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龙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前国家财政经济工业形势分析3篇

| 浏览量:

当前国家财政经济工业形势分析3篇


 

  下面是工作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当前国家财政经济工业形势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当前财政形势分析篇一

  在疫情之下,原本就财力紧张的地方财政承受的压力更大。增值税占半壁江山,没有经营行为,就没有增值税,地方财政在原来就紧张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工资、运转、民生支出都会紧张,更重要的是下面的几个月,若是纳税人再不复工,恢复正常社会经济秩序,只会更困难。在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背景下,中央暂“借”给了地方1100亿元,尽管年底依然要“偿还”。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会议确定,一是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3月1日至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留用约1100亿元资金,全部留给县级使用。二是加快下达转移支付资金,指导各地优先用于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按时足额支付。有缺口的地区一律要调减其他项目支出。三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除疫情防控需要外,严控新的增支政策。近年来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凸显,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哭爹喊娘甚至发不出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已不稀奇,“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再度成为重要内容。

  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有财政危机,社会危机亦不远。改革、发展、稳定均离不开财政,甚至财政行为就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一,改革要付出艰难代价,调整体制机制、和平安置触动的利益群体,需要财政赎买。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更是直接关系到利益分配和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第二,中国仍处发展中阶段,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在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稳定的国际国内大局亦需要强大的国防、外交和公安队伍,同样需要财政。

  收入持续下行,减税对经济增长和税基扩大的作用不明显,民生社会福利、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等刚性支出易上难下。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如人口红利消失、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宏观杠杆率高企、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等导致经济增速必然下行,难以对冲矛盾。疫情当前,经济活动在正常春节假期后近乎停摆1个月,财政必然减收,但疫情防控的支出却急剧增加,截至2021年2月24日,各级财政累计下达1008.7亿元。

  财政工作犹如在刀尖上起舞,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的表态从“加力提效”改为“提质增效”,去掉了“加力”,蛋糕不可能无限制做大,更加侧重分好蛋糕;2019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通篇透出“过紧日子”“以收定支”“勤俭节约办事业”的思想;近日财长刘昆在《求是》的文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提出了“财政政策新内涵”,核心仍是如何过紧日子,并提出“单纯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行不通,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

  一、当前的财政形势严峻到何程度?

  1、财政未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财政税收增速低,税收增速创半个世纪以来新低。

  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90382亿元,预算目标为192500亿元,短收2118亿元,完成率为98.9%,为近年低点。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3.8%,低于预算目标的5%,该增速为198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2019年税收收入为15799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3%,增速1%,该增速为1969年以来即半个世纪以来最低增速。新中国历史上税收收入负增长的年份有1955、1960、1961、1967和1968年,分别为-3.6%、-0.5%、-22%、-11%和-2.6%,主要受到大跃进和wg的影响。在此种情景下,2019年非税收入32390亿元,比上年增加5433亿元,大幅增长20.2%,主要靠央企国企利润上缴以及金融反腐罚没收入增加。其中,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6100亿元,同比增加3600亿元,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13个百分点;罚没收入3061亿元,同比增加402亿元,增长15.1%,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1个百分点。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增速大部分年份高于GDP名义增速,但2015-2019年连续五年均低于GDP名义增速,主要是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2019年国内增值税增长1.3%,增幅比上年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收入下降6%,主要受降低增值税税率和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影响;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6.3%,主要受降低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影响;个人所得税下降25.1%,主要受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实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影响;企业所得税增长5.6%,增幅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主要受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消费税12562亿元,同比增长18.2%,而消费税主要是烟草、汽车和油类三大特定商品消费贡献,2019年烟草行业贡献工商利税12056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上缴财政总额11770亿元,同比增长17.7%,创历史最高水平。

  减税降费理论上可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扩大投资、增加居民收入带动消费,但减增值税并不能直接增加企业利润,且税费只是企业面对的综合成本的一部分。根本的问题是实体经济的需求并未有实质性改善,外部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下行,内部政策摆动较大,土地人工能源等成本上升,弱化了减税降费降成本的效果,企业不愿意追加投资。需求不行,必然是导致营收、周转率下降、现金流紧张和资产负债率被动提高,当然也尤其考验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

