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龙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民立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根基【优秀范文】

|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立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根基【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民立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根基【优秀范文】

 

 人民立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根基

 【摘要】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加试”,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人民,凝聚磅礴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进。从人民立场分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根基,可以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彰显和使命诠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内核,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准则,带领人民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要求,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卷”,人民是阅卷人,只有从人民立场分析“时代考卷”,才能以优异的成绩向新时代交上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人民立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根基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此时的“小康”概念是与当时的物质生产劳动水平相适应,反映了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社会的构想。《礼记》中同样提到了“小康”,它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来表达对政教清明、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的希冀。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对于“小康”的向往越加强烈。“小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衡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标,展现着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进入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进程中无不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所以从人民立场去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根基对于更好把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遵循、理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意蕴有着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内核 “民者,国之根也。”在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中,包含着“藏富于民”的政策。《孟子》中有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这大概就是几千年来老百姓追求的生活目标。小康思想是儒家“仁政”和“经世”精神的内在要求;小康理想也与中国历代的治国方略、传统的士大夫精神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传统小康思想与小康理想的扬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致力于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人民群众作为小康社会的追求者、奋斗者和见证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实践主体,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中的重要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这个实践主体,深入理解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与决胜小康之间的必然联系,凸显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从人民群众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到过好日子,再到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写照。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到党的十二大制定“两步走”战略,其按照具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奋斗目标,翔实擘画了进入小康社会的时间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我们有个雄心壮志……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小康社会。”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继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基础上,又赋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在考虑并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方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党的各级干部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要真正关心和帮助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上有困难的群众。只有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好农村医疗、基层治理、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目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有新进展、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收尾阶段、蓝天保卫战初见成果,可以看到党正在以强大的政治勇气带领人民一步一步走向全面小康。但同样也要看到我国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党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兼顾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团结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真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作为“四个全面”的开篇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新时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总之,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到底要靠人心所向。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准则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能够凝聚民心在于它不仅看到了人民群众是利益的创造者,还看到了人民群众是利益的既得者,人民利益至上是重要的价值准则。纵观历史,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新的社会革命,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中国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到小康社会的转变。与人民公社不同的是,小康社会以解决民生为起点,从而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向,开启了自下而上的变革历程。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当前我们面临的“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聚焦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为人民谋幸福当成首要和突出任务。人民群众期盼有更满意的收入、更高的医疗水平、更美的生态环境……而这些同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为民所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考虑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财富的所有者,要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1944 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如何体现人民利益,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只有合理调整分配格局,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充分关心人民的物质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回应最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路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执政党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续写出小康这篇文章,真正把解决民生问题落到实处,仍需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从主要矛盾的需求侧来看,新时代人民需要的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拓宽,全面小康应该“五位一体”同步推进;从主要矛盾的供给侧来看,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全面小康应更注重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坚持人民利益为主线,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作,人民不仅要富裕起来,还要幸福起来。

 三、带领人民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要求 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贫穷是制约一切发展的首要要素。如果一个国家一穷二白,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同样,如果一个家庭一贫如洗,谈什么奔向小康。“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从 1984 年至 2011 年,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尽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通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等文件,一直把擺脱贫困当作“三农”工作的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可以说,如若“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于贫困地区具体环境的多样性、致贫原因的复杂性、贫困内容及贫困层次的多维性,决定了脱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从扶贫的地区来看,不仅农村地区要实现脱贫,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也要实现脱贫,要兼顾各个群体各个地区,真正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从扶贫的内容看,不仅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还要关注地方产业脱贫、生态环境脱贫、教育医疗脱贫等,要兼顾人民群众各项社会民生事业,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从扶贫的举措看,不仅可以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还可以通过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等,从具体的致贫源头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精准扶贫。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解决人民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生存要素摆在首位,解决好群众迫切需求的现实问题,带领人民脱贫攻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建立起逐户识别、建档立卡、甄别调整等完整的贫困户识别体系,选派干部参与驻村帮扶,有序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实现。然而,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脱贫攻坚工作面临“加试”,如何解决农民务工务农、农副产品滞销等问题,有序推进复产复工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疫情防控战和脱贫攻坚战双线作战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有必胜的信念,在巩固既有胜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迎难而上、风雨无阻,坚决发起决战脱贫的总攻令。

 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级分化。”“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之所以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因为共同富裕代表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坚持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当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就要求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在于它能够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属于人民自己的财富,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何为共同富裕?其中“富裕”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多少,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共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基本占有方式,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也体现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必然联系。从历史进程看,逐步实现小康的过程都对应着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同阶段。从两者关系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没有共同富裕目标的逐步推进,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准备,实现共同富裕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是在同一时间维度下共同进行的,都需要靠发展生产力来提供不竭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来破除前进藩篱、兼顾公平正义来维护社会和谐、坚定文化自信来展示从容姿态、建设美丽中国来守住绿水青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都反映了党带领人民群众努力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风貌,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兼顾到每一个人民群众,是全体人的小康,一个人也不能少;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人人努力人人享有,一个人也不能掉队。只有不断深化教育、医疗等方面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不断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脱贫攻坚,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3.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3.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33.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9]习近平: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2012-12-31.

推荐访问:人民立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根基 小康社会 决胜 根基

热门文章

解读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解读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

青春励志演讲稿:关于梦想

青春励志演讲稿:关于梦想  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不想做一辈子的路人甲,都想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当一回主角

关于香蕉的三年级学生作文四篇

关于香蕉的三年级学生作文四篇  三年级香蕉作文300字(一)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它不但好吃而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林业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林业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以“科学发展、

订货会发言稿范文四篇

订货会发言稿范文四篇  以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订货会发言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订

教育局信访工作年终总结4篇

教育局信访工作年终总结教育局坚持以“以人为本、以情治访”为原则,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协商、调解等多种有效方法,注重身心下移,变上访为下

组织提拔个人自传

组织提拔个人自传  无论处在什么岗位,我都会一如既往,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珍惜每一次机会,争取更

五四优秀共青团员、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5篇】

五四优秀共青团员、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下面工作范文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关于五四优秀共青团员、

关于努力奋斗的高中优秀作文4篇

关于努力奋斗的高中优秀作文4篇  01  梦想是人类的翅膀,拥有了它,人类才能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梦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为什么会那么难?珍惜身体远离香烟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为什么会那么难?珍惜身体远离香烟  说到戒烟,我想有很多吸烟的烟民,常说的一句话就

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5篇】

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五篇  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两篇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两篇  以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希望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