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龙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观感影评

|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观感影评,供大家参考。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观感影评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花样年华》观感影评第二篇:花样年华影评第三篇:《花样年华》影评 2第四篇:花样年华影评 胡蓉第五篇:《花样年华》影评:怀旧与现实更多相关范文

第一篇:《花样年华》观感影评

《花样年华》观感影评

对于王家卫的电影,我总是看不透彻。《花样年华》,存在电脑中很久了,今天闲来无事看了看,明明整部电影的基调都是平缓、淡然,可是我却有种莫名的忧伤。

两个中规中矩的人,两个被婚姻背叛的惺惺相惜的天涯同命人,他们尝试对方配偶喜欢的东西,以此来感受自己的爱人更为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看武侠小说,最后一起写武侠小说,又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因为他们不屑于成为彼此爱人那样的人。他们总是提醒彼此,不会和“他们”一样,最开始是告诫自己,最后却是欲盖弥彰。

他们在彼此安慰、依偎的岁月中,爱上彼此,但却从不言爱,不敢言爱。周慕云很多次想牵苏丽珍的手,最后终于牵到了,两个人也完成了第一次的夜不归宿,最终周慕云走了,她没跟去,她选择守着背叛过她的先生过日子。

苏丽珍很传统,太过传统,她不愿改变,她不想为了一时的激情冒着失去平稳日子的危险。最后当周慕云对吴哥窟的墙洞说出自己秘密后,真的封住了,我猜他说的是他很想念她,爱她,放不下她。

当她再次回到当年的出租屋时,望着窗外,眼泪欲夺眶而出时,我的鼻子酸酸的,所以我知道当周慕云回来后,看到她曾经的房门,也会停步、惆怅。

那些逝去的时光,如同一面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谁也没打碎它,最终灰尘越积越多,他们早已看不到彼此。1961,1963,1966,当初安静陪伴的几个月,演变成日后难以忘怀的多年。她给他打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后却迟迟不说话,直到挂断电话。我想我可以明白她对他的那种想念,只是听听他的声音就好,她还是没勇气打碎那层玻璃。他也一定知道是她,但是他也没有再说话,而那部电话也再未响起,他们再也没见过。

爱上一个人可是用一个月,一天,一个小时,一秒钟,可忘记一个人却要一辈子。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不一定要谈天说地,只要静静相守,从心底懂得。她说一步错,步步错,所以她始终做不出决定,不敢迈出去,她怕后悔,但我认为,她最终还是后悔了,遗憾了。是不是她害怕再一次被背叛?痛一次好过痛两次,她放弃了。如果是我,我也会犹豫,会踌躇,我和她很像,我害怕遗憾,更害怕后悔。

就这样,我始终都是一个人,甚至想一直一个人下去……

第二篇:花样年华影评

之前, 大概5 6年前 因张 梁二人的名气《花样年华》看了一遍,承认当时我没看出丝毫头绪,今天又看了一遍,也许能窥得一二。

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男女经由一栋房子一墙分两房的租房 相识,再由各自伴侣的双双背叛而识缘,由此互相在彼此到的生命里扮演了一段本不应有的怪诞角色,二人彼此间暧昧的调情,都显得那么反常而又正常。红尘男女在花样年华遇见知己红颜是多么的珍罕,不怪乎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痴男怨女都希望在最绚烂的年华里遇上懂己的人。世上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悲情-------得不到的终成为终身渴望拥有的,待到己为人夫 嫁做人妇,儿孙绕膝时,守在我们身边终日与你四目相对的人,不是自己想象中时,内心的悲凉不可而知。

为何传至后世的爱情多为悲剧 ,不论东西,莎士比亚还是 梁祝......也许得不到的在心中永远是最奢求的吧。

昔日共枕之人与人而去,不是插足者得错,亦不是他/她的错 。错的是对彼此希求太多 幻想成完人无暇碧玉任谁也难做到。周的处境令我歃愤也令我悲悯。试看今日之社会,万万千千的此类故事依旧不断上演,王子与灰姑娘的童话,若无灰姑娘恐难令人耳目一新吧,这也行是亿万观众对w&k大婚痴观的一个由头吧。

周说 我相信自己不会跟他们一样的...........可是原来我会........