  居民杠杆率高、还本付息压力加大,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消费意愿不强,房价大涨导致贫富分化抑制消费。因此,减税降费超2万亿却并未带动经济大幅增长。纯粹寄希望于减税降费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做不到的事情。根本上是宏观的改革开放和微观主体积极性的提高。

  2、区域分化,6省市财政收入负增长

  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3.5%、4.6%、2.8%、-2.1%,中部地区收入增幅相对高一些,东北地区收入下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广西、河南、浙江、河北等8个省份增长在5%以上;江西、广东、安徽、四川等17个省份增长在0-5%之间;6个省份同比下降,吉林-10%、重庆-5.8%、宁夏-4.7%、西藏-3.6%、甘肃-2.4%、黑龙江-1.6%。

  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连续四年下降,但土地出让和社保收入上升较快,带动宏观税负上升,高于美国近9个百分点

  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保收入之和,剔除其中的重叠部分如财政补贴社保部分,作为政府筹集的收入,2018年的宏观税负为35.2%,较2017年上升1.2个百分点。该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但高于美国的26.3%。

  从分项看,以税收收入/GDP衡量的宏观税负在2013年见顶,从2013年18.6%下降到2019年的15.9%,相当于2006年的水平,2019年下降1.1个百分点,速度非常快;以财政收入/GDP衡量的宏观税负在2015年见顶,从2015年22.1%下降到2019年的19.2%,相当于2008年的水平。但是土地出让收入和社保收入却迅速上升,占GDP的比重在2018年分别为7.1%和6.8%,较上年提高0.8和1.3个百分点。

  4、财政收支差高达4.8万亿,创历史新高,考虑到专项债后的实际赤字率为7.1%

  2019年财政收入少于预算2118亿元,但支出却高于预算3630亿元,增速8.1%,高于预算的6.5%,支出预算执行率为101.5%。

  官方赤字为2.76万亿,但实际上的收支差为4.8万亿,中间的差额通过历史结转结余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解决。考虑到2.15万亿的专项债,实际赤字率高达7.1%。

  5、23个省市财政自给率不足50%,“三保”困难

  2019年各省市财政收入/支出低于50%的有23个,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仅8个省市财政自给率高于50%,主要是上海87.6%、北京82.7%、广东73.1%、浙江70.1%、江苏70%、天津68.7%、山东60.8%和福建59.9%。

  地方政府收支不足主要靠中央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以及地方政府一般债券。

  6、财政困难系数

  中央在给地方转移支付时会根据地方财政的风险和财力情况,财政部设置了财政困难程度系数。2019年4月23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将近700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分配给36个省市,在资金分配表中,列出了36个省市的财政困难系数。

  7、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和土地出让收入依赖度高,尤其是西部地区高度依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东部地区公共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占比高

  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183352亿元,中央财政收入85447亿元,占全国比重46.6%,地方财政收入97905亿元,占比53.4%;但是全国支出220906亿元,中央支出32708亿元,占比14.8%,地方支出188198亿元,占比85.2%。为保证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掌握较多的财力并向各地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为69681亿元,占全国收入的比重为38%,即转移支付后,中央、地方实际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5766和167586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6%和91.4%。

  经过这个分配过程后,中央政府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与支出比为48.2%,仍有51.8%的支出需要发行国债弥补。但即使有中央的转移支付,地方可支配收入仍难以满足地方支出需要,两者之比为85.2%,仍有14.8%需要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

  从2018年决算数据看,获得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较多的省份有四川(4782亿)、河南(4260)、湖南(3745)、云南(3214)、湖北(3119)、河北(3063)、安徽(3054)、黑龙江(3043)等。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外,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的一大块收入来源。地方综合财力构成中,东部的公共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依赖中央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自身财政能力较弱。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是本级公共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以及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收入为主)。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公共财政收入占比偏低,更多依靠中央转移支付,自身财政能力较弱。

  其中西藏、青海、甘肃、广西公共财政收入占比分别为11.2%、15.5%、23.4%和24.9%,中央转移支付占比分别为84.4%、69.5%、65.9%、42%;此外,黑龙江、宁夏、吉林、内蒙古的中央转移支付占比均超过50%,分别为65%、60.3%、54.1%和51.8%。东部地区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较少,除公共财政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外,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较高,如浙江53.4%、山东45%、江苏44.6%、福建37.8%。

