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舆情【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应对舆情【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实践证明, 利用好互联网, 可以极大提升党委和政府的执行力。
一是采集民意。
互联网上, 各种意见可以自由表达, 畅所欲言, 基层群众能把遇到的苦和乐集中反映在网络上, 小到生产生活, 大到时事政治, 都会有所反映。
另一方面, 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不需要署名, 不需要身份, 相比较一些面对面的汇报会、 座谈会等公开交流形式, 减少了思想顾虑, 网民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真实想法。
基于以上因素, 从主流媒体和官方媒体收集到的网络民意看, 绝大部分贴近事实真相, 党和政府可以足不出户, 不用微服私访就可以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情, 大大提高了调查研究工作效率, 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
2010 年 1 月 1 日出版的新年第 1 期《求是》 杂志, 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重要文章《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
文中提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 “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 善于运用信息网络, 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能力”。
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省, 从 2008 年 1 月起就开展了“网络问政” 活动, 并于 2009 年 6 月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奥一网, 通过这个平台了 解百姓的所想所思所需, 得到广东人民的垂青和厚爱, 红遍大江南北。
网站开通以来, 截止到 2009 年 12 月未, “捎话汪书记” 栏目收到民意6 万 8 千余条,“有话问黄省长” 栏目收到民意近 2 万条。
就从松原市网民表达民意的主要阵地“松原吧” 来说, 每天留言数也有几百条。
前不久, 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69%的网友认为, 网络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
二是汇集民智。
地方的发展必须有智力、 有智库, 才能实现科学决策、 科学发展。
这个智力既有官方智库, 也有民间智慧。
俗话说“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民间智慧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智慧的主体, 从孔子、 孟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在他们成为官方智慧前, 无一不代表着民间智慧。
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真正坚持一切为了 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真心实意地吸纳群众智慧, 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力量源泉。
2008 年 6 月, 胡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网民在线交流, 听取网友的意见和建议。
2009 年 2 月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 前也在中国政府网和网民对话, 直接听取网民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建议以及其他方面的意见。
2009 年, 西安市政府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 于 9 月初至 10 月底开展“问计于民” 活动, 公开收集对西安下一年发展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据西安市政府“问计于民” 活动官方网站统计,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网站就收到建言近 4000 条, 点击达 8 万人次。
前不久,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一言之善, 贵于千金” 的深情问计, 引发了省内外朋友的献计献策热潮。
目前, 江西省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确定专门人员收集整理民智, 分类呈送, 使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的采纳。其中苏荣直接批示责成有关领导和部门办理、 研究的就有 36 次, 有的还进入了省委、 省政府决策层面,形成现实而巨大的生产力,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是网民依托互联网平台, 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自己所关心的公共事务、 公众人物、 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等话题发表意见的舆论监督形式。
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对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开展监督, 是大势所趋, 势不可挡, 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网络舆论的新特点, 努力适应网络舆论监督的新要求。
1 、 掌控舆情。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快速的特点, 某一事件一经发生, 往往几分钟就有网民将相关信息发布网上, 十几分钟后就有网站转载, 几个小时后网上讨论就可能达到高潮。因此, 必须及时监测网络媒体议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特别是涉及到本地的人和事, 要在第
一时间了解事件真相, 查实网络舆论追问的核心问题, 争取主动, 抢占网络舆情制高点。
2 、 跟踪舆情。
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后或者处置过程中, 地方主流媒体保持沉默的过程正是导致谣言扩散的过程。
网络舆论热点特别是公共突发事件形成后, 必须密切关注事前、 事中和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 在官方媒体(政府网站、 报纸、 电视)
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及时公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 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 不给虚假不实之词有可乘之机。
如成都去年发生的“6· 5” 公交车燃烧事件发生仅两个小时, 成都市政府就召开了首场新闻发布会, 当天连开三场, 不断公布伤亡、 救治和现场情况, 让真相赶在传言之前。
6 月6 日第四场发布会主动回应市民有关疑问, 使质疑声音减弱。
7 日第五场发布会认定“有人带油上车”, 网民转而追查纵火者, 民众的思路和情绪与政府逐渐合拍。
最终这一突发恶性事件平稳落幕。
3 、 加强与网民的日常沟通。
新形势下, 加强“官” 与“民” 的日常沟通, 已经成为疏解社会情绪、 释放百姓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看, 官方与百姓沟通得越好, 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机率就越小。
互联网这个纽带在这种形势下, 正在成为各地加强官民互动的主力军。
刚刚不久, 南京市推出了 90 多个政府部门的网络新闻发言人, 开辟了 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新路子。
这 90 家单位在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上的网络发言人论坛开设了 互动版块, 由各自的网络发言人担任版主。
网络发言人在此平台上适时发布本地区、 本单位的政务信息,开展工作交流。
网民可在相应的版块内, 向相关部门提问、 咨询, 各个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受理并回复网民建议、 意见、 咨询等网帖, 受到广大网民的拥护。
三、 工作建议
针对互联网和网络舆情发展的现状, 笔者认为党委和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 、 成立组织, 建立(网络)
新闻发言人制度。
整合各地相关部门职能, 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深入研究信息化工作, 加强互联网建设, 进一步强化党务政务信息公开, 了解网络社情民意, 鼓励网民建言献策, 解决网上信访问题。
2 、 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
加强官方媒体网站建设, 使其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发挥主导作用。
特别是要加快本地政府网站、 重点新闻网站建设, 扶持和培育属于本地的网络论坛、 网络贴吧, 用当地主流网络媒体规范当地网民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的互联网建设包括手机无线互联网建设, 从发展趋势看不容忽视。
3 、 加强“网上信访” 工作。
要把处理“网上信访” 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安排专职人员收集网上有关信息, 提供有关领导参阅, 作为领导决策和改进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民意渠道和信息来源。
必要时建立责任部门答复机制, 及时在网上公布信访问题的处理结果, 以正视听、以解民怨。
4 、 强化法律和技术监管。
网络舆情宜疏不宜堵。
但对网民恶意传播一些明显超越宪法和法律, 危害国家整体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侵害个人权利的违法行为, 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规范, 双管齐下, 坚决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上一篇:与困难一起前行作文
下一篇:酒厂实习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