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6年职业规划与大学生活规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0年--2016年职业规划与大学生活规划,供大家参考。
职业规划与大学生活规划
“如果说职业是无法逃避的选择, 那么, 职业规划则是一种立诸于现实、 理想和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 职业规划对每个人来说, 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活是年轻人价值观形成与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 是为未来所从事的工作过渡—的一段时光, 也是做好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规划的最好时机。
如果能够在大学里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么就会比别人早走一步, 距离成功也就近了一步。
大学生应该从一踏人大学校门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总体设计, 为自己的发展设立长远目标。
在充分做好大学生活规划的同时, 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职业规划, 同时在职业规划的指导下规划好大学生活, 确立大学生活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
从职业规划周期和大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分析来看, 大学生正处在职业探索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通过学校、 娱乐活动、 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他人的经验介绍等, 经过自我认识、 反省, 形成对职业的初步认识和职业价值观。
一般来说, 这个时期对职业的认识以及职业价值观往往是比较模糊和易变的, 甚至是不客观的, 容易受到一些临时因素的影响。
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思考, 比如是否能清楚第了解自曰的兴趣和爱好, 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是什么, 是否仔细思考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 是否能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是否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所以, 找出症结所在, 对我们的生活有个详尽而又合理的规划,你会发现大学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 我们的大学生活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你也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 就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生活, 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也有清楚的了解, 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一、
大学生活规划
⒈人生理想的设计 近年来, 理想一词似乎从社会的常用词汇中淡出了, 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
但就大学生而言, 人生观、 价值观、 人生理想一直都是他们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在 l6 岁时, 在自己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 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爱因斯坦 16 岁时曾在作文中写道:
“对于一个严肃认真的青年人来说, 应当为自己所向往的目标, 树立尽可能明确的思路。” 只有人生目标即理想确定以后, 自我意志才能服从于这一目标并成为自己的内驱力, 使所有的感情、 信念、 意志、 精力都倾注其中。
在大学期间, 必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换句话说, 要为自己定位。
2. 学习目标的设计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主要是为了将来进一步研究做准备的学习,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生比较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二类是技能性知识的学习, 目标主要是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打下基础, 是为了实现大学生职业规划做准备的学习。
当然还有的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换句话说, 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学习目标的漂流者。
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社会, 这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 大学文凭仅仅说明你曾经接受过大学教育, 除此之外, 什么也不能说明。
此外, 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都对大学学习的效果构成影响。
3. 生活目标的设计 理想的生活就是生活的理想,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追求我们心中想要的生活。
4、 职业生涯设计 据教育部 2003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在面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选择上, 有 51. 5%的大学生希望自己从事技术工作, 有 21. 0%希望从事管理工作, 有 10. 9%希望从事教育培
训工作, 3. 8%希望从事营销工作, 13. 8%的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
但这其中, 有 52. 1%的大学生希望从事不同的工作, 76%的大学生不明白职业发展的前景。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清楚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初他们在选择专业时的盲目, 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大学里整天茫然失措,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专业课不喜欢上, 逃课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己也从来没思考过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更不用说什么人生规划了。
因此, 这就更需要大学生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就进行职业规划, 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二、 立足大学生活规划, 实现职业规划
根据职业规划的发展理论, 职业规划不是一个人面临就业时的单独事件, 而是贯穿于整个生命的全过程。
为此, 职业规划作为自我发展的观念就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职业观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就业、 考研或出国, 不是到毕业时才决定的, 往往是大学生经过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早做准备, 在大学四年中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到了毕业时才做准备, 仅仅用一年的时间才去构想未来发展并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 困难可想而知。
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因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总体来说包括四个阶段。
1. 一年级:
职业规划试探期 大一, 对于刚从高考熔炉中锻炼出来的学生来讲, 是一个新鲜而美好的开始, 这时候对人生、 对未来、 对以后的职业思索较少而又不深刻, 充其量也是只有个模糊的规划, 比如以后想做律师, 却不会仔细思考做一名律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应该怎样去实现等。
但这时候的自我可塑性很强。
处于职业规划试探期的大学生可以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从心灵深处明白到底人生在追求什么, 从而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下基础。
这时候应该初步了解职业, 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 学习要领、 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与该专业相对应的相关行业的具体特点、 从事该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从事该行业需要付出什么将会得到什么、 该行业近几年和以后的就业前景等等各方面做详尽而具体的了解, 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同师哥、 师姐们进行交流, 尤其是向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
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增加交流技巧, 学习计算机知识, 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
为可能的转院(系)、 获得双学位、 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 了解相关规定。
2. 二年级:
职业规划定向期 这个时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培养良好素养的同时, 应选择一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意义的选修课, 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 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
可以开始尝试兼职、 社会实践活动, 并要具有坚持性, 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
