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作文素材写作指导:教育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创高考作文素材写作指导:教育篇,供大家参考。
原创高考作文素材写作指导:教育篇
教育篇
1. “野蛮其体魄” ,体育拒绝“温柔”
王建红
素材展示
正值阳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迟来的开学季。宅家多时,虽然有网课帮助,但体育课受疫情冲击不小。重返校园,不少学生都出现了体重增加、运动能力下降等问题。
汹涌的疫情,让人们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野蛮体魄、强身健体,从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少年强则国强。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化,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已成社会共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真正实现,离不开体育的全面参与。
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宅家生活,身体发福以及由此带来的体能下降,让不少老师挠头。“班级里的‘小胖子’和‘小眼镜’本来就不少,现在的情况又给体育老师出了新的难题。”有老师表示,虽然疫情期间有体育网课,但受制于活动场地和教学内容,学生的锻炼效果与平时有较大差距。开学后的体能测试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运动能力出现了下滑。
“小胖墩”“豆芽菜”……近年来各省区市的体质监测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体质健康带来的问题,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再度凸显。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引发社会担忧,也让体育教育站到了聚光灯下。
本该是“野蛮体魄”的体育变成“温柔”的体育,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体育课“注水”,背后的原因并不难寻。一方面,很多家长虽然鼓励孩子锻炼,但前提是“三不”——不要累到、不要伤到、不要影响学习,体育锻炼要随时为文化课学习让路。另一方面,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学校不得不选择“重智育、轻体育”。由体育课带来的“安全责任”,也令不少学校和体育老师束手束脚。
素材应用
应用角度1:重视体育
青少年体质健康带来的问题,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再度凸显。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引发社会担忧,也让体育教育站到了聚光灯下。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变成“万能课”,常常为文化课让路。要想让青少年从体育锻炼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目标,体育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等属性不能被扼杀。本该是“野蛮体魄”的体育变成“温柔”的体育,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应用角度2增强体质,
首先要让青少年尝试超常的体育运动,在运动中经受磨炼,强健体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体育之研究》上发表的。其内涵是指,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想要让人们精神变得文明,应该先使他们的身体更强健。大致是强健的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的意思。只有我们强健自己的体魄,运动的意义才不至于流失,体育的价值才不至于被荒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把自身的体育精神发扬出来,强健其体魄,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有所改变。
应用角度3:注意安全
我们不能因为运动事故而弱化体育课,因噎废食。相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追源溯本,加强学生运动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完善校园急救体系,制定科学的急救措施,推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相较归因于学生体质弱、应试教育等长周期问题,重视一节体育课的风险管理,更是当务之急。此外,完善学校的急救体系,使用科学的急救措施,加强学生运动风险防范意识教育,都将有效降低校园运动事故。
佳作呈现
少年强则国强
李心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体育一直都是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它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面对困难绝不低头的精神。在这个充斥着各类小鲜肉的时代,体育不失为一股清流,但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中国,从曾经西方人口中的“东亚病夫”到现在奥运会上的大放异彩,成为国际体育赛场上的体育强国。可中国人呢?人人体育都强吗?恐怕不是,甚至大多数人缺乏体育锻炼,特别是正长身体的青少年,成天忙于书本学习,偶尔的休闲也被玩手机、打游戏侵占,身体素质堪忧,所以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身为学生的我们都清楚那种从星期一就开始期待体育课的感觉,我们喜欢在操场上肆意奔跑时的无拘无束,喜欢每一次跳跃带给我们冲向天空的幻想,喜欢抬起胳膊擦拭汗珠时释放压力的喜悦。运动让我们结交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让我们明白团队作战时协作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能让我们保持健康,。
近年来各省、市、区的体制监测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全社会都在担忧青少年体质健康带来的问题,可升学考试的压力还是得由少年们背负,有多少热爱体育活动的热血少年,因为怕在绿茵场上多待一分钟会浪费学习的时间,而不得不造择离去。有多少在球场挥汗如雨的少年,因为家长老师的百般劝阻,而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足球或篮球,又有多少节体育课被文化课所替代。那青少年究竟如何强健体魄?如何避免体质健康问题?
