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乡建经验与启示(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乡建经验与启示(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百年乡建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在过去短短 100 年间我国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口接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取得如此高效的发展成就。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 100 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曲折而辉煌的百年乡建史。
1.中国共产党百年乡建的辉煌历程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重农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庞大的社会阶层,农村是最广袤的社区,乡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源。“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同志在 2020 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强调“只有深刻地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史,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只要我们党赢得广大农民的信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就能无往而不胜。
在革命年代,面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从韶山出发探求乡村革命道路,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延安宝塔山进行局部执政,在河北平山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然后进驻北京的香山筹建中央人民政府,最终在天安门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五座山”为标志的 28 年乡村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毛泽东同志探索出的这条革命道路,就是以农民为主力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乡村革命道路。依靠这条中国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实现了让中国站起来。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彻底废除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和对农业生产力的束缚,全面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探索,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的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和快速发展。但在农业合作化后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违背农民的意愿搞“一大二公”,否定了农户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使农业生产力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展了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支持农民包产到户的改革行动,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启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新进程,支持农民群众发展乡镇企业、个私企业和民营经济,找到了一
条以乡村改革推动全方位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收入比较低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从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的认识出发,全面开展农村的小康建设和脱贫攻坚战。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历史高度,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决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扎实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努力开创了一条以乡村振兴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强国之路,逐步实现让中国强起来的伟大目标。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根本问题。从建立农村根据地到农村包围城市,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不断推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让中国站起来靠乡村革命,改天换地让中国富起来要靠乡村改革,翻天复地让中国强起来靠乡村振兴。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又进一步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并且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而实现中国共同富裕,难点和重点也在于农村和农民的共同富裕,要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开辟康庄大道。
2.中国共产党百年乡建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从乡村革命到乡村改革,再到乡村振兴的百年乡建的历史进程中,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重要的在于创造和坚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坚持重视解决农村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等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和乡村振兴中主体作用。“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群众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经验表明,把农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建设至关重要。在革命时期,共产党根据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调动了农民作为主力军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倡导互助合作,农民大力支持,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但对于剥夺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高级社、人民公社,群众就消极反抗,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和市场取向的改革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意愿,农村生产力得到新的解放。十八大以来制
定的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更得到了农民由衷的拥护。因此,始终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这是一条特别重要的经验。
第二,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共产党能够顺应群众意愿和时代趋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科学的战略决策,把“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与“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回顾百年乡建历程,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忽略农民自发的创新行为;二是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制推行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和工程。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会使农民群众的利益遭到重大损失,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造成重大挫伤。因此,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精神;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把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政策和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
第三,必须组织农民、引导农民,走联合合作发展的道路。农民自古一盘散沙,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精辟分析:小农是一个阶级,但没有形成一个阶级,“因此,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组织起来》中指出,农民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要让农民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组织农民是必由之路。组织起来的农民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人民军队的主力军,也是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就是要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一家一户生产力不足的问题。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主要是其否定了农民家庭经营在合作制中的基础地位。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否定合作制,而是恢复家庭经营在合作制中的基础地位。针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的不足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先进行了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联合合作的试验,探索把分散的小农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新路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了村民之间基于利益分配的紧密组织机制,才能引导广大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第四,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好农村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在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农民对土地权利的诉求,由“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再到实行土地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是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近年来党中央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和完善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新型土地产权制度,也是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
第五,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才能取得中国乡建的全面成功。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武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段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
从农村改革推动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新路子,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既充分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在“三农”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作用,努力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城乡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需要更加凸现党政主导作用和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只有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对农村改革下半场的前瞻性思考 始于农业农村的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 40 多年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机制束缚,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城乡二元分割到城乡融合发展,从单一所有制经济到以国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从普遍贫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共同贫困到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到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和构建发展新格局的新发展阶段。党中央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总抓手,强调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提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目标。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农村改革都进入了下半场。面对这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和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民族复兴的大目标,我们必须对农村改革下半场进行前瞻性思考。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现代化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农村,由此,我们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下半场作出以下几点前瞻性的新思考:
第一,需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主抓手,把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新目标。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富路径”是正确的。前半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群先富起来,非常精彩,后半场我们要把重点放到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上来,这也就是中央要求浙江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区、率先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现实意义。从浙江先行先试的实践来看,浙江新世纪以来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亲自谋划和推动下,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建设美丽乡村,成效卓著。从现在开始应该把工作重点从美丽乡村建设转向共富乡村建设的迭代升级,把农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共富乡村”建设作为新目标。努力实现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持续增收, 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收入差距,加快补上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农民群众创业就业创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良好机制和氛围,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扶弱济困、山海协作,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更快更好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起统分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废除人...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百年乡建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 启示 完整
上一篇:XX年党员规范整改措施【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