? 我又会被岁月磨打成什么样???

成长就是在不断让自己适应不断展开的生活,克服内心的恐惧?, 平衡----身心? ?物欲?? 人我。每一次的顿挫都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一个烙印,在下一次凑到时,它不经意间就蹦出来告诉你:这会令你受伤害。于是我们小心翼翼的躲开并自我保护起来,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可谁能保证在新的事物不会伤害我们呢?

在畏缩中 我们----------------------终于成熟

第三篇:《花样年华》影评 2

《花样年华》影评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摇曳的旗袍,昏黄的路灯,梳的一丝不苟的爱司头,一切欲说还羞的情感,如一张泛黄的老唱盘,在岁月的留声机中静静旋转。没有喧闹的浮躁,没有泡沫文化的缩影,只是哀婉却唯美地唱着一首老歌:花样年华。一部不俗的电影也随之沓来,一样的温情脉脉。

这是香港9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导演王家卫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讲述两个已婚男女的婚外恋。还有一部类似的题材电影是美国的《廊桥遗梦》。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是西方人的爱情观,而《花样年华》折射出的爱情理念,则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淡淡的忧伤”的东方情怀。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谈谈王家卫,这个经常以一副墨镜示人的性格导演,拍出的作品都是些有着强烈个人色彩弥漫的影片。《阿飞正传》里的“无脚鸟”、“一分钟理论”,阿飞的桀骜不逊仿佛是他的缩影;
《重庆森林》里警察633和663的各自特立独行的生活理念,“凤梨罐头”和爱情保鲜论也已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
《东邪西毒》中欧阳锋那犀利的眼神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气镜头,也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甚至是张艺谋导演都拿来借鉴的典范;
连《春光乍泻》这一部颇受争议的同志电影,王导都依然能把它拍摄的细腻动人,片中长镜头的娴熟运用,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垂直美感,也都宿命般的被贴上王家卫风格的标签。可是,2014年的这部《花样年华》中,王导的前卫美学并没有体现。相反地,这部影片充满了含蓄美和隐蓄的镜头语言。影片的主题也关注的是关于中国人惯有的情感处理方式,从头至尾都向观众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韵美和思想。可以说,这是一部最不像王家卫的风格,却深得他钟爱的影片。

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片中分别诠释了周慕云和苏丽珍这两个具有传统观念的旧香港60年代中产资产阶级的已婚男女。他们原本都各自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家庭,一种缘分使他们都搬进了同一座公寓,又是一种缘分让他们两家的间隔只是一面墙壁。在逐渐的交往中,大家熟络起来。可当他们在狭窄的楼道里单独相遇时,却还是只一句“这么巧啊?”便匆匆而过,继续走他们各自的路。日子如果只是这样过,倒也安然自在。可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了各自的伴侣不忠走在了一起的事实。周与苏不知是因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还是基于报复的心态,抑或都不是,他们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诉说心事的知己。总之,他们成了朋友。一起吃过西餐,一起在旅馆那间著名的2014号房间里写过武侠小说,一起演绎过各自爱人的出轨原因,也一起在男主人公的房间里清早吃着糯米鸡......他们都说过“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可后来,一句“原来有些事情,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生。”证明了一段苦恋的开始。周慕云在挣扎,苏丽珍也在挣扎,挣扎在情感与道德理智的边缘,也彷徨在爱与不爱的边缘。可惜,最后他们谁也没有越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各分东西。怀着心中对对方的挂念,苏丽珍选择了坐在他已经空荡荡的房里无声地哭泣,任眼泪肆意地流过脸颊;
周慕云选择了将心中的秘密诉说在吴哥窟的石洞里,用土埋住,让它永远是个秘密。花样的年华,却是个无言的结局。