  浙江、江苏和广东省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位居全国前列,浙江、湖北和重庆等省市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度高。2018年全国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1372亿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65096亿元,占比91.2%。从分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看,浙江(8737亿元)、江苏(8223亿元)、山东(7579亿元)、广东(5887亿元)和河南(3828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居于前列,前5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占全国地方本级比重为52.7%;黑龙江(357亿元)、宁夏(137亿元)和西藏(89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最少。从已公布的21省市2018年土地出让数据看,浙江(7749亿元)、江苏(7478亿元)、广东(5374亿元)和山东(5212亿元)依然位居前列。从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度看,浙江、湖北、重庆和四川等省份的财政高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其土地出让收入与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的比值分别为1.17倍、0.96倍、0.94倍和0.88倍。

  二、2021年财政形势如何?

  在当前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下,要统筹稳增长与防控疫情,稳增长、防控疫情的同时还要防范财政风险,这是极度困难的,极度考验理财能力。疫情防控不仅减少税收收入,而且增加一大笔支出;防控疫情时的稳增长基建支出、民生支出均不能削减,财政收支两难。

  一旦稳增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否会扩大?如果不扩大,增长发力空间有限。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与固定资产投资下行有关,其中基建2018年大幅下行,从14.9%下降到1.8%,2019年在扩大专项债的前提下仅略反弹至3.3%,与严控隐性债务及金融去杠杆有较大关系。

  经济社会短期有风险,财政短期有困境、长期有风险。何去何从?当前的战时状态只能以适度扩大财政风险来降低经济社会风险,即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均需扩大,突破赤字率3%的约束,赤字和专项债必须达到两个3万亿,投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医疗欠账等新型基建和人口流入的地区,即财政支出必须为人服务,基建投资随人走,尤其要转向对人的投资。2020的财政组合将是:1)做好收入负增长的准备,但千方百计筹集非税收入尤其是增加国企利润上缴,增加消费税(主要是烟草、油)、资源税和环保税;2)赤字率3%-3.5%,赤字必须达到3.2-3.7万亿,相较2019年有0.5-1万亿的赤字增量,疫情属不可抗力和突发情况,2021年后恢复至3%以内;3)专项债达到3.5万亿,较2019年增加1万亿,政策性金融债给予配套融资支持;4)规范PPP,拓宽融资来源,提高投资效率;5)严肃财经纪律,隐性债务显性化,不能大规模增加隐性债务。特别国债必要性低,若应对减税降费和疫情缺口,可发国债,若应对稳增长基建,可发专项债。

  2021年财政增收极为困难,财政收入保持在0-2%增速都非常困难。疫情持续至今, 2月份的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4月份陆续复工,如果疫情在4月份得到控制,由于当月经济活动影响的是下月财政税收,因此直接影响3-5月的税收收入尤其是3月份的税收。3月份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受影响较大,个人所得税因工资薪金下行同样受影响,将直接减收约1万亿,若无更大幅度的经济反弹,税收收入几乎是负增长。考虑到非税收入尤其是国企利润上缴以及反腐败力度持续推进,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保持在零左右,但前提是非税收入增速要从去年的20%上升到30%。

  2021年财政支出预计大概率仍处于8%左右的增速,支出在25.6-26万亿元。能够压减的开支主要是一般性支出,2018年为18374亿元,考虑到2019年“中央带头严格支出管理,2019年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要求地方2019年压减一般性支出5%以上,并力争达到10%以上。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各地压减幅度都超过了5%,不少达到10%以上。”2021年实际可压减的空间在1000亿元略多,可腾挪的空间不大。

  根据上述假设,2021年财政收支的差额将达到6.4-7万亿,假定财政赤字在3%,即赤字在3.2万亿,赤字外的缺口仍高达3.4万亿;假定财政赤字在3.5%,即赤字在3.7万亿,赤字外的缺口仍高达2.8万亿,需要动用历年结转结余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调入资金、增加国企利润上缴、压减一般开支等方式弥补。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篇二

  1、肺疫对经济的影响

  分析经济形势必须先分析肺疫。对肺疫估计有误,就一定会对经济形势估计也有误。

  我也失误过,主要是对肺疫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没有想到肺疫在全球传播范围如此广泛,受感染人数如此众多。但是,有两点至今不变:A、肺疫对经济的影响是外在的,暂时性的;B、肺疫是“自限性疾病”,有其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规律。根据这两条作判断,中国经济3月见底,世界经济5月底或6月中也会见底。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2021年都有可能恢复到常态位置。