如今,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健康问题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大人们从下班后的饭局应酬转到结伴健身,学生们周末也从作业堆里走出,奔向户外,一股全民健身的潮流席卷全国,我们可以在广场看见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在清静的小路上看见很多被汗水经湿衣服的徒步者在体育锻炼,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诚然,体育是一个竞争运动,拒绝温柔。只有我们强健自己的体魄,运动的意义才不至于流失,体育的价值才不至于被荒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把自身的体育精神发扬出来,强健其体魄。
相信中国的少年们,也能在全民健身风气的引导下,会有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拥有更强健的体魄。如比,中国也能成为人人体育都强的体育强国。
名师点评: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以青少年为对象,从明知体育很重要但现实中人们却不重视体育的现象写起,然后层层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文化课业的繁重、电子产品对时间的侵占、体育运动的不安全等。分析联系真实现象,有理有据,推理严密。结尾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2. 8岁童厨做“扬州炒饭”火了
王建红
素材展示
一个比灶台高不了多少的小男孩做“扬州炒饭”的小视频,刷屏扬州朋友圈。扬州举行的“世界美食之都”揭牌仪式上,男孩的这段视频,“蹭”上了“美食之都”的热点。缪苇杭,扬州市梅岭小学二年级学生,虚9岁,因为生日小,其实8周岁还没到。目前还没有开学。这个“超长寒假”,宅在家里的小苇杭,除了和小伙伴一样上网课,读书写字做作业,还学成了绝大多数同学没有的技能——做菜,能像模像样地做出一道道淮扬菜。
这个还不到8周岁的二年级男生,经过老爸的指点帮助,在这个“超长寒假”里学会了30多道菜。爸爸说,永远不要低估了小孩的潜力;
身为老师的妈妈认为,除了课本以外,社会生活也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大书。
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勤动手一生受益。孩子说,做菜犒劳爸妈很自豪,还感觉到了劳动的快乐。
“我自己动手做出美味,感觉到了劳动的快乐。做出让爸爸妈妈给好评的菜,多自豪呀。每次妈妈在工作的时候,我把做好的饭菜端给她吃,她尝过后总是夸我做得棒。不过我觉得现在的做菜本领还很一般,以后要再努力,把菜做得更好吃。”
“中国式教育”中,家长确实对孩子放手不够,总觉得孩子太小,等大一点再说。其实不是这样,很多孩子的心智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在科学的前提下,早一点放手,多一点引导,给一些压力,孩子一定会给家长更多更大的惊喜。
小苇杭在寒假里参加了一个诵读活动,得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是一位名人的话:“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根深,日后才能枝叶繁茂。”
素材应用
应用角度1:家庭教育。
缪苇杭的爸爸从事科技工作,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动手能力强。受他爸爸的影响,每当家里有东西要维修了,他就特别起劲,聚精会神地帮爸爸打下手,且不厌其烦,乐呵呵地跑这跑那,甘当爸爸的小助手。如果缪苇杭的父母不会做饭烧菜,只会用手机点外卖,缪苇杭也成不了“童厨”。如果缪苇杭的父母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就不能给缪苇杭做出榜样,可见,“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别人家的父母”。
应用角度2:放手鼓励。
“童厨”的练就出自缪爸爸的一手调教,孩子的妈妈也是不断的“放手”和鼓励。“民以食为天,谁都要吃饭。孩子总要长大,总归要学会自己做饭菜给自己吃。特殊时期,正好有时间,想到就做到了。” 缪爸爸还强调,永远不要低估了小孩的潜力。身为老师的妈妈则认为,除了课本,社会生活也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大书。孩子的动手能力想差都难。正如报道中丁女士的说法,“受他爸爸的影响,儿子从小就有男子汉应该多干点活的心理,也知道关心我。”而丁女士自己也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在言传身教下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从小就会聚精会神地帮爸爸打下手,做力所能及的事会觉得带劲、有成就感。做了菜,也不会自己先吃,长辈、客人先吃他才会动筷子,这份分享意识和自制力确实值得点赞。
应用角度3:劳动锻炼。
将劳动课纳入学生居家学习的课程中,让以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祖宗”们,变成一个个劳动小达人,这是当下教育的应有之义。不一定非得局限于做菜,家庭琐碎日常里的一般劳动和生活技能都是可操作的重点。通过最平常的劳动,培养孩子们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我们不需要孩子去过多的承担家庭责任,当下的劳动教育不在于多难,而在于给孩子提供更多会的机会。
范文:
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武秋蓉
2020年的春节,因新冠肺炎的侵袭,隔离在家的人学会在特殊时期耐心地等待,宅在家的日子很舒适也很无聊,年轻人终日摆着手机在家中呈“葛优躺”姿势消磨时光,老年人则在年轻人的影响和指导下,也逐渐学会了智能手机这一高科技产品。大多数人居家隔离时的生活都是这样懒散毫无意义,可来自扬州市梅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小苇航,在这个超长寒假里学会了一项同龄人较难掌握的技能一做菜。
年仅9岁的小孩子怎么可以做饭呢?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做饭是成年人的事情,小孩子学做饭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尤其是在现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父母更愿意孩子花费时间在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劳动教育与生活技能的培养。网上曾经有一个段子:高三学生的父亲对孩子说,你去写作业,把头放在这里,我帮你洗,令人笑不出声。从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王子们,长大后便成为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巨婴,丧失了基本生活能力,一辈子都要生活在父母的“温柔”怀抱里。