这是一部看后会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后会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观看它只是因为那绚丽的旗袍。的确,那26套婉约幽雅的旗袍紧紧包裹出张曼玉玲珑曼妙的曲线时,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为了欣赏服装美而观看此片的话,那未免有点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没什么滋味,可细尝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会不知不觉地飘溢在你的五脏六腑间。《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无论是镜头中精致的特写,还是丝丝小雨中由昏黄路灯投下的柔和光线,或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眼目,都是导演王家卫和摄影杜可风深厚功力的体现。还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声音艺术,就算是雨滴落地的声效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就更别提片中那伴随着男女主人公在楼道里多次相遇时恰如其分地响起的影片的主旋律

--抒情中带有丝许压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这些硬件设施做的完美无瑕,更可贵的是影片的灵魂--内容情节,王家卫一样描写的匠心独运。

像是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周慕云一个人在面摊落寞地吃着云吞面,此时的镜头长时间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满苦闷和孤独--为了总不归家的妻子。这时苏丽珍提着精致的保温壶出现在潮湿的石板路上。镜头由她纤细的手拍起,逐渐上移到她的胸前,却始终看不到她的脸。这种开放性的构图可以引起观众无数的想象力。她来到面摊前,同样一份云吞面,脸上带着一种沉思的忧郁的神情--为了不归的丈夫。另一对在享受爱情,而这一对只是在各吃各的云吞面。不得不说,此刻导演用一种明暗线交织的手法既含蓄又内敛地表现了两种爱情的理念。而这种意境,只有在反复细细地品味后才能理解,可谓是该片的一个经典的情节。

还有一处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段出现在该片的中下段。周慕云终于鼓起勇气向苏丽珍表达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可苏却用无语沉默来回避。周看出了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结局。于是,他请苏丽珍帮他做件事--拒绝他,让他练习承受住那份痛苦,苏答应了。可当周说完“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随即放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开时,苏却开始心潮汹涌。此时运用了一段长镜头,特写出了苏的手在被松开瞬间的抽搐,跟着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现,一种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现于手部。接着镜头移到她的脸:不忍、难过、冲动、压抑......种种表情交汇在一处。紧接着,苏伏在周肩头痛哭的场面出现,周的手不断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肩,安慰地说“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一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骤然爆发,导演却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娴熟的镜头语言来婉约地表达,却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功效果。只这一点,就可以让许多动辄让演员虚情假意地喊出“我爱你!”的导演好好学习。

片尾,周慕云离开香港这个伤心地之后,苏丽珍来到他的房间,点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里任它的烟雾缭绕、盘旋、四散。一种她曾经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泪开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后连成一片。此时,电影中的背景声全部消失,一阵寂寥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响在苏的心里,也回荡在观众的耳畔--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无言......

也许一切都应了该片的英文译名:in the mood of love

只是那“情绪中的恋爱”,在那个消逝了的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
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一、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含蓄美。

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一)隐喻式的表现手法对影片主题的含蓄表达。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的主题并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的,而是隐含在每一个细节中,要靠观众去体会的。《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

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例如,影片通过苏丽珍替何老板给何太太(何老板的妻子)和给余小姐(何老板的情人)打电话、买礼物的情节,说明了老板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来回周旋。结合整个剧情,我们无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会的小资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状。不只是苏丽珍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出墙”,很多人和他们一样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样年华》中,导演正是运用一些系列隐喻式的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内容暗含在每一个细节中,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使其在表达上具有含蓄美。

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灯”这一镜头的多次出现,这盏路灯似乎就是苏丽珍寂寞和孤独的内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独自一个人每天去小面摊吃饭。犹如街头道路等一样,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几次“挂钟”的空镜头的出现,很容易就使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很具有隐喻意义。还有周慕云离开香港去新加坡时出现在影片中的一棵树的镜头,这个镜头导演用仰视的角度去拍摄,由一片蓝色的天空和一棵细高的小树组成的画面,交待了场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转换和时间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转换。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已经越来越远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永远的不可能了。《花样年华》中这些隐喻蒙太奇技巧在细节处理上的应用,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含蓄美,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使观众无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伤感的情绪。