  2、肺疫后可能遇到的困难

  疫后,可能会遇到两个共同的问题:一是供应链断裂;二是订单锐减。但是这都是暂时的。供应链会慢慢修复,订单也会渐渐多起来。不过,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原来的供应链关系有可能部分改变。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着眼建立国内供应链关系。要更广泛的开拓需求市场。

  经济反弹虽然不一定是V型,也一定是类似老师批改作业时的“对”号型。即下降时斜率陡,上升时斜率缓。而且我认为,中国经济恢复期可能比世界经济恢复期更长一点。主要是全球疫情比中国疫情滞后了两个月,中国经济恢复受到世界疫情拖累。还有一点,世界上许多国家疫情比中国严重很多,但是经济损失不一定比中国更严重,因为防控方法不一样。

  此外,一部分企业会破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因此,失业率很高,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来解决。所以,我强调要“休养生息”。要想办法“强企业,富人民”。要尽量压缩“面子工程”,把钱用在刀刃上。

  3、今年经济走势

  我认为,今年中国经济走势:二、三季度爬坡,四季度有可能进入常态位置。在肺疫前,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2021年继续下行,同比增长率5.5%左右。我把这个增速定义为常态速度。我认为第四季度可能会达到常态速度。就像行使在路上的车辆,常态速度速度取决于车的质地。当遇到了障碍,一般来说,不会改变车的质地,只会暂时影响行驶速度。克服了障碍(例如肺疫)之后,就自然回到常态。一季度增速-6.8%,如果二季度增长2%,三季度增长5%,四季度就有可能恢复到常态5.5-6%,故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大体上符合IMF估计的1.2%左右。2021年,经济增长率会高于常态速度2至3个百分点,因为2021年基数低,比常态速度至少低了4个百分点。所以2021年经济増速有可能是8-8.5%。

  其实,上面的估值没有什么太大实质性意义,変数还有很多。但是,分析发展趋势,基本路径应该没有错。

  有的同志认为,目前的世界形势,对我们很不利。经济衰退深、肺疫灾难大、逆全球化和逆袭中国舆论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都是“世所罕见”。对经济形势估计很悲观。我认为,有些言过其实。经济衰退、疫情灾难,我认为远没有超过已往。例如,经济衰退程度不会超过1929-33年的经济危机,疫情严重性也不会超过1918年“西班牙流感”。至于“逆全球化”声音,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把全球化看的太重了。“逆袭中国”舆论猖獗,我们的确需要重视。如果新冠病毒不是我们“人工合成的”,“逆袭中国”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一些人起哄“索赔”没有任何理由,更没有法律依据。美国流感、西班牙流感谁也没有赔偿过我们的损失吧?可以断定,起哄的人无非是想将国内矛盾引向国外。俗话说,“心无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中国是在骂声中长大的,蒋介石骂共产党是匪,“共产共妻”,美国和国内反动派将共产党、毛泽东妖魔化,都没有压到我们。难道我们今天还怕人家无中生有“甩锅”吗?我以为我们一些的担忧,纯属“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对于世界经济,我一直不悲观。世界经济走势,应该同中国差不多。恢复速度可能比中国还要会快一点。但是,拐点会比中国滞后两个月左右,因为疫情晚一些。

  4、疫后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不准备评论外国的措施,因为各国的国情、疫情不一样。我甚至认为,许多国家的应对措施比我们更周全、更有针对性。有人说,很担心“放水潮”。这种担心一不新鲜,二无必要。2008年美国两次“QE”,安倍也“QE”,中国经济学家“担心”了很长时间。但是,美国经济复苏了,日本经济也复苏了。而不“担心”自己“放水潮”的中国却一直经济下行,而且压力一年比一年大。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医生治不好自己的病”? 我认为是不缺水的放了很多水,真缺水的没有放。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现在,我国金融开放。我们要着重研究如何防止国外冲击我们的金融市场,防止他们来“割韭菜”。我们自己要把自己的事做好,没有必要去“杞人忧天”。

  疫后,究竟应该釆取哪些具体政策措施,我在4月24日发的【再谈中国经济“休养生息”】中讲了我的建议:

