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鞍山市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营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在“三转型一创新”的战略思维指引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发展、维权、文化等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准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切入点,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鞍山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自身建设,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组织保障
第一,创新设置,推进妇联组织“全面覆盖”。一是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团体会员为依托,在1821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妇女组织;
二是全省首创将“妇女之家”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和民政工作体系,全市1148个村(社区)实现“妇女之家”全面覆盖,在30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妇女之家”。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妇女组织9414个,专兼职妇女工作者9684人。
第二,强基固本,促进妇联组织功能“全面提升”。一是将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与妇联基层组织示范创建活动相结合,涌现出35个省级示范单位、75个市级示范单位。二是认真落实《鞍山市妇女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组织机关干部和基层妇联干部赴上海进行社会工作高端培训,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第六期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省、市、县(市)区妇联联合举办村妇代会主任全员提高培训班,妇女干部整体素质和社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第三,延伸手臂,加强妇联组织与女性社团和广大妇女群众“全面联系”。一是密切与巾帼志愿者的联系。建立了由4811名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巾帼志愿者队伍,为妇女群众提供科技、维权、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服务;
二是密切与各界妇女代表的联系。通过省市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在铁东解放社区、福康社区、立山万平社区、灵西社区等10个社区建立了妇女联系点,了解妇女需求;
三是密切与妇女社团组织的联系。加强对女企业家协会、巾帼楹联学会、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妇女联谊组织的指导,召开了女企业家协会换届大会、巾帼楹联学会会员大会,凝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第四,强化服务,接受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的“全面评价”。一是开展“妇联干部走进妇女共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市9000多名专兼职妇女工作者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和“三送三帮”活动(送温暖,帮助贫困妇女解决生活困难;
送项目,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
送文化,帮助妇女提高综合素质),重点走进贫困妇女、女大学生、女先进典型、女干部、女企业家、女知识分子六个群体,共梳理出各层面妇女关于医疗、养老、生活、健康、培训、创业就业、精神文化等十几方面三大类需求,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实行对基层妇联的“双向”考核制度。市妇联对基层妇联组织的评价,除了日常工作考核外,还引入“他评”机制,听取同级党政领导以及妇女代表、妇女群众的意见,使评价主体由单纯的系统内部变为与系统外部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切实强化了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服务意识。
(二)密切关注民生,主动承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围绕我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体制转型的发展方向,重点承接了三个方面十三项妇女儿童民生工程。
第一,围绕妇女权益需求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一是争取市委政策创新,明确规定“妇女委员专职专选”,我市农村妇女进“两委”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827个村中有928名女性当选村“两委”委员,达到了省委“一个百分百、两个提高”的要求;
二是承接城乡单亲贫困母亲安居工程,争取市政府同比例配套86万元资金,全市170户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喜迁新居,184户城市丧偶单亲贫困母亲也将首批享受廉租房政策而实现安居梦想;
三是承接福彩公益金援助贫困母亲行动,争取市政府“xxx”期间投入福彩资金100万元,使1.5万名贫困母亲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四是承接市政府实施更深意义、更高层次春蕾计划,春蕾高中纳入全市中考招生体系,市财政专项拨款为全市160名贫困女童提供高中阶段全程免费教育,使贫困女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五是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实行“政府买单,免费婚检”,台安、岫岩、铁东、铁西、立山全部实施免费婚检“一站式”服务,全市婚检率达到44.2%,比2020年提高17.9%。第二,围绕妇女发展需求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一是争取市政府首次出台《鞍山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25项优惠政策力促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全市发放99万元贷款扶持20个妇女创业项目;
二是争取农业发展资金102万元,妇联组织培育和扶持的14个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市级示范社,引领2020余名农村妇女走上致富新路;
三争取政府为辽宁省新风采家政服务中心鞍山分中心解决场地、编制等问题,2020年以来培训下岗失业妇女2152人,安置10200人次;
四是充分发挥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协调、督导职能,积极破解两个《规划》重点难点指标。截至目前,《妇女发展规划》达标率为85.2%,《儿童发展规划》达标率为98%,顺利通过省政府两个《规划》终期评估检查。
第三,围绕妇女文化需求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市争创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全市20%家庭成为和谐家庭;
二是争取市政府立项为“妇女之家”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首批投资120万元用于240个村“妇女之家”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妇女之家”实现全覆盖、有阵地、添设施;
三是争取市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岗位,22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兼心理咨询师以社区助理的身份走进社区,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四是市政府规划了1.28万平的鞍山市妇女儿童会馆,为满足妇女文化需求提供了公共服务阵地。
(三)抓住关键环节,找准工作定位,有为有位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在突出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上做文章,切实提升了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注重调研,摸清底数。对全市400户农村单亲贫困母亲住房状况开展拉网式排查调研,并将了解到的安居资金缺口问题及时反馈,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同比例配套资金86万元,帮助贫困母亲实现安居梦想。
第二,源头参与,当好参谋。在推进农村妇女进“两委”工作中,主动出击,源头参与,向市委提出了“妇女委员专职专选”的建议得到采纳,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为农村妇女进“两委”提供了尚方宝剑。
第三,积极履职,认真实施。在落实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安居工程中,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妇联全覆盖责任体系,基层妇联干部从入户调查到检查验收,跟踪建房全过程,5个月中每人至少入户5次,付出大量心血汗水,锻炼了群众工作本领,密切了与妇女群众联系。
第四,整合资源,借海行舟。一是走“上层”路线,积极争取上级妇联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为妇联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等扶持;
二是走“中层”路线。利用妇联组织良好的人脉资源,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妇联各项主体活动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三是走“下层”路线。发挥妇联组织纵向到底的优势,各级妇联上下联动,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党委和政府的信任。