此外,《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 “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争。此处暗喻着一种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

(二)明暗和色彩对主题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虽然不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样年华》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昏暗的色调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断变化的服装色彩对影片的主题表达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在《花样年华》中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 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

来。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这几种颜色搭配的旗袍是苏丽珍贯穿的。这种几种素色的衣服于影片的灰暗色调、周围环境是相协调的。但是片中好几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一身颜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
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时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这里其实是隐喻了她们之间爱情的产生。苏丽珍趁着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时,一袭黄色的旗袍,象征了他们在一起的愉快和温馨。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走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绿色是富于生机、象征生命的。这就隐喻了苏丽珍下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它赶到宾馆时,周慕云已经走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在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床、暗红色的墙壁映衬下,让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视画面的抒情符号,能传递感情,表达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绪”[3]。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

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了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题。暗淡的画面色调,映衬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

(三)道具的象征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

《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慕云一直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

二、叙述形式上的简洁对主题的强化作用。

“电影天生是一个故事的叙述着,或者说电影就是因叙事而存在的”[5]。电影和小说一样,人物与情节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一般情况下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观众。而在《花样年华》中 ,王家卫却以高度简化的情节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极其精炼的人物对白来叙述故事,风格有点像法国新浪潮电影中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性格等的叙述特点。这种叙述形式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简洁精练,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叙述过程中没有一丝多余的成分,每一个细节都与主题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高度简化的情节。

《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告诉他“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 ,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

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在影片中,每一个镜头、每一幅画面和每一个细节包括音乐、色彩等都能都流露着对情感的抒发,表现着人物心理的复杂、矛盾、微妙的变化。

周慕云临走前的一个晚上和苏丽珍在一条昏暗寂静的街道上见面,周说“我知道你是不会离开你先生的”,苏丽珍伏在周的肩头哭泣,之后是他们坐在汽车里离去的画面,苏在车里说“今晚我不想回家”,并没有交代他们去哪里、干什么。只是接着出现的是一面挂钟的镜头,画外是周慕云的声音“是我,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给我一起走?”。然后出现的是周、苏在不同的地方听着苏的丈夫为苏丽珍在收音机里点播的周旋的《花样的年华》二人神情黯然。这一系列的情节快速转换,很直观明了刻画出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遗憾、无奈、伤感、失落的复杂心理和微妙的变化过程。舍去次要的,紧抓主要的,突出强调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使观众能紧紧抓住影片的主旋律。

(二)高度省略的人物。

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

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了影片的主旨。

(三)高度简练的人物语言。

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作用”?6?。《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

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影片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周慕云的这句话之后,是周慕云所住的宾馆房间以及周站在窗前痛苦等待,然后静静离开的情节,接着是苏丽珍匆匆的下楼梯的镜头、床上默默坐着的镜头,很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句话“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从周慕云说那句话到苏丽珍说这句话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的人物对白,只有背景音乐。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

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三 、平缓均衡的节奏,使影片主题更具抒情意味。

“电影,既是一部善于讲故事的机器,又是一支抒情言志的彩笔”[7]《花样年华》虽然情节的过渡很简洁,但是整部影片在叙事节奏上显得很均衡,令影片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观众就像坐在一辆匀速而平缓行驶的列车上,一路观赏优美的风景一样,在观赏的过程中引起了一系列感想和思考。从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搬进同一座公寓到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再到他们之间发生感情然后到男主人公的离开,这一系列的情节推进都是同一个节奏,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任何起伏。正是由于这种平缓的叙事节奏,使影片有充分的时间去刻画细节,更好的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同时给观众留下想象、思考的时间。