注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能力、 沟通能力, 提高自己的责任感、 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增强英语口语能力, 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 把自己培养成既懂专业, 又具有其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 三年级:
职业规划冲刺期 因为临近毕业, 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 搜集工作信息方面, 认真参加相关职业培训, 尽可能地考取相应的能力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究生。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 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 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 学习写简历、 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 并积极尝试, 加入校友网络, 同已经毕业的校友以及师哥、 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 可多接触留学顾问, 参与留学系列活动,
准备参加 TOEPL、 CRE 考试, 注意留学考试资讯, 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4. 四年级:
职业规划分化期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面临多种选择, 是继续攻读硕士、 博土学位, 或出国深造, 还是先找工作?是到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还是到企业、 基层亦或自办公司创业?这些都是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 这个时期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
这时, 可先对前三年的就业准备做一个总结:
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 是否与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相一致, 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 然后, 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 积极参加招聘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 最后, 预习或模拟面试, 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 了解学校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信息、 强化求职技巧、 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 尽可能地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演练。
三、 立足职业规划, 充实大学生活, 完成就业准备
(一)
做好职业规划, 完成就业的思想准备 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反映。
职业规划的制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认识, 结合社会实际确定职业目标和实现目标所采取措施的过程。
因此, 制订合理、 切合自身因素和社会实际的职业规划过程, 应该就是自己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准备。对大学生来说, 其具体表现就是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就业前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前提, 职业规划的制订和调整过程就是大学生思想准备的过程。
1、 客观、 全面地认识、 定位自我, 确定理想的职业目标 善于总结和剖析, 正确认识自己,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完成职业规划中思想准备的主观因素分析。
通过全面、 深入、 客观地分析和了解自己, 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价值观、择业观, 归纳出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性格特点, 确定自己职业的希望目标, 找出思想上的弱点等, 反复地自我认识和全面剖析, 形成一个客观、 全面地自我认识和定位, 然后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择业观 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初次就业作为大学生实现职业规划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 才能走好这第一步。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 是对人生存的目的、 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进行日常活动和制订、 实现职业规划的思想保证。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否合理, 首先应看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大学生就业思想准备的根基。
(2)
树立切合实际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一个人在职业选择时的人生和价值取向, 即选择何种职业。
树立切合实际的择业观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
因为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呵护下, 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 对社会了解不深入, 所以,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 既困难又现实。
正确的择业观应该是在对自身的充分认识、 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下, 通过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而形成的职业选择观, 它是大学生就业准备的落脚点。
3、 加强思想锤炼和修养, 做好适应社会的思想准备 有了 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择业观, 只是完成了职业规划制订的基础和落脚点, 而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 其思想准备远远不够。
社会的复杂性、 人生的坎坷、 工作的艰辛等都需要大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1)
要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准备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 一旦走入社会, 踏上工作岗位, 往往会碰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比如, 环境的不适应、 实际工作与想象的差距、 人际关系的复杂等。
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消极气馁, 严重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因此, 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准备是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多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增加对社会的认识, 积极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2)
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职业目 标的基础。
身处条件优越的大学校园里的新一代大学生往往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就会在职业生涯中好高骛远, 职业目标偏失方向, 职业规划无法实现, 进而影响职业发展。
所以, 大学生应在大学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自觉形成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
掌握专业知识, 完成就业的知识准备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随着社会、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实现职业规划所必需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大学生, 专业知识水平是其职业发展历程中的核心要素, 也是就业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因此, 获取、 掌握专业知识是职业规划前期准备和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刻苦学习, 不断强化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大树的躯干, 大学生无论将来选择何种职业, 也不论向哪个专业方向发展,都少不了宽厚、 扎实的基础知识, 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 全靠地基来支撑一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人才流动已成为大趋势。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在步入社会后将会不断调整, 职业岗位的变化也会随之加快, 这些都必须依赖扎实、 宽厚的基础知识, 只有具备了扎实、 宽厚的基础知识, 才能在职业规划的调整和岗位的变化中游刃有余, 才能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和发展余地。
如今, 大学所开设的专业都有其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进校后首先应明确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 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努力学习, 刻苦钻研, 为就业打好知识基础。
2、 广泛涉猎, 扩大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交叉科学、 边缘学科不断产生, 工程技术和现代管理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