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学习”说课稿(思想政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享受学习”说课稿(思想政治),供大家参考。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课第二框题“享受学习”。
本框题内容就是从学习方面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一一适应问题。
在学生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和怎样做学习的管理者的基础上, 从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谈起,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 探索世界的奥妙中, 享受学习的快乐,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 课标依据。
这一框题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标中三个具体要求:
一是“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 磨砺意志,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三是“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 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学习中的苦与乐, 学会享受学习, 珍惜学习的机会,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辩论、 讨论交流、 与同龄人对比、 查阅资料等活动的开展,体会学习的快乐, 学会享受学习。
知识与技能:
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认识到学习能实现自我超越, 在体验中锻炼分析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显得尤其重要。
事实证明,只有具备发自内心的动力, 学习才会持之以恒。
因此, 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书上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 只有苦读才有成就的深刻烙印。
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所能体会到的更多的是艰辛困苦。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就更加困难。
据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
四、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即:
实验激趣, 导人新课;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开放课堂, 活动体验; 总结提升, 深化主题。
环节一:
【实验激趣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 首先依据水表面张力的原理给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漂浮的硬币(用一个水槽, 装满水, 将一枚硬币慢慢放在水面, 硬币能漂浮)。
学生会流露出不解:
硬币怎么可能漂浮在水面上呢? 这个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并存。
实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都告诉学生:
硬币在水面漂浮主要是水表面张力的作用。
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开始就带着快乐的情绪进入学习。
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
如果没有经过学习, 能知道实验原理吗? 学生摇头说不。
教师继续追问:
同学们喜欢学习吗? 学习生活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就此教师做一个小调查, 在了解情况后提出疑问:
学习是苦还是乐? 由此将话题引入本课。
疑问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也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环节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活动一:
唇枪舌战话“苦”、“乐”。
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 辩论因其具有对抗赛的性质, 刺激性较强,所以是备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因此, 教学中, 根据调查的结果, 将学生分成两组, 就“学习中苦多于乐还是乐多于苦” 的辩题展开辩论。
学生们或现身说法, 或引经据典, 大量列举了学习中苦与乐的表现。
辩论后采访学生在辩论中的体会和心情。
辩论是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这一形式的引入, 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
辩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
学生通过谈自己在辩论中的体会和心
情, 感受辩论带来的快乐, 进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学生在辩论中感悟到“学习中苦乐交织”(感悟一:
学习中苦乐交织), 从而达成本课的一个目标。
活动二:
换个眼光看学习。
辩论让学生明确了 “学习中苦乐并存”。
人都喜欢品尝快乐, 不愿意体验痛苦, 学生也是如此。
因为害怕“苦”, 才会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现实状况提出问题:
能否因为学习中的“苦” 而放弃学习? 应该如何看待学习中的苦? 如何把学习中的苦变成乐?
在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讨论和交流中, 学生分析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典型的先苦后甜的活动。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苦是学习中的必然经历, 能磨砺我们的意志。
苦有限, 乐无穷, 无论苦还是乐, 都是一种享受; 同时使学生知道对待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 端正的态度、 坚强的意志, 要能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 学会苦中寻乐。
从而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突出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活动三:
与同龄人对比。
讨论交流后提出疑问:
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享受学习呢?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失学儿童生活现状的视频。
直观性是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直观手段, 引导学生感知,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 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直观形象的视频片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观看中思考:
(1) 是什么原因造成同龄人失学或者面临失学的处境?
(2) 设想他们失学后的生活遭遇或者可能产生的遗憾。
(3) 谈一谈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
(4) 通过对比, 得到什么启示?
震撼心灵的视频片段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同龄人因为战争、 贫困、 灾害等原因不能拥有学习的机会, 享受学习。
在和同龄人的对比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拥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是一种幸福、 一种享受。
从而感悟到“要珍惜学习”(感悟二:
珍惜学习), 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然后再向学生提出疑问:
你是怎样珍惜学习机会的? 这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把学生的体验变成了教育教学资源。
落实了“懂得并学会珍惜学习机会” 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至此,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 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 并在活动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意识到了“学习是一种享受”。
环节三:
【开放课堂活动体验】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课堂教学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更要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其亲自去实践探索。
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更加“注重课内外结合,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体验。” 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动机。
因此, 在第三环节中, 以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体验为主, 引导学生把学习扩展到更大的领域, 进一步体验学习, 即:
探索和发现——带来的快乐。
首先播放一段视频, 视频选取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志愿者及动态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由于世博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视频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求欲望。根据视频, 提出问题: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 (2) 中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意义何在? 作为中国人, 你有怎样的感受?(3) 中国国家馆中的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能动? 你还知道哪些世博会上各国展出的高科技产品?(4) 你从世博会志愿者的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你打算怎样为祖国做贡献?
这些问题意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中的苦与乐, 特别是体会
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时的喜悦。
这种网络上的探究使学生超越了教室的界限, 提高了他们获得知识的灵活性, 促进了 探究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本环节通过网络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通过自主探究, 了解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养了爱国情操,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等等, 而这一切都源于学习, 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感悟三:
热爱学习, 终身学习)。
同时也引导学生将学习从单纯的知识学习扩展到培养情操、 学会做人做事, 提升精神境界的更大领域, 达成“学习能实现自我超越”的目标。
环节四:
【总结提升深化主题】
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之时,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由此进入第四环节。
之后再次提出疑问:
此时你认为学习是苦还是乐?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学习呢? 有了之前的体会和感受做基础, 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学习是快乐的, 我们不能把学习看做一种负担, 而要以享受的心态面对学习”(感悟四:
享受学习),学生的回答再一次点明主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由享受学习联想到享受人生: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 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不断学习、 获取知识, 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且能服务祖国与社会。
在人生旅途中挫折失败和成功超越都是一种财富, 都值得品位与享受。
最后我送给学生四字箴言:
根苦果甜。
让学生在对这四个字的品味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简单的四个字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推荐访问:“享受学习”说课稿(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享受 说课稿
上一篇:六查六看,整改措施【精选推荐】
下一篇:思想政治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