而影片中人物的动作和主题音乐的协调是十分的完美。在主题音乐舒缓的三拍子节奏下苏丽珍独自拎着饭盒出去买饭时走路的动作,周慕云在小摊上吃混沌时的面部动作、坐在办公室边抽烟边写稿的动作等等,每当主题音乐响起时,人物的动作和着音乐“啪——哒——哒”三拍子缓慢节奏运动着,如同一位舞蹈家在音乐中翩翩起舞一样优雅、合拍,令人陶醉。王家卫用慢镜头的手段把人物的动作和电影的主题音乐完美结合,动作与音乐完全一致的节奏。强烈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听着主题音乐看着苏丽珍在昏暗狭长的楼道里缓慢行走的动作,我们不能(本站 推荐WwW.hAowORD.Com)不体会到她内心的寂寞与压抑。看到周慕云默默离开宾馆房间的一系列动作,我们无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与无奈。还有二人在宾馆的房间里一起写小说的慢镜头,也在主题音乐的旋律下以舒缓的节奏呈现,展现了二人在一起度过的那段令人留恋的美好时光。导演把这些动作用慢镜头拍摄下来配合音乐的旋律放出来,舒缓的节奏感很强。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在平缓的节奏下,我们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发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爱再到离去的爱情过程,到底是对是错,已经说不清楚了。

《花样年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个新颖脱俗、丰富多义而又含蓄蕴藉的主题。表现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道德与情感的矛盾、表现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周苏二人想“爱” 而又不去“爱”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的关系,给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王家卫没有把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仅仅定位在男女爱情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其添加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内涵,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

第四篇:花样年华影评 胡蓉

电影《花样年华》观后感

实话实说,这是一部让人看着纠结的电影,至少对现代人来说,对现代绝大多数人。在现今商业大片横行,票房至上的电影时代,如果把这部电影放在国庆档,会亏成什么样?论故事情节,就是两个婚外恋的受害人想爱却不敢爱的故事。论视觉冲击,没有武打动作,没有多维特技,在这个欲望至上的年代,因为害怕舆论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感情的,很少很少,上哪去寻找现代恋人的共同语言?

但是,若论美呢?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我们不能只用现代世俗的标准去评判它。美是多方面的,美感也因人而异。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水准,是评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就我自己拙劣的眼光和浅薄的知识来判断,这是一部值得让人深究的电影。

先从经常出现的小弄堂和路灯说吧,这应该算是五六十年代香港经典的场景吧,它充满着怀旧的情绪,这种怀旧以其特有的美感冲击人们的视觉。导演利用了这样几个狭小的空间,来表现影片需要的怀旧情绪。除了在弄堂,影片还经常在一些古老的车里、阁楼里,这样的怀旧气氛非常浓厚的场景,里面的场景非常狭小,充分展现孤独的内心世界,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许多场景,都能触动人的心灵,虽然我没有被触动,但相信很多有过这样租住经历的人或者对那个年代有着自己特别的感受与回忆的人,肯定会为之感动。。

还有就是配乐,每当出现这种场景时,总会有相应的背景音乐响起,虽然我每次听到这里就有快进的冲动,但不得不说这音乐和画面是配合得相得益彰。

当然,这个时候下点雨就更好了,这样男女主人公才有机会独处嘛,王导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所以,灯光永远是幽暗的,街灯下通常有两个人在躲雨,夜色会这趟他们脸上的羞涩和欲语还休,淅淅沥沥的雨能稀释他们的心跳声,这样的夜色,朦胧,浪漫,从而更有意味。

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女主人公不断变换的旗袍。妖娆的身姿和鲜艳的旗袍,这是东方女性最独特的美丽标志。整部影片中,张曼玉换了几十身旗袍,几乎没有重复,奇怪的是却没有让人觉得烦琐,也许在情节久久得不到推进时,观赏电影中的旗袍便是人们最能做的事了吧。旗袍的变换也是女主人公心情的变换“从女为悦己者容”到成为习惯,连下楼吃面也要打扮的好好的,是不是想要说明,不论发生什么,自己都会好好的。只是,当想要依赖的人离开时,为什么她每次

都没有去争取,只是流泪。女主人的心态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心态。逃避,压抑,不敢去争、去爱。