反观小苇航的父母,父亲认为永远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潜力,身为教师的妈妈则认为,除了课本以外,社会生活也是一本值得学习的书,家长应当学会放手,孩子勤动手今一生受益。小苇航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也有着同龄孩子没有的独立与成熟。小苇航说,做菜犒劳爸妈很自豪,还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做出让爸妈给好评的菜多自豪呀。这样懂事的孩子在中国式教育的大环境下,其精神品质更显得难能可贵。中国式教育中家长确实对孩子放手不够,总觉得孩子太小,等大一点再说,其实不是这样,很多孩子的心智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在科学的前提下早一点放手,多一点引导,给一些压力,孩子一定会给家长更多的惊喜。
新时代的青少年,祖国的“后浪”们,应当不辜负新时代寄予我们的厚望,发扬先辈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心中永远铭记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家庭的父母们应当适时放手,给予孩子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学习成绩很重要,但真正的优秀是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
在等待孩子成长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根养得深,大树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名师点评:
文章构思新颖,欲扬先抑,先列举疫情隔离时期大部分人人“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各种表现,在大多数人颓废的情况下,突出小苇航为家人主动做菜的意义。孩子有一技之长离不开父母的家庭教育,文章分析过程中联系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指出目前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包到底的错误理念。全文语言简练,思路清唽,针对性强,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一支铅笔多少钱”引发的思考
王建红
素材展示
“一支铅笔8()”,这是一道小学二年级的考题,要求填写合适的人民币单位。一名小朋友填上“元”,被老师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角”。小朋友觉得被判错很冤枉,因为妈妈不久前就给他买过10元一支的铅笔。
一支铅笔究竟应该多少钱?到中小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去走一走就能发现,几角钱的,几元钱的,十几元钱的都有。一些多彩铅笔、有自动出芯功能的铅笔、3D打印的个性化铅笔,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支不等。然而,试题中的“标准答案”却只是“角”。社会发展了,物价变化了,这道老题目的“标准答案”却还停留在“过去式”,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体现出兼容并包。在这种考试和教学模式下,小朋友们对铅笔的印象只允许“8角钱”的这一种款式,而对那些品种繁多、创意无限的铅笔世界失去了辨识力和想象力。
考试当然要有题目,但只有客观题才需要确定的答案。像作文、阅读理解等开放性题目,只有允许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才能赋予学生创新的无穷可能、发挥才智的无穷空间。即便有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不一致时,也不妨遵照“只要合乎题解,即可视为正确”的评分原则,给考生打出合理分数。考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不应该一概判错。像“一支铅笔多少钱”“溪水是什么颜色”这样的问题,答案就不是只有一个。
科学育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当设置更加科学的试题结构。不管是小学还是初高中,考试命题改革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许多教育人士和家长认为,考试命题工作的改进,会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的一次大进步。
素材应用
应用角度1:思维创新
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其中的深意,值得细细思量。“创新”的路径、“开放灵活”的目标,“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要求,无不需要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全盘谋划、缜密改革。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校能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师能够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打开属于自己的斑斓世界。
应用角度2:与时俱进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者不能再用陈旧的教育方式来教育新科技下成长的学生。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四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而如何能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的重任,只能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就要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应用角度3:教育改革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越来越呼唤着科技的大发展,呼唤着教育的改革,更呼唤着人才的发展,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否培养和造就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批创新人才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佳作呈现
