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文章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起草文章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不论是文学写作还是一般文章写作,都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的过程不论长短,总会产生种种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有些心理活动会强有力地促使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能诱发出许多新奇有趣的念头,产生神来之笔,提高写作的速度和文章的质量;而有些不良的心理活动,则会严重地影响写作活动的进行,甚至使写作活动中断或失败。在起草阶段的信心不足和修改阶段的固执己见,除思想方法方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这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加以改善的。
起草文章,特别是独立地起草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是一种非常艰苦而漫长的跋涉和攀登过程。有些作家自谑为“爬格子的动物”,是很生动形象的。当作者一格一字、一笔一画地向着既定的目标“爬”行时,心理变化是复杂的,特别是“爬”到“高崖深谷”面前或受到外来的严重干扰时,最容易产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文章前途的种种怀疑:这文章写得成吗?我是不是自不量力?这种文章别人是不是写过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会不会白费劲?是不是需要看看人家写的再说?另外,如果文章起草的时间长一些,还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出现心灰意冷的现象。这些不良心理,对起草工作的破坏性很大,轻则使写作不断受阻,写出的文章挖挖瘩瘩;重则信心丧失,半途而废;甚至有的作者再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来。
怎样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呢?对这个问题,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经验,绝不会有完全统一的答案。我的认识和经验是:在完成了构思任务进入起草阶段时,就要千方百计地使自己情绪“热”起来,保持一种亢奋状态,甚至是狂热的状态。短小的文章,可自始至终保持这种状态。篇幅较长的文章,起草时间延续数日甚至数月,作者不可能持续数日数月地处于亢奋状态,那也应在全过程中对自己起草的文章保持饶有兴趣、津津乐道的情绪,具体写起来则把情绪调控到亢奋的程度。要学会善于做自己的鼓动工作,要多看有利条件,甚至要夸大自己的有利条件,少看、甚至有意忽视自己的不利因素。要经常对自己说:我完全有能力把这篇文章写好。这篇文章肯定能超过自己从前写过的东西,有希望一炮打响!编辑部(或有关领导)一定会赞赏我的稿子;草稿即使存在一些毛病也没什么;过去有的作家开始写长篇小说时,连许多常用字都不会写,只好画个符号代替呢!这样一来,处处暗中表现出一种充分相信自己的情绪,就能驱使自己兴致勃勃地沿着理清的思路写下去。
人们常用“一气呵成”来形容文章的气势畅旺、首尾连贯。这“气”可以理解为一种最佳的情绪、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做到“一气呵成”,就不能在起草时左顾右盼、缩手缩脚,决定的需要的是“自以为是”。只有“自以为是”,俨然像个站在高山之巅的强者和勇者,挥洒自如、激扬文字,理直气壮地、一鼓作气地写下去,才容易做到文章顺畅、下笔如注,甚至不时闪出神来之笔。
怎样克服修改阶段的不良心理呢?一般情况下,作者写完初稿之后,修改时的心理障碍是很多的,主要是起草时自以为是的心理惯性作祟,总觉得自己写得很不错,用不着修改,“文章是自己的好”。有些作者甚至变得很固执,自己发现不了需要修改的地方,还不容易接受别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首要的工作是自己认真调整一下心理状态。与起草时的情绪相反,这时需要的是“冷”,让自己的情绪“冷”下来,将自以为是让位于自以为非。要冷静地对自己说:连古今中外的写作大师都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写的东西能一挥而就、尽善尽美么?
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可能一次完成,我这篇文章一遍写下来就没问题了么?在解决自己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再给自己多提些问题,让自己对照文章内容进行反思:主题深化得如何?还有没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结构严谨不严谨?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形式?材料选得精当不精当?还有没有比这些更好的材料?这些材料剪裁得怎么样?文章的语言怎么样?能不能把语言改得更准确、简洁、生动些?即使是修改一个具体的句子,都可以多提点问题:这句话说得准确不准确?字数能不能再减少几个?可不可以用另一个更好的句子代替?对自己多提出质疑,就可能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理顺心态,从自认为很好之处发现败笔、发现更好的写法。
以上讲到起草时要自以为是、修改时要自以为非,并不是说起草时就不能自以为非、修改时就不能有点自以为是。起草时如果悟出了更新的道理,找到了更好的材料,发现了结构等方面的缺陷,也应当机立断地改正;修改时对于文稿中好的地方、自己的正确意见,也应坚持,不要轻易否定。总之,在写作过程中,要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更要使自己的思想方法符合唯物辩证法。
上一篇:公职人员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下一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学生倡议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