1962年的香港,许多现在习以为常的事在当时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面对着丈夫和妻子的背叛周慕云和苏丽珍只能无言接受。两个被害人却还要像做了坏事似的,只是在一起写个小说,却害怕被人误会,躲在屋里不敢出来。苏丽珍在一家贸易公司当秘书,而她的丈夫由于工作关系,常常出差。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一样,经常不在家,于是独自留守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便成了房东太太麻将桌的常客。在逐渐的交往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发现对方有许多与自己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比如看武侠小说等等,相互之间也变得越来越熟悉。直至有一天,两人突然发现各自的另一半原来早已成为了一对婚外恋的主角,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得不共同来面对这个现实。两颗受伤的心小心翼翼、难舍难分,却最终化成了无缘的伤痛。纠结了好久,本以为他们最后会在一起,却还是错过了。一次是人为,两次应该就是天意了。影片结束,梁朝伟也只能对着古寺的围墙上一个小洞说出他心中无法言明的痛,直到很久以后,直到草枯花落。

若干年后,就算回忆起来,也只能像荧屏上所写的那样: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著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

他没有勇气接近。

她掉转身,走了。

留下无尽的遗憾… …

班级:10新闻姓名:胡蓉学号:1009071002

第五篇:《花样年华》影评:怀旧与现实

《花样年华》影评:怀旧与现实 巧合的出现总会有预兆的伴随,电影《花样年华》里,在纷繁的旗袍下,优雅的提琴声中,一切都好像在窄小的巷道中蓄积着,等待某个时刻的悄然绽放。而那片刻的繁华下,却有着被隐藏于心的落寞,焦急地渴求情感沟通,却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周遭的一切,从房间到街角、从办公室到廊道,浓艳的怀旧感下是对现实的徘徊与辗转,而那离散的落寞,也像雨中一圈一圈的涟漪在路灯下逐渐荡漾开来。

大概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所以主人公苏丽珍和周慕云还未开始便已结束的暧昧在忽明忽暗的路灯下变得扑朔迷离。看似繁华,影片中苏丽珍二十三套不同样式不断变换的旗袍在精致的妆容下,有了所属的那个年代别样的痕迹,而苏慕云考究的西装,一丝不苟的发型亦显得庄重而深邃。正是有了不曾言说的落寞与阴暗,才使得竭力掩饰内心苦楚的他们有了心灵上的契合.

玄学派诗人邓恩在诗作《告别词.节哀》中写道:“因此我们两个灵魂是一体,虽然我必须离去。分别,只是延展,就像黄金被捶打成薄片。”这种思想通过理性的思维和缜密的推理来表达,并不是常见的抒情性语言,诗中亦提及“但我们经过提炼的爱情,它是什么连我们自己也一无所知,我们既然彼此信赖,心心相印,对眼,唇,手,就漠然视之”。