摒弃生般硬套,发扬创新思维
于航波
“一枝铅笔8()”,要求填写恰当的人民币单位。一位小朋友填上“元”,老师判为错误,因为标准答案是“角”。
一支铅笔究竟该多少钱!到中小学校附近的文具店看看就会发现,几角钱的,几元钱的,十几元的都有。然而试题中的标准答案却停留在“过去式”,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积极创新。
摒弃生搬硬套,发扬思维创新。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求变,主动求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新四大发明”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双手奋斗出来、创新出来的。“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阿里巴巴的网购,是技术员们的“复兴号”高铁,是共享时代下发展出来的“扫码支付”,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青少年自然要创新,要在时代浪潮中开创出新的诗篇。
摒弃生搬硬套,发扬思维,创新思维的答案不止一种,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如果只是把标准答案作为评判正确与否的标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辨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完全被扼杀。只有允许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才能赋予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新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且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那种古板、不知变通、只知纸上谈兵的人。未来,更多的事情注定要由人工智能接受,因此,改变教育方式,摒弃应试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是为中国教育的一大进步。
目前教育正处于改革期,教育部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特别提出注重考查思维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我们更应把创新放在首位,把标准答案放在一边,努力求变,积极求变,这样才能为国家提供更优秀的人才与技术。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这是自然规律使然,也是教育规律的回归。与花草树木相比,教育同样需要厚植成长的沃土,提供精神养分。“凿井者,起于三寸之饮,已就万仞之深。”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及需要恒足的毅力,也需要创新的思维,我们坚信在这种体制下,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
10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论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都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名师点评:
文章从一道小学生的填空题谈起,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当今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提出“摒弃生搬硬套,发扬创新思维”的中心论点。分析论证过程中,既列举现实事例理论分析,又联系名人名言和古人诗句,既体现推理论证的严谨,又突出语言的典雅。一只小铅笔上升到对教育理念的思考,以小见大,深刻透彻。
4.青年有担当,抗疫有力量
素材展示
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成为抗疫大军的中坚力量。很多青年表示,自己仿佛一下子“成长了”。这样的经历给广大青年带来了哪些变化?
“五四”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你怎么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调查显示,经过此次疫情,65.1%的受访青年更加爱党、爱国、爱人民,60.4%的受访青年立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74.5%受访青年每天规律作息、锻炼身体
在这次疫情中,74.5%的受访青年每天好好做饭或吃饭,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71.4%的青年带动家人谨遵防疫规定,宅在家,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
63.4%的青年坚持远程办公或学习。
在疫情中,37.1%的受访青年会及时转发国家发布的权威信息,积极辟谣;
34.2%的青年为疫区捐过款;
20.3%的青年协助了本社区、街道或乡镇防控工作。82.9%受访青年认为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经过此次疫情,从个人层面来看,82.9%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70.7%的受访青年认为加强体育锻炼很重要,65.4%的青年更重视自学能力和自制力,62.2%的受访青年表示会好好吃饭,营养均衡,再不瞎熬夜。
同时,65.1%的受访青年更加爱党、爱国、爱人民,60.4%的受访青年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58.2%的受访青年认为要睁开眼睛看世界,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郑云天认为,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根本,必须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为干事业奠定基础。当做好自己以后,就要为身边的亲人多付出,懂得珍惜生活,善待周围的人和事。而这样推而广之,就是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少一些自怨自艾的牢骚和空谈,多一些豁达乐观的实干。