  A、改革生产关系,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说白了,我希望国企瘦身,民企増肥,民进国退。希望落实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革生产关系,明晰产权制度。主要国有企业应该走“淡马锡”之路,政府尽量少管。其它一律民营化,能股份制的就实行股份制。公私合营式很可能是一相情愿。生产关系不改革,经济基础就不牢固,这是一个明显而简单的道理,也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B、尽量减少思想约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思想。什么办法能提高生产效率,只要不污染环境,不扩大贫富差距,都可以用,可以试。千万不要让“左”的思想阻碍了我们的路,不要被“姓资姓社”问题约束了我们的思想。这是邓小平解放思想的真谛。

  C、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加强税收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组合。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逐渐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缩小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继续減税降费,为企业排困解难。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实施“中性竞争原则”。发行特别国债,成立专门基金公司,支持创新、创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E、工业继续反哺农业,依靠群众、组织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农民就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抓,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F、精兵简政,简政放权。要落实简政放权 ,真正为企业松绑,就必须精兵简政。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工作人员要大幅度削减。设的廟多了,就要供菩萨。菩萨多了,就都要找事做,否则上面会说你“懒政”。所以,人减不了,政就简不了。有些部门纯碎是在没事找事。除了批项目什么什么事都没有。再就是利用职权寻租、搞贪腐。依我看,先减一半人,天也塌不下来。我们各级养的闲人太多,纳税人负担太沉重了。

  G、缩短基建战线,挤出钱来保民生。现在基建规模太大,战线太长,花钱太多。炫耀起来,基础设施比美国还好。但是,与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匹配。投资回报率低,回收期太长,严重破坏了GDP分配结构,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

  资金总是有限的、宝贵的,必须用在急需的地方。疫后更应该多挤一些钱用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上。我们当前要围绕“六保”做好工作。切忌唱高调、说空话。后对各种形式主义工作作风。

  5、展望

  展望明年,我最担心的是出现金融危机。如果不出现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各国经济,都将回到自己的常态位置。明年经济增长速度肯定比较高。因为今年增长速度低,基数小。

  为了防止金融危机,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肺疫后的政策一定要力求稳。要稳字当头,尽量减少或避免加杠杆。要集中财力解决好疫情带来的困难,要围绕“六保”作好工作。努力让“企业强,人民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好基基础。

  我不赞成鼓吹所谓“新基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变革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都要创新。我们应该先在AI和新材料上狠下功夫。我认为,如果以AI为核心的生产工具上不去,单纯的5G,没有什么大用场。搞过了头,甚至是虚拟经济。花了许多钱,可能会助长实体经泡沫化。

  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分析篇三

        经济形势

  1.工业经济大幅下行的压力有所缓解,将进入较长时期的筑底企稳过程。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下行轨道,在5年的时间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0年的12.6%下滑到2016年的6%,下滑幅度超过一半。造成中国工业经济下滑的原因,既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大幅降低等外部因素,也包括中国前期经济刺激政策逐步消化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然而进入2016年以后,这些不利因素在工业经济增速上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换句话讲,这些因素拉动工业经济继续大幅下行的动能也基本消散。国际市场形势开始逐步好转,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效果开始显现,很多地区、领域呈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虽然当前工业运行的整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只要不发生新的系统性风险,工业经济进一步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工业经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筑底过程。

  2.中国工业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要素禀赋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曾对工业增长起到关键作用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但是,在传统比较优势丧失的同时,中国也积累了一些新的、更加高级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力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资本积累取得很大成绩,中国已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年度专利申请数量居全球首位等。这些新的比较优势将推动工业企业实现竞争优势转换,使中国真正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下一步,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推进,中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将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3.工业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经营环境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秩序仍不够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企业信用意识弱,商业欺诈、逃废债现象日益严重,财务失真行为比较普遍;企业之间不公平竞争问题大量存在,很多企业热衷于向政府寻租,以虚假经营活动骗取国家优惠政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很多企业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行为短期化倾向严重。二是经营资源保障不足或成本过高。目前,虽然国家对资金的供给较为充裕,但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未必将资金贷给那些最需要贷款的企业,而获得贷款的企业也未必将资金都用于生产性投资或日常经营。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感觉资金紧缺。同时,房地产的利润远远超出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也必然诱导企业将剩余资本投向房地产而不去追求技术创新,导致制造业的空心化。