这个意象暗示着他们的爱情不同于世俗爱情的精神化过程,如同炼金术士从污浊的泥土中提炼出不含杂质的纯金。那么在《花样年华》中这种绰约的感情正是由于它的不明晰而更显意蕴深长。没有直白的誓言,也无粉饰过度的表情或动作,却只是一个刚刚好。不能忽视的另一点是苏丽珍和周慕云此时都已不是自由的两个人,他们不可避免地接受着婚姻的制约,小资,美好,街灯,小巷,任其怎样令人留恋,也不属于两个不自由的人和一份有约束感的爱情,花样的年华,实实凸显了最糟糕的爱情。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世间大抵有两种浪漫的情感,一种是相濡以沫,一种是相忘于江湖,在对的时间遇上了便应毫不犹豫地选择与其相濡以沫,错的时间遇见的那个人只能被迫选择相忘于江湖,可以归结于宿命,但究其根基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自然而然。正如叔本华所说:“人生来就是一种痛苦,只是个痛苦的承担者,在不断满足欲求和追求中,寻求更新的痛苦,而一切幸福只是幻觉,当这一幻觉消失的时候,又要以百倍的痛苦来弥补之前所有享受的幸福。”从这个角度看,《花样年华》中苏丽珍和周慕云之间的情愫是悲哀的,由最初的不相识到发现自己的另一半出轨,其对象又为对方的另一半,这种近在咫尺的处于同一屋檐下的矛盾由心底的绝望渐渐衍生出对对方的依赖与试图倾诉的欲望,而当情渐深,意渐浓的辗转时刻,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又制止着她向前,她害怕蜚短流长,担心被人看穿,甚至不敢与周慕云同撑一把雨伞回到住处。暗淡狭小的弄堂两个身影擦肩而过,意味深长的一瞥,却要装作毫不在意,即使彼此纷乱的心境像极了窗外滂沱的大雨。在猝不及防的爱情里,往往充满了犹疑忐忑的不确定和欲言又止的矜持,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以完全改变选择的方向。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有三种绝望的,第一种是不知道有自我,奋斗了很久,却不知道在追求什么,以至庸庸碌碌过完一生;
第二种是不愿意有自我,发现了自我,却不愿意做真实的自己,以至自欺欺人度过一生;
第三种是不能够有自我,发现了自我,也想实现自我,却带着遗憾过完一生。《花样年华》在开始和临近结尾的时候分别用字幕点明了故事起始于1962年,完结于1966年,在这五年里,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丽珍和周慕云从上海来到香港躲避战乱,而作为战后出现的文学流派,存在主义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间不断扩大着影响,它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个人与社会往往是对立且分离的,作为无助,孤独的个体,往往充斥着绝望与遗憾。《花样年华》中展露的恰巧是这种忧伤的遗憾,片中有一段周慕云与顾先生的大段对白“你知不知道,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

别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出去。”像是在倾诉,却又是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当思念满溢时,决绝与果敢在道德面前的艰难取舍最终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

一方面,苏丽珍和周慕云双方都不愿意有自我,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反抗内心的选择时,只好一度选择躲避对方,即使在那一句“再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的誓言面前。另一方面,他们亦不能够有自我,恰如存在主义中无法摆脱的走向绝望的宿命,即使发现了自我,也想实现自我,却不得不带着遗憾过完一生。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说:“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不得不说苏丽珍和周慕云所处的环境是一座难以攻破的城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西方文明和东方传统同时渗透交融,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交错编织成一张森严的网,制约、束缚着人的自由和本能,尽管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各自的婚姻中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传统思想使他们迫使自己分别成为规规矩矩的正人君子和本分贞淑的贤妻良母,于是他们被困在无爱的围城里忍受着背叛者给他们的苦痛。他们试图反抗,于是接近彼此,而此时狭窄逼仄的过道更显出这种渴求的急迫,然后当他们真的有机会冲破这种束缚时,她只是低声说道:“所以真的不能走错一步”,遗憾的情怀便适时地表露无遗。

繁华的另一半往往是苍凉。彼时的香港有着各种各样的印记,繁华的大都市作为文明的象征,既充满着诱人的魅力,又常常让人感觉到对新现象的无所适从,当这种矛盾蔓延,便更滋长了都市人内心深处总也挥散不去的落寞之感,而当《花样年华》中一大群互不相关的人生活在同一时空里,孤独感、局外感、陌生感便成为了都市人共有的精神状态,拥挤昏暗的房间、办公室餐厅好像在暗示人内心的封闭与焦虑,而门、窗、墙等具有分隔线条的物象则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感。苏丽珍多次婉拒房东的晚餐邀请,周慕云也不会向朋友吐露心声,只是偷偷地把自己的秘密灌输在了柬埔寨神庙的树洞里。也许是现实过于虚假,又或许这只是坚守自己心灵的一种方式而已,他们都不愿轻易让别人走进自己的世界,对外两人永远是客气、恭谦、有分寸,他们看似坚强,体面,实则懦弱,胆小,面对生活的失意,苏丽珍用立起的高领,周慕云用衬衫的硬领强撑着华丽的表象,只为遮掩内心的脆弱和无助。所谓“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正因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最清楚、最敏感,所以对自己而言,那些最隐秘的事情其实是最暴露的,最微小的事情也是最明显的。《花样年华》中的苏丽珍总是害怕别人看出她与周慕云关系的不同寻常,最后却发现只是自己吓自己罢了,等到房东提醒她“年轻人,出去散散心是可以的,不过得有分寸”的时候,她的内心是不无错乱的,正如她的贴身长衫,像一把道德尺度,没有丝毫放松,时刻提醒着她言行谨慎,不可跨越雷池半步。