素材应用
应用角度1:壮哉青年,国之脊梁
驻足现代,报国志士常伴。有革命将领为底层百姓发声,亦有抗疫一线的战士,为克服国家危难而付出。面对抗击新官肺炎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广大青年挺身而出,如果说12年前的汶川地震让人们重新认识了“80后”,那么这次抗击疫情则让人们对“95后”重新认识。在国家和民族,经历大考之际,有情怀,有担当,有大爱,勇担责,能作为的年轻一代,英勇地站在疫情防控的前线,用实际行动注释自己的身份,用“逆行〞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这也是对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的“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喊的隔空应答。正是在这种应答中,一代代人完成了历史的交接和精神的传承。
应用角度2:生逢其时,责任在肩
“2003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嗯,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0后选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逆行需要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他们与父母隔窗相望却无法拥抱,他们看着父母难过却无法为他们擦拭眼泪,他们照顾不上孩子,还要面对不可预知的恐惧,时刻警惕自己不必感染,紧缺的物资和盲目的工作让他们不堪重负。
“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身体研究病毒。”武汉科技大学95后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
应用角度3:
战疫成长,中国青年
时代的际遇,让人们以为他们扛不起风浪,经不起风雨,甚至还被贴上“个人主义”等各种标签。然而,以“95后”为主体的年青一代,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如果说,12年前的汶川地震让人们重新认识了“80后”,那么这次抗击疫情则让人们对“95后”重新认识。返回一线、坚守阵地的,有他们;
高速路闸口志愿维护秩序的,有他们;
全球协作、公益应援的,有他们。在国家和民族经历大考之际,有情怀、勇担责、有大爱、能作为的年青一代英勇地站在疫情防控的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身份,并接受社会的检视和评价。这个群体,最小的仅20岁,最大的也不过25岁,他们在疫情面前用“逆行”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佳作呈现
天下“兴亡”,青年有责
宁柯欣
伟大的革命导师李大钊曾说过:“青年,国家之魂,一切新创造新机遇,乃青年独自之特权;
人失其青春,则其人无元气,国家丧其青年,则其国无生机。”而今日的中国青年用他们的行动在呼应。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整个中国大地笼罩在恐慌之中时,广大青年挺身而出,无论是身在救治患者医疗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是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协助开展物资分发、排查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的青年志愿者;
亦或是守护家乡,复工复产,青年的身影无处不在。当国家需要他们时,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逆流前行。让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时代中国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当个人的担当凝聚在一起,就有了众志成城一这座“城”不是实体的,肉眼可见的墙,而是由所有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新时代青年们,用责任、担当、实力铸起的精神之城。正是因为这样的“城”够牢固,我们才能把困难挡在门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正是有了这些新时代青年一猛士,遇到疫情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他们永不退缩,奋勇上前。“90后”女护士们为安全省时自愿削发抗疫,“90后”快递小哥和他的团队义务护送医护人员……担当战胜了怯懦,从一腔孤勇到万众一心再到众志成城,不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担当的青年吗?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喊,如今中国年轻一代用自己的方式应答。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青年人。新时代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青年人是时代的希望,在这“天下兴亡”之时,在一线坚守阵地的有他们;
高速路口志愿维持秩序的有他们;
全球协作公益应援的有他们;
在国家和民族经历大考之际,有情怀、有担当、有大爱、能作为的年轻一代,英勇地站在疫情防控的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身份一新时代青年。不遇盘根错节,不能辨别利器。扛不起风浪,经不起风雨的青年早已成长为独挡一面追赶“前浪”的“后浪”。天下兴亡,青年有责,你们有幸遇到这样的时代,时代更有幸遇到这样的你们!
名师点评:
选用李大钊先生名言开头,恢弘大气,为全文奠定了磅礴的气势,中间部分选用鲁迅先生和梁启超先生名言,突现了语言表达的铿锵有力。全文记叙、议论、抒情结合自然,历史与现实交织,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在抗疫防控中的担当、责任,突出“青年有担当,抗疫有力量的主题”。全文材料丰富,感情真挚,议论严密,整体结构完整,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感召力和正能量。
上一篇:个人先进事迹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