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名家散文:最初的模样
仿佛已走了很远很远,谁知又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纯洁的眼睛重像星辰升起,照耀我,如十年前一样。或许只要伸出手去,金苹果就会落下,血液的瀑布,使灵魂像起了大火般雪亮。---舒婷《还乡》
故乡小镇,我少年时代的快乐天堂。青石板的老街,长悠悠向腹地延伸,如工字型的一竖,在小镇的格局中,中流砥柱一般重要。这条老街叫大街,一月多次赶集,会有乡下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传统摆摊,买与卖都很热闹。
大街不大,对门户户相望,谁家门口种着的玉兰含笑桂花茉莉,四季更迭,让整条街就像笼罩在香氛里,经久不去。街两侧,是民国时期的骑楼,半新半旧,风韵犹存,依稀留存一个时代的记忆。街窄长,道相毗,小巷一条条,将前后街维系,这样亲密而无间的巷弄布置,拉近邻人的距离,左邻右坊,前街后巷,人人熟稔,每每走在路上,就有人叫出你的名字,并附送一句,某某人的女儿越长越标致了。听着欢喜!
长街向东纵深,奔向小镇的内里,那里,有我儿时就读的中心小学。走过当时征购粮食的大仓库和石板拱桥,一弯盈盈碧水环绕着的小学校,安宁、静谧,是适合修学的理想处所。上学、放学,无需大人接送,昌明的小镇生活,并不担心什么外力的危险,我读幼儿园时,个子长得非常小,完全就是个小小孩,但也仅是跟在别人后面,屁颠屁颠就往前冲。上了小学后,课程不紧,老师留下的作业总能很快做完,家长并不逼着要练这样那样的琴,要看这样那样的书。放学的日子,便等同于快乐的开始,大把的时间握在手里,任由心性,如今想来,多么奢侈。
小巷口的阿罗婶摆零食摊,卖酸梅粉、脆桃,也卖当时风行的明星贴纸,比如翁美玲、米雪、杨盼盼等,小开张的一版5毛、大开张的一张2毛,我当时所有的零花钱,几乎全投资到了贴纸上,却还是对其十分喜爱。买回来贴在课本上,贴在作业薄上,贴在作文本上,老师见了,也不恼,还说很漂亮。
晒谷场外,是一大片周边村庄的田地,丰收的季节,稻穗随风舞,调皮的男生喜欢去田垄地头捞小鱼蝌蚪,裤弯高挽,袖口微卷,他们大多排成队伍,沿着机耕路,小心翼翼而神彩飞扬。而我们女孩子,犹喜收割后的田间,齐刷刷的麦茬,只盈二寸长,阡陌分明、整齐有序。仰面躺下,望向天的方向,眯起眼在午后酣然入眠,或者圆睁双目直望着天空里浮云摇摆,少年心思变化万千。
喜欢去的,还有西侧的古渡头,九龙江的入海口,风不急,浪不涌,只有江风徐送,吹面不寒。江边那户人家,三角梅爬了满墙,旁逸斜出,自发撑起一角阴凉。儿时的小伙伴们就住在周遭,大喊两声,纷至沓来,拍纸牌、猜谜、讲故事、玩过家家……很是朴素的游戏也能玩出震天的欢乐。我和妹妹有时还端着饭碗就跑过来了,挑食的毛病,在江边的游乐里,轻松治愈。
慢慢长大离乡,走过许多城市的路,看过许多地方的风景,越来越觉得故乡小镇是个值得怀想的所在。它偏安一隅而无车马暄,静静的躲在浮燥的现代人事里,保留一份难得的清静,经济水平一般环境风景一般生活条件一般,但衣食无忧,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模样。
我特意挑一个假期,慢慢重走老街老巷。很多邻居都已搬到新区,很多房子年久失修倒塌。时光静悄悄地背身而去,九龙江的轻风将昔日的小伙伴送往了不同的道路,而我,已经麻木于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麻木于每天挤在早高峰晚上摸黑回家晚餐一般在八点以后,故乡的安逸让我有一刻的醺然和怀想,但也同样知道,成长之路,就是有一双无形的手一直推着你往前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的怀想,关乎心里的怀旧,但也只是想溯洄从之,去看看自己最初的模样!
下一篇:安全教育与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