第五,抓实信访,维护稳定。利用“三八”维权周、“6·26”禁毒日、“11·26”反家暴日、“12·1”防艾滋病日等,依托妇女维权服务站、维权热线等载体,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安居工程中,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公示的原则,没有发生一例上访事件,妇联组织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保障不充分,残疾妇女、遭受重大不幸妇女、患重病妇女、长期失业妇女等弱势群体生存压力依然很大,各级政府应建立紧急救助体系和长效机制,使女性弱势群体能够持续得到救助保障。
(二)基层妇联干部待遇待遇偏低。《妇女联合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四条明文规定,“乡镇妇联主席享受乡镇党政领导副职的政治、生活待遇”,《妇女联合会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四条也明文规定“街道、社区妇联主席享受党政领导副职的政治、生活待遇”,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落实,基层妇联干部身兼数职,工作压力与政治生活待遇不成正比,极大地影响了妇联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出台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特别是为在农村妇代会主任岗位连续工作15年以上的妇联干部解决养老保险问题,以更好地调动她们的积极性。
(三)家庭教育工作投入不足。目前,从全国到地方家庭教育工作大多由妇联牵头,教育等部门配合,妇联热情很高,但毕竟是群团组织,力度有限、经费不足,很难达到温总理提出的“像重视计划生育一样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的效果。建议由政府将家庭教育工作转换成政府职能,途径一:成立类似妇儿工委办的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赋予其政府职能,统筹家庭教育工作;
途径二:在政府(教育局)设立独立机构,统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各学校设立专人专职负责家庭教育工作,防止家庭教育边缘化倾向。
(四)妇联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妇联职能转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领域越来越多,需要妇联干部学习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建议市委将妇联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对各级妇联干部进行轮训,帮助她们掌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本领。
三、关于妇联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鞍山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区划调整使妇女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市区面积由624平方公里调整为795平方公里,净增土地面积164.43平方公里,净增人口5.4万人。原4 个城区调整为8个片区,即铁东、铁西、立山、千山、达道湾新城、高新区、文化旅游区、千山风景区,最大的特点是城乡结合,每个片区都有城有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带领广大妇女为实现“xx”良好开局再立新功。按照全国妇联“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妇女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促进城乡广大妇女提高劳动技能、社会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共同分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在鞍山经济社会建设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一是实施新一轮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工程,引领妇女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二是抓住“巾帼建功”活动20周年契机,以“巾帼创新业,建功‘xx’”为主题,树立学习型、技能型、诚信型、节能环保型先进岗组,培育岗位标兵,扩大“巾帼建功”活动的社会公信力和示范效应。
(二)充分发挥妇联优势,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贡献力量。大力倡导和谐理念,组织妇女积极参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一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参政议政作用,推动政府把妇女问题看作社会问题,从源头上强化解决妇女问题的政府行为、法律行为,确保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权利和发展资源;
二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参与家庭和社区事务管理。广泛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家园活动,“平安家庭”三级示范创建和“律师进社区”活动,推动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矛盾化解、心理健康、文明新风“五进家庭”;
三是充分发挥协调优势。广泛联合各种社会力量、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争取政府支持领办、承办和兴办面向妇女儿童的“新风采”家政职业化培训、春蕾计划和新一轮福彩公益金援助贫困母亲行动等公共服务产品,制定实施好新一轮妇女儿童规划,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群众优势。以“妇联干部走进妇女共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密切关注空巢老年妇女、贫困母亲、贫困儿童等特殊群体利益,协助政府帮助她们解决困难,让她们切身感受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开展城乡单亲贫困母亲安居援助行动,为100户城市单亲贫困母亲分配廉租房,为100户农村单亲贫困母亲援建安居住房;
五是充分发挥阵地优势。利用妇联信访网络、维权服务站、“妇女之家”等阵地,加强对妇女舆情的收集、分析与反馈,受理妇女合理诉求,源头化解各类矛盾,实现妇联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争取妇女儿童会馆早日开工建设,为妇女儿童更好地享有公共服务产品创造条件。(三)积极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推动妇女事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明确妇联组织在鞍山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中的地位,坚持用新思路谋划妇女工作,用新载体推进妇女工作,用新机制完善妇女工作。一是推进工作思路创新。在围绕如何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能力上,创新工作理念;
围绕如何找准“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结合点,创新工作思路;
围绕如何实现“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妇联协调、各方参与”的机制,创新工作格局,努力为妇女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中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思路支撑;
二是推进工作载体创新。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妇女,结合“巾帼创业建功”、“妇女和谐共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和“强基固本”四项行动计划,进一步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切实增强活动载体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是推进机制创新。要不断完善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广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积极探索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主动承接有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具体工作和项目,不断扩大项目工作的价值、影响和群众受益程度,为构建完善的鞍山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要切实抓好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抓基层、强基础。继续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创新组织设置,完善组织网络,强化组织管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组织变化频繁和妇女群体流动性强的新情况,指导、规范、扩大非公有制企业中“妇女之家”建设,建立30个“示范妇女之家”,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
二是坚持抓队伍、提素质。积极推动建立学习型妇联组织,遵循社会发展和妇女工作的规律,组织妇联干部系统学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能,使她们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坚持抓作风、重实效。推动社区妇女工作健康开展,构建在党委领导下,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社会各方面和群众积极参与的社区妇女工作新格局。积极推进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工作,发挥妇女在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管理中的作用。广泛开展贴近妇女需求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社区民间组织为政府工作拾遗补缺的作用。建议政府在规划建设50个高标准城市社区和40个高标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以及39个未设高标准社区的街道办事处设立“双师”,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妇女群众的信赖,促进社区稳定和谐。
推荐访问: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 妇联 管理创新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