人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其实哀莫大于心不死,心怀希望并非总是好事,很多时候,正是那些痴心妄想和错误的期盼,将人引向无边的黑暗。当苏丽珍一次次提着饭盒去买面,沿着晦暗、狭小的小巷拾阶而下,昏暗的墙上映出她修长的身影,她内心的彷徨、无助与孤独便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也许她在等待有人拯救她于这样错综难熬的处境,亟于找寻一个出口,于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希望便指引她走向了处于同样困顿中的周慕云,开启了不属于她们的爱情劫。

冷静的伤感弥漫在影片的每个角落,怀旧的气息在现实的包裹下更显其色,孤独与痛苦反复煎熬着二人的精神世界,两情即使相悦,也不得不承受传统与道德的束缚,后来的苏丽珍趁着旧房东移民国外的时机索性把曾经居住过的房子长期租了下来,为的是珍存那段情感的记忆。而周慕云选择把自己的秘密说给树洞听,亦是想让心底的回忆不惨杂质地永久保存,就像一杯浓厚的香茶沁人心脾。而留声机也成为了影片中不容忽视的意象,它除了记录声音,还被赋予了更崇高的意义--记录情感,它不断播放着50、60年代的老唱片、不断吟唱着周旋的《花样年华》,不断重复着奇妙的爵士乐,无限的怅惘在翻滚的回忆中获得重生,有些

话语说不出口,留声机的声音便恰如其分地想起,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影片中的怀旧意识是60年代的香港和30年代的上海交叠形成的,怀旧与现实错落有致,摄人心魄之余又留下暗淡的惆怅,蓦然拾起,才发现时光不在。

如果落寞只是一时兴起,定不会心生留恋;
如果心不曾流浪远方,便不会选择轻易栖息,氤氲的空气、狭窄的巷道伴随着不断流转的时光,只剩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遗憾,而那如花美眷,也在飞舞的眼圈、含蓄哀婉的氛围中变成了一场忽明忽暗的传说,最终留下的,是相见恨晚的花样年华。(文 孙幻)

观看地址:

欢迎阅读其他范文:

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故事概述

推荐访问:观感 花样年华 影评

热门文章

解读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解读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

青春励志演讲稿:关于梦想

青春励志演讲稿:关于梦想  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不想做一辈子的路人甲,都想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当一回主角

关于香蕉的三年级学生作文四篇

关于香蕉的三年级学生作文四篇  三年级香蕉作文300字(一)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它不但好吃而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林业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林业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以“科学发展、

订货会发言稿范文四篇

订货会发言稿范文四篇  以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订货会发言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订

教育局信访工作年终总结4篇

教育局信访工作年终总结教育局坚持以“以人为本、以情治访”为原则,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协商、调解等多种有效方法,注重身心下移,变上访为下

组织提拔个人自传

组织提拔个人自传  无论处在什么岗位,我都会一如既往,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珍惜每一次机会,争取更

五四优秀共青团员、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5篇】

五四优秀共青团员、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下面工作范文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关于五四优秀共青团员、

关于努力奋斗的高中优秀作文4篇

关于努力奋斗的高中优秀作文4篇  01  梦想是人类的翅膀,拥有了它,人类才能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梦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为什么会那么难?珍惜身体远离香烟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为什么会那么难?珍惜身体远离香烟  说到戒烟,我想有很多吸烟的烟民,常说的一句话就

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5篇】

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五篇  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两篇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两篇  以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希望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