  三是税费负担仍然较重。近些年来中国工业企业税费负担不断减轻,但与国际水平相比,税费占企业成本的比重仍然较大。经测算,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16%,而美国仅为7%,表明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仍有较大的降低空间。

  政策建议

  目前是中国工业经济筑底企稳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各种因素有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应加强制度建设,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以提升效率、质量和竞争力为主线,提高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供给效率和结构水平。

  1.加强经济调控,防范系统风险。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风险,必须加以重视、谨慎应对,否则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从而对工业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影响。一是谨慎做好房地产行业调控。多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也造成了工业经济的粗放式增长。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收紧性调控政策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下一阶段,应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避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经济造成冲击。二是谨慎应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目前,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有可能会引发中国资产价格全面下跌,使得国内外资金大量流出,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并密切关注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三是谨慎防范资本市场风险。由于中国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运行方式都缺乏足够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监管体系和安全网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

  2.改善企业环境,优化产业生态。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改善企业环境是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的根本前提,其核心目标是为企业构建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一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意味着国资和民资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而且意味着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优化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带来工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工业发展中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一些竞争性行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在一些垄断行业则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将资源从产能过剩的竞争性行业转移到供给不足的垄断行业,意味着资产配置效率的大幅提升,从而实现工业经济的内涵式增长。三是降低企业税负。要想真正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全方位的税制改革。要对中国企业之间的税负分布和转移情况进行精细的计算和研究,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四是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市场微观主体的政策依赖性过强,在争取优惠政策方面花费太多精力,不少企业在行为上表现出“短期化、投机化、功利化”的特点,缺乏从事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进而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优化市场竞争秩序能够使企业活动回归创新这一核心要义,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形成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支持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要想实现以创新为本质的经济内生增长,必须要致力于增强经济活力,通过不断涌现的“草根创新”,提高整个工业的发展水平。一是发挥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提升自身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从国际市场的低成本竞争转向国内市场的差别化竞争,从而带动整个工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工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在技术赶超阶段,因为有发达国家的路径可借鉴,政府主导的技术发展战略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中国的角色由传统产业中的跟随者转变为同行者,由于存在不确定性,由政府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具体技术路线和项目,或由政府主导产业创新往往会产生政策失效现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政策的重心也应该是发挥企业自主性,企业会权衡风险与回报进行商业性的研发,公平的市场竞争更能够从大量的竞争者中筛选出最终的获胜者。二是发挥好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服务作用。政府部门资助重点应更多集中在基础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上,而不要指定资助哪条技术路线,更不应在企业竞争中“由政府选择赢家”并将其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加快推动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提供优惠政策,应该通过一种竞争性的、更体现公平的方式分配支持创新的补贴经费,鼓励最有创造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又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同时,应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在物联网、大数据运用等新领域里,要尽量避免对企业新创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方式进行行政性限制。




 

推荐访问:形势分析 财政 工业

热门文章

解读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解读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

青春励志演讲稿:关于梦想

青春励志演讲稿:关于梦想  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不想做一辈子的路人甲,都想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当一回主角

关于香蕉的三年级学生作文四篇

关于香蕉的三年级学生作文四篇  三年级香蕉作文300字(一)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它不但好吃而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林业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林业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以“科学发展、

订货会发言稿范文四篇

订货会发言稿范文四篇  以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订货会发言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订

教育局信访工作年终总结4篇

教育局信访工作年终总结教育局坚持以“以人为本、以情治访”为原则,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协商、调解等多种有效方法,注重身心下移,变上访为下

组织提拔个人自传

组织提拔个人自传  无论处在什么岗位,我都会一如既往,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珍惜每一次机会,争取更

五四优秀共青团员、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5篇】

五四优秀共青团员、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下面工作范文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关于五四优秀共青团员、

关于努力奋斗的高中优秀作文4篇

关于努力奋斗的高中优秀作文4篇  01  梦想是人类的翅膀,拥有了它,人类才能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梦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为什么会那么难?珍惜身体远离香烟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为什么会那么难?珍惜身体远离香烟  说到戒烟,我想有很多吸烟的烟民,常说的一句话就

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5篇】

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五篇  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发言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两篇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两篇  以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希望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