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完整),供大家参考。
敢于“担当” 责无旁贷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
很多孩子都是在长辈过分的关爱甚至是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的, 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经历挫折磨难, 以致使他们养成了自私, 冷漠, 不顾他人感受, 责任感缺失, 主动进取精神薄弱, 服务他人意识不强, 集体荣誉感淡漠的不良行为品质。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提出“基于担当的学生新生活道德教育”, 可谓是明智之举, 创新之法。
作为班主任, 本人也积极响应这种教育理念和行为, 对这项活动给予了很多思考和实践。下面本人阐述一下对于这项活动的认识、 实践和思考。
不当之处, 敬请有关人员指正。
一、 对“基于担当的学生新生活道德教育” 的理解。
个人认为:
“基于担当的学生新生活道德教育” 应该是一项不断深入的漫长的教育过程,让担当成为一种习惯, 应该是“基于担当的学生新生活道德教育” 的核心目标。
让担当成为一种习惯, 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
有了这样的习惯, 他们就会“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了这样的习惯, 他们就会像孔子讲的那样“当仁不让”:
有了 这样的习惯, 他们就会把天下兴亡, 当成自己的责任。
反观以前的没有担当的教育是一种没有前途的教育, 没有担当的生活, 是一种没有生命价值的生活。
因此, 培养学生的担当的责任意识, 让担当成为一种习惯, 已刻不容缓。
二、 关于对担当的理解与认识。
所谓担当, 就是承担起某种责任。
是一种对人对事的主动行为。
现实时的普遍的德育管理中, 学生对于规章制度, 岗位职责都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意识, 责任心不但没有更好的培养起来, 反而造成很多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缺失。“基于担当的学生新生活道德教育” 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理念与措施。
通过主动的角色转变与定位, 能很好的解决现实中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
三、
关于“担当” 培养层次的认识与思考
要培养学生担当的习惯, 首先有明确担当的培养层次问题。
我认为:
担当既是一种主动的有为, 即有所作为。
根据担当的主动性程度可以把担当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即敢为、 有为、能为、 善为、 乐为。
从担当的层面讲就是敢担当、 有担当、 能担当、 善担当、 乐担当。
敢担当:
就是自己有信心, 有胆量; 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敢于主动承担责任, 敢于尝试,敢于勇挑重担。
有担当:
就是有自己的具体的担当的责任或岗位。
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在担当自己的责任时, 能不为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能一如既往的做下去。
能担当:
就是能够主动的有所担当, 在担当的过程中不为挫折困难所动, 能持之以恒的完成所担当的任务。
善担当:
就是具有主人翁意识, 在担当中能主动的想方设法, 把自己的职责做好。
乐担当:
是担当的最高境界, 是在内心责任感的驱动下, 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所担当的事情中去, 无私无畏, 让自己担当的职责尽善尽美。
达到这种境界, 那么, 我们的教育活动意义就更深远, 更富有价值。
正如道德经所云:“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乐于担当的人才愈多, 国家民族的接班人越多, 祖国的兴旺发达的基础就会更雄厚。
四、 让担当成为习惯的策略措施。
鉴于担当的的培养层次不同, 要把担当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就必须本着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发展顺序培养。
1、 通过励志名言、 故事、 伟人事迹等方式, 搞好思想动员工作, 通过班干部座谈会、 全员讨论交流会、 家长动员教育联谊会、 主题班会等形式, 明确有担当生活的意义价值, 激发学生敢于担当的热情、 信心。
让学生敢于尝试, 敢于勇挑重担。
让学生敢于担当
2、 积极整合担当的教育资源, 认真细致的搞好责任认领。
担当认领工作, 不是简单的把承包制转换成“担当” 制, 而是要让学生明白因己制宜、 因能制宜。
要真正的使学生有所作为。
让学生有所担当
3、 通过个人评价, 生生评价, 教师评价, 让学体会到成就感, 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后的愉快喜悦。
通过阶段性的反思活动, 让学生总结优势与不足, 取长补短, 持之以恒的担当好自己的责任。
让学生能够担当
4、 通过教师指导或引导, 生生担当岗位的比较, 或自我总结等方法, 让学生善于总结工作方法, 提高效率, 节约成本。
使学生更好的履行职责。
让学生善于担当
5、 通过评比、 树立榜样, 发现典型等活动, 使学生的担当生活感到有意义、 价值。
通过反思自己的得失, 提高自己担当能力的办法。
通过个人阶段的纵向比较完善自己的人格。
总之, 让学生从担当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意义、 价值。
让学生乐于担当。
五、 给自己的建议与忠告。
俗话说:
集腋成裘、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要成就教育大事业, 需要耐心、 恒心, 妄图一蹴而就或一曝十寒的做法, 只能自食苦果。
不论是“基于担当的学生新生活道德教育” 活动, 还是其他的教育活动, 都是积少成多,积小成大。
担当责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教育工程, 幻想通过几次活动, 一个月或几个月, 是难以凑效的, 因此, 要准备“持久战”。
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总结, 善于提高。
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为祖国的未来负责。
六、 关于培养学生提高担当意识的成效与不足。
本班自初一以来, 即把培养责任担当的意识作为重中之重, 可以说, 这种担当意识的培养的得力工具就是班规责任的担当。
班规来源于师生的协商约定, 来源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班规责任的担当内容涵盖了学习、 事务、 管理、 活动等多方面的职责与要求; 班规执行则是全员参与的担当, 每人认领其中一至两项进行担当, 或尽责或管理或完善。
由于大家的共同责任的担当, 完善了 学生主动尽责、 主动管理的人格。
由此, 在整个初一至初三的学习生活期间里, 追逐打闹的极少, 积极尽责的极多; 污言秽语的极少, 文明礼貌的极多; 浪费光阴的极少, 惜时奋进的极多……
同时, 在班规责任担当中, 通过激励、 合理评价、 教师引导、 学生反思等等, 积极运用培养“担当成为习惯” 的策略措施, 使学生在担当生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价值, 学生担当的习惯正逐步养成。
推荐访问:敢于“担当”责无旁贷 责无旁贷 担当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