题,再次以“人民”为开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精神与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拳拳初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句经典,充分印证了人民群众是治国理政的坚实基础。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实践告诉我们,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在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说的,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而无私奉献的“无我”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和系列重要讲话中不难看出,“人民”是提及次数最为频繁的两个字,“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有千钧之重。一句句饱含对人民深情厚爱的“金句”,凝聚着强大的正能量,鼓舞斗志、振奋人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更加坚定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成就一番人民群众满意的伟大事业。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与民心同频共振,始终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做到权力用于民、感情系于民、行动忠于民、工作利于民,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从群众“急难愁盼”处解决实际问题,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群众心坎上,时刻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同、高不高兴、拥不拥护、支不支持、答不答应”来衡量,坚决把一切成绩交给人民、交给历史来评价。
“为官避事平生耻”。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斗争到底,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为民服务中,要坚决放下“架子”,摒弃“漂浮”作风,多用情多用心多用力,努力创新思路,凡事多想一步、行动再快一步,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要拿出顽强拼搏、不舍昼夜的奋斗姿态,挺起勇于担当的“铁肩膀”,保持艰苦环境“沉得住”的耐力,培养关键时刻“顶得住”的能力,在越是“吃劲”的地方“吃住劲”,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平语近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观后感个人心得篇五基层干部的“无我”之道
近期,《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 第一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穿始终的就是这样一条红线: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层干部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甘愿奉献自我,达到“无我”的状态。
坚持心中有民,书写“人民至上”。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应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达成“无我”的状态。为了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精细落实,基层干部冒着严寒酷暑深入村组进行核查摸排,逐户逐项对照,确保脱贫攻坚不留死角,提亮脱贫攻坚成色;为了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切实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层干部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疫战斗堡垒,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措施更加坚强有力,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书写出闪亮耀眼的“人民至上”。
坚守为民初心,筑牢“群众路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身处在最前沿的基层干部,更应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基层干部应继续保持“无我”的状态,用“日久见人心”的情真和“绵绵无绝期”的意切筑牢群众路线,激起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现阶段重要任务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层干部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人民的重托,既要防止“断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避免“跨越式”的一蹴而就,此刻决不能有一劳永逸、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面对各类形式诱惑,要坚持底线、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面对各项工作任务,要坚守为民初心,继续扎根基层、稳步前进,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坚定砥砺奋进,绘制“民生画卷”。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其作品《人间词话》里阐述了“无我”的观点:“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他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理解为达成“无我”的状态。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达到“无我”的状态,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让人民群众“有山可靠、有树可栖”。在工作中深入调研、细心收集、善于归纳,不断改进服务民生的工作方法,才能充分了解基层事务和群众的所思所想。在群众需要帮助时,基层干部才能保持泰然自若、胸有成竹,做到行云流水、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绘制出优美的“民生画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层干部应永葆蓬勃朝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拥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达成“无我”的精神,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愿永远做人民的公仆、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