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生平(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少奇生平(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刘少奇生平 刘少奇(1 898 年 1 1 月 24 日-1969 年 11 月 1 2 日)
, 湖南省宁乡 县人, 中共称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 政治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中共中央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度被认为是毛泽东的接班人。
后来他反对毛泽东的三面红旗总路线, 被毛认为会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
于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将刘少奇解除一切职务, 开除出党, 其后逝世。
1980 年, 中共为刘少奇全面平反并恢复其一切名誉。
1
家族背景
刘少奇父亲刘寿生为一位农民, 为人忠厚, 并不热衷买田置房, 而是希望孩子多读点书。母亲刘鲁氏为普通农妇。
刘少奇亲兄弟姐妹六人, 大哥刘绍源, 二哥刘绍远, 三哥刘绍达,大姐刘绍德, 二姐刘绍懿, 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1958 年, 当地政府把其故居修建成博物馆, 刘少奇在 1961 年返乡时得知后, 告诉当地党委秘书处取消这一安排, 并把其房子分给当地农民居住。
因为这一安排, 刘在文革蒙难期间, 当地民众隐瞒刘氏祖坟位置, 使其祖居、祖坟都得以保存。
其祖居现为刘少奇故居。
2 生平经历 2.1
青年时期
刘少奇生于湖南省宁乡 县富庶的农民家庭。
早年接受私塾教育, 191 2 年, 刘少奇进入芳储乡小学补习班。
期间, 在湖南新军从军的二哥刘云庭带回一本介绍辛亥革命的小册子,刘少奇读后很受启发, 并剪去其辫子以示坚持革命。
次年, 其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又称玉潭学校)
, 成绩优秀。
毕业后先后报考长郡中学和一中, 都被录取。
1916 年就读于宁乡 驻省中学(现金海中学)
, 插入二年级二期五班。
1 920 年, 刘少奇经长沙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介绍, 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并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
1 921 年, 经罗亦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
2.2 革命生涯
1922 年, 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国到上海, 经陈独秀介绍, 到湖南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处担任领导工作, 数次领导铁路工人罢工, 其中最著名的是同年 9 月与李立三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也是此期间刘少奇与毛泽东相识。
1 924 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刘少奇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
在 1925 年至 1926 年间, 刘少奇在湖北和上海又
多次领导政治运动和罢工, 成为当地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次年 4 月,刘少奇与何葆贞结婚。
1925 年 12 月, 刘少奇在长沙被湖南省军阀赵恒惕的戒严司令部逮捕, 当时恰逢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各界人士劝说和呼吁下, 刘少奇于 1 926 年初获释。
1927 年 1 月领导了武汉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 5 月,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刘少奇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刘少奇在长期工作中逐渐总结出一套“深入群众、 长期隐藏、 积蓄力量”的斗争方针, 并对当时中共中央内部所谓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抵制, 这与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谋而合。
1929 年夏, 刘少奇调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在中东路事件中发动了反对国民政府和张学良、 支持苏联的运动。
同年 8 月 22 日, 在奉天(今沈阳)纱厂门口, 因煽动罢工嫌疑被捕, 9 月中旬经奉天高等法院判决, “证据不足, 不予起诉,取保释放”。1 930 年夏到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当选为执行局委员; 1931年冬回国, 任党中央职工部部长、 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2 年, 刘少奇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1 934 年 1 月, 中共第六届第五次会议上, 刘少奇被选为第一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同年 10 月参加长征, 担任红八军团的领导工作, 后由于作战失利, 红八军团撤销编制, 其改任红五军团领导工作。
1935 年, 刘少奇参加遵义会议, 会上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之一。
同年 1 0 月, 刘少奇和谢飞结婚, 年底到达陕北。1 936 年, 刘奔赴天津, 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 领导薄一波、 姚依林、 安子文、 彭真等在山西、 河北、 天津、 北京的进行抗日运动, 并与国民党政界、 军方、 学生进行接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刘少奇把北方局总部调往山西太原, 并与晋系军阀阎锡山进行沟通。此外, 其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 发动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中共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1 939 年至 1940 年, 刘少奇参与新四军在安徽、 湖南、 江苏一线部署工作。
1 941 年皖南事变后, 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 与陈毅等人重建了新四军, 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其中首先重建新四军军部, 并增建华中党校, 以提高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能力; 并组织温和的苏北整风, 确定新四军发展方向及任务。
在刘少奇的组织协调下, 新四军也由重建时的 9 万余人发展到 1 3.5 万人。
1939 年 7 月, 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的著名演讲, 对广大党员提出了党性锻炼的要求; 1941 年 7 月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作了《论党内斗争》 的讲演, 提出了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
皖南事变后, 他任新四军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 和陈毅等一起改变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 1942 年 12 月 2 日, 刘少奇返回延安, 次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在 1 945 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 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的特点、 群众路线、 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
其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论述, 将“毛泽东思想”明确写入党章, 并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
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中共七大选举的领导集体中, 刘少奇名列中共五大书记(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依次为毛泽东、 刘少奇、 朱德、 周恩来、 任弼时)
。
同年抗日战争结束, 在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期间, 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提出了“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局势中采取的“让开大路, 占领两厢”策略; 同时, 他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即“五四指示”)
,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一改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 把土地分给农民, 实现“耕者有其田”。
