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节活动策划方案4篇
农民丰收节活动策划方案4篇
农民丰收节活动策划方案篇1
9月xx日,天元区将举行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株洲石三门现代农业公园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以“聆听乡音”“铭记乡味”“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来展现特色农业、乡俗文化和乡村振兴新面貌。笔者闻之,不禁为天元区点赞,更认为各地庆祝“农民丰收节”就应大张旗鼓。
庆祝“丰收节”能让农民群众更有荣誉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自20xx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站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来致敬农民、礼赞丰收。通过办好“丰收节”,让农民增强主角意识,主动参与丰收节,当好节日的主人翁,更加热爱这个节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农民的身份成为“香饽饽”。
庆祝“丰收节”能让乡村振兴更有支持力。借力丰收节,大力推介品牌农产品,能更好地让农产品走出“深闺”,对接城乡市场,进一步提振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展现多彩多样的民俗文化、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等,可以吸引游客,拉动农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真正实现政府搭台、经贸唱戏、农民增收、产业振兴。
庆祝“丰收节”能让兴农助农更有主动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以庆祝丰收节来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更促使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以真抓实干来带领广大农民甩贫困、奔富路,让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的丰收、农民的增收,交出“丰收”的合格答卷。
紧扣“农民丰收节”主题,坚持农民主体,凸现当地农村的特色,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来举办庆祝活动,切忌追求“高大上”,不接地气,真正把农民丰收节办出特色、办出特点,以此激发广大农民携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激情。
农民丰收节活动策划方案篇2
鱼肥果甜稻米香,金秋九月丰收忙。9月23日,中国亿万农民首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经党中央批准 国务院批复的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是属于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是庆祝丰收 享受丰收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这充分体现了以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中国农民丰收节"虽然是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其主角是农民。但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也别忘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战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长期的奋斗与付出。笔者认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那些超出丰收本身的感悟与体会。
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齐头迸发。党的十九大以来,以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 新理念 新论断。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 资格权 使用权"三权分置",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等系列的政策举措不仅取得显著实效,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肯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农村干部群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三农"工作的内生动力得到不断激发。
获得感 幸福感 荣誉感集中彰显。十九大以来,党中央 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尤其是通过持续推进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120_亿斤以上的水平,这是农业的基本面。正所谓手头有粮,心中不慌。特别是近年来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随着农村产业发展 产业融合 生态建设等工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通过奋斗实现了就业增收 脱贫奔康。"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经不是一般的节日,而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庆祝丰收 享受丰收的节日,同时也是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农民正逐渐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
信心 决心 恒心凝聚增强。早在20_年7月,在xx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 不能忘记农民 不能淡漠农村。"这"三个不能"表明了党中央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 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的决心和态度。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广阔的农村大地呈现出一派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的兴旺景象。为决胜脱贫攻坚 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起磅礴力量。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轮廓初显。近年来,以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高品质的绿色发展,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得到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修复,农民创业就业增收提速,农村社会保障不断跟进,城乡发展不平衡有效改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集聚,为推进"五个振兴"夯实了基础。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的美丽乡村蓝图正一点一点地变为现实。
农民丰收节活动策划方案篇3
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不是一般的节日,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现在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基于这样几点考虑:
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所以,我们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便于城乡群众、农民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农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
从民俗上看,我们国家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我们的先人非常智慧、非常了不起,总结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丰六二一,下半年丰九二三。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是星期天,而且连着中秋节,届时欢迎大家到乡村望山看水忆乡愁,与农民兄弟一起共度丰收节,共享农家乐。
韩部长介绍,农业农村部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也广泛邀请了农业、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农民代表座谈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十分必要,而且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
一是农事节庆有传统。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目前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积累了经验。
二是各地有探索。这些年,很多地方根据节庆特点和假日节点,举办了具有当地特色、主题鲜明、和农事有关的节庆活动,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动、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很多朋友肯定都参加过,这也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场有需求。现在人均GDP已经接近9000美元,休闲观光大众化正成为常态,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四是发展有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水平,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结构调整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可以说有巨大变化,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这些都为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民丰收节活动策划方案篇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2021年9月23日,是中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凝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农业问题是“国之大者”。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历史一再证明,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求解乡村振兴之路的根本,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我们必须看到,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始终把农民的主体地位放在心上,让农民有奔头、有希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要让农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有获得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有幸福感。党员干部对“三农”工作要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信心、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课题”。《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55个国家和地区的至少1.55亿人因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近些年来,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性冲突战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受到重大打击,引发粮食不安全问题进一步严重。9月10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中国济南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为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在应对粮食安全挑战方面为各国树立了好榜样并主动分享粮食减损经验和技术,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2021年,中国粮食紧紧把握“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四个关键点,保证了粮食的丰产丰收、连创新高,通过农民丰收节集中向世界展示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我们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懈奋斗,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