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孩子身上学到【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从孩子身上学到【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我们从孩子身上学到的
我们常说,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其实, 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
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无条件的爱和信任, 是孩子给父母上的第一堂课。
我们常说,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 真正无条件的爱, 更多是孩子给予父母的。
孩子不计较父母的贫富、 美丑、 名气、 地位, 爱的就是父母本来的样子。
他们无条件地信任和依赖父母, 甚至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父母。
我常和孩子玩一个游戏, 把他抱起来抛在空中, 那一刻他不仅毫不恐惧, 还会开心地大笑, 因为他非常确信, 爸爸一定会接住他!
再反观我们对孩子的爱, 常常附加了很多条件, 把成绩好坏、 听话与否、 表现优劣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 时常把“再不听话, 妈妈就不爱你了 ”“考进前三名, 爸爸给你买部 iPad”“看看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 等挂在嘴边。
我们真的要问问自己:
你对孩子的爱和信任, 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活在当下、 不悔过往、 不忧未来, 也是孩子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珍贵品质。
记得孩子两岁时, 我带他去户外玩。
他看到雨后积水的小坑, 总是开心地跑进去戏水。
那种发自肺腑的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 于是我也无忧无虑地和孩子一起?水玩。
我们还常常看到, 一只蚂蚁、 一堆沙子、 一块积木, 都能让孩子心无杂念地投入, 任何烦恼转头就忘, 享受着一种简单的快乐。
而我们成人, 往往已变得妄念纷飞、 欲壑难填。
整日里不是后悔过去,
就是担忧未来, 丧失了对当下全然的专注力和简单快乐的能力。
或许有人认为孩子这样做是因为幼稚, 我们的行为则代表成熟。
但是, 什么是成熟?哲学家尼采说:
“真正成熟的人, 就是能重新找回小时候玩游戏的那种认真。”
忠于自己的感受、 活出自我, 也是孩子身上的宝贵品质。
孩子都是活在自己当下感受中的, 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高兴就是高兴,生气就是生气, 喜欢就是喜欢, 讨厌就是讨厌。
孩子虽不完美, 但是真实的。
真实是信赖的基础。
而我们成人虽看上去完美, 却往往不真实, 变得虚伪。
而在面临各种抉择时, 我们又会发现, 孩子永远能最快地基于本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而我们成人的选择, 往往只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期待或符合所谓的社会规范。
做真实的自己, 也是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正如孟子所言:
“大人先生者, 不失赤子之心。”
孩子身上强烈的好奇心、 求知欲, 以及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同样值得我们成人学习。
试问, 哪位父母没被孩子不停追问过 “为什么” ?哪位父母没阻止过孩子东摸摸、 西碰碰?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求知是人固有的渴望, 这些品质是主动学习的基本动力, 使学习变得快乐。
只要父母能懂得激发、 鼓励、 引导和保护, 孩子都是爱学习和探索的。
而我们成人却循规蹈矩, 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和好奇, 变得傲慢无知。以爱的名义去禁锢孩子, 自以为是地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毁掉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常有人问我:
“为什么以前对孩子好用的方法, 现在不好用了? ” 不好用就对了 !
孩子在成长, 而父母总在日复一日地重复
昨天, 不进反退, 于是成了孩子问题的制造者和成长的阻力。
孩子身上的创造力、 可能性和不批判的能力, 往往也是我们成人匮乏的。
我们的成长经历中, 有太多的“过来人” 和经历的事都在教育我们,这个不实用, 那个不实际, 于是我们变得功利、 世俗、 现实, 习惯了唯一标准答案或非黑即白的自 限思维模式。
因为害怕犯错和失败而不敢再尝试, 越发失去了 生命原始的活力和创造力, 减少了 自己的选择, 削弱了 自己的力量。
而孩子的内心处于开放的状态, 蕴藏着一切潜在的可能性, 他们不怕犯错和失败, 不设限、 不批判、 尊重多元, 始终秉持着正向、 肯定、积极的方式去尝试、 去体验、 去过真实的生活。
“儿童是成人之父”, 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习的东西多不胜举。
最重要的是, 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份觉知:
我们的要求不代表一定正确, 我们的价值观、 生活方式、 行为准则都不是唯一的, 而只是一种选择和可能。我们成人拥有更多的知识, 但孩子往往充满智慧。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童年。” 真正要达到人生的圆满, 就要做到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
孩子比我们离未来更近, 这个世界终归是属于他们的。所以, 我们要对孩子心存敬畏, 要有胸怀、 勇气和能力向孩子学习。
下一篇:我们能从林书豪身上学到十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