1947 年 3 月, 国军攻占延安, 毛泽东、 周恩来、 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国共内战, 刘少奇和朱德转移到华北负责中共占领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工作。
同年 7 月至 9 月, 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全国土地会议, 讨论土地改革政策, 并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 没收地主富农土地, 分配给贫农、 中农。
1 949 年 6 月至 8 月, 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
9 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2.3 建国初期
土地改革
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刘少奇出席开国大典。
1950 年 6 月 6 日,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由刘少奇负责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 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
其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其中保存富农经济、 团结和保护中农、 没收地主土地, 并在原耕基础上用抽补调整方法来分配土地。
其改革卓有成效, 1952 年, 全国农业产值比 1949 年增长 48.5%, 比 1951 年增长 1 5.3%; 粮食总产量比 1 949 年增长 42.8%; 棉花总产量比 1 949 年增长 193.4%; 农民个人生活也有所改善。
1952 年, 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参加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
1 954 年 9 月,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并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
1956 年 9 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主张中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下, 应当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集中力量提高社会生产力。
随后出席中共八届一中全会, 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他在制定国家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 2 月的国务院会议上针对经济计划提得过大, 毛泽东一再告诫“不要泼冷水”, 周恩来则说“用冷水洗洗”, 刘也支持周说“现在有些人脑子太热了, 提得太高了。
”两种不同的思路开始显现。
毛泽东对于周、 刘等人提的“反冒进”十分不悦。
刘有一次将人民日报的内容为反急躁情绪的社论稿修改后交毛批阅, 毛直接批示不看了。
后来还说:
“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了气, 是方针性错误。
”随即就是 57 年八届三中全会反“反冒进”, 周恩来做了自我检讨,而刘少奇自忖“我们比主席, 总是差一大截”, 从而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大跃进与三年困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 毛泽东支持为自己的接班人。
1953 年 12 月, 毛泽东提出由刘少奇主持“一线”工作、 自己退居“二线”。
在 1 956 年的中共八大上, 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 并当选排名第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
1957 年底毛泽东访苏时向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通报, 将由刘少奇接班任国家主席。
1958 年底, 毛泽东不做下一届国家主席的提议得到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
1959 年召开第二届全国人大前夕, 毛泽东在各种场合为刘少奇接班作小范围吹风。
4 月, 刘少奇在全国人大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并任国防委员会主席。
1955 年, 毛泽东掀起农业合作社并大社的高潮。
到 1958 年初, 在毛泽东的一力推动下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 刘少奇作为一线领导人积极参与了大跃进的决策和具体的推进工作。
3 月份成都会议第一次按毛的想法提出要“并大社”, 开始了人民公社化的第一步。
有回忆说 4 月底, 刘少奇和周恩来等若干人一起开始“吹公社”、 “吹乌托邦”, 主张大办公社、大办公共食堂、 大炼钢铁、 搞供给制, 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
而与此同时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已经宣告成立了。
在 6 月份毛泽东批发“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之后, 刘也紧跟精神宣称钢铁产量可以两三年赶英、 七八年超美, 并且和毛泽东一样, 在实地考察农业生产的时候公开为浮夸行为加温。
毛泽东曾经要求压缩一些过高指标, 1958 年底大跃进的弊病开始露出苗头之后, 刘少奇承认“我的头脑也有些热, 说过些过头话”, 1 959 年春毛泽东进一步要求“纠左”、 “压缩空气”。
然而在庐山会议上“纠左”进程被扭转为“反右”。
7 月 23 日会议毛大批彭德怀说出了“五亿农民……要搞, 你能说是资产阶级狂热性? 大跃进是我提倡的, 始作俑者是我” 后, 刘却旁敲侧击地问左和右哪一个是当前主要倾向、 钢产量目标 1 300 万吨是不是右倾, 甚至在反右斗争定性后本来想另起草一个反左倾的文件继续纠偏, 但是经彭真劝说后决定不写了。
庐山会议后, 刘少奇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为了取得进步的经验, 即使犯错误也要从积极方面理解, 另一方面刘少奇为了维护毛的权威, 参与到以空前的高调呼吁对毛的个人崇拜的浪潮中来, 这使得大跃进的错误一时难以纠正。
1961 年, 大跃进造成的恶果全面暴露, 刘少奇经过在湖南家乡蹲点调查并在各地考察, 思想发生了急遽的转变。
他决定解散食堂、 强调调查研究, 开始纠正大跃进的错误。
1962 年 1 月, 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上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做脱稿讲话。
在会议上, 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承担了中央的责任, 邓小平、 周恩来分别代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做了自我批评。
刘少奇组织批评大跃进等工作的经验教训, 尖锐指出大跃进是“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 但身为主持一线工作的国家主席, 刘少奇并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讨。
随后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即西楼会议, 开始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并提议陈云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
同年 9 月, 出席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试图扭转把中央工作核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三年恢复时期与四清运动
1964 年, 刘少奇又到河北、 山东、 安徽、 江苏、 上海、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云南等地考察经济建设。
经过到基层的视察, 他和邓小平成立紧急委员会, 提出“农业六十条”、 “三自一包”, 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将经济发展从浮夸的理想主义引向了实用主义。毛泽东很明显感到刘、 邓执行了一条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 自己在党内的权威受到挑战。
1 964 年底的全国工作会议上, 毛泽东就四清、 五反问题进行批评, 双方产生激烈矛盾,这使刘少奇、 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开始破裂。
同年年底, 刘少奇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并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
在三年大饥荒期间, 中南海曾实行过高级干部自报口粮的制度, 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均报每月 1 3 公斤, 周恩来为每月 1 2 公斤, 刘少奇为每月 9 公斤。
刘是中南海所有干部中报数最少者。
毛泽东在 1962 年重提阶级斗争, 批判中共党内的“黑暗风”、 “翻案风”、 “单干风”, 这“三风”与刘少奇或多或少都有关系。
刘少奇接受了毛泽东的反修防修理论, 不但作...
上一篇:刘少奇故事
下一篇:刘少奇贡献(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