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6篇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县域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力争实现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力争实现1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篇1
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县域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力争实现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力争实现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力争实现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8%以上,力争实现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完成州级下达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抓产业有突破。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聚焦早熟优势和高端果品的定位,充分发挥美国卓莓、联想佳沃、天华山果蔬国际高端蓝莓生产企业的优势,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打造1.5万亩以上世界一流水准蓝莓产业基地,谋划建设建水国际蓝莓小镇,全力创建“一县一业”〔10〕示范县。新增“阳光玫瑰”葡萄2万亩,抢占国际高端葡萄市场份额;新增“红美人”柑橘1万亩,脐橙、沃柑2万亩,进军高端果品市场,带动柑橘产业提档升级;新增软籽石榴0.5万亩,优化石榴品种结构,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聚焦规模生产优势,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加快温氏60万头生猪产业化养殖基地青龙二场及普雄种猪场项目建设,新增家庭农场60个。加快临安、官厅、青龙等7个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蛋鸡养殖150万羽以上。聚焦现代产业优势,启动绿色食品现代产业发展中心前期工作,加快实施鸿羊羊乳制品加工项目、生猪养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争取温氏24.5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2.2万吨左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建设中铝集团建水产业集群基地,抓好铝产业链延伸和精深加工产业配套建设,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水电铝材产业,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推进一批下游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确保2020年水电铝材产业有新增量。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抓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古城国家级5A景区创建和古城申遗工作。继续实施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游客集散中心、云龙山汽车旅游营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和旅游交通导向标识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夜游经济,争取二季度《临安梦境》行浸式夜游〔11〕项目和“朱家寿宴”沉浸式园林体验实景剧上演。加快紫陶产业良性发展,对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验收标准,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院落50座以上,建设建水紫陶非遗技艺体验馆和紫陶中医养生馆,启动建水紫陶智能可视化数据统计平台建设,提升紫陶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碗窑老村历史街区风貌改造,通过举办紫陶文化节、四大名陶展等活动,推动建水紫陶产业与普洱茶等产业深度合作,激发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活力,实现40亿元产值目标。在康养产业培植上,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促进医康养游融合发展,推动曲江氡泉开发等项目建设。多产融合实现批零住餐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引入有核心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等发展,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大抓工业有突破。重点抓好水电铝产业建设,支持中铝集团投资50亿元建成年产50万吨电解铝项目,实现15万吨中高端铝材项目投产达标并做好二期项目前期,推进炭素阳极项目二期工程、2万吨炭素阴极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羊街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工作,建设500KV惠历变新增变压器项目和外部输供电线路工程,加快羊街工业园区3、4号道路建设及固废渣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轻工业园区1、2号片区连接道路建设,为承接大企业、大项目做好准备。抓好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完成群星化工年产2万吨高锰酸钾搬迁项目竣工投产,启动放马坪、南营寨片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工作,完成锰粉加工区、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站及多孔烧结砖技改项目建设,力争年处理12万吨废旧轮胎项目投产,浙建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项目完工试生产,支持正业公司危险固废处置项目入驻羊街工业园区,争取张家港新东旭纺织服装加工项目落地建水,启动年产10万立方米板材加工项目建设。抓好民营企业发展,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开展县级领导挂钩精准帮扶。继续抓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大抓项目有突破。牢固树立“有项目就有抓手,有抓手就不放手,不放手胜利就会到手”的理念,狠抓项目推进,年内再启动一批项目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培植、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组织专人专班谋划落实一批事关长远发展新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储备,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一批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州盘子。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名挂钩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抓到底”机制,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大数据分析”方式,促成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大抓招商有突破。抓好一把手招商,主动走出去,围绕上门招商,形成“领导带动、项目推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抓好以商招商,科学有效整合我县资源,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吸引新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县合作发展。鼓励个人、机构、商会招商,共同发展。探索制定市场化招商的实施办法,大胆尝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抓好精准招商,开列招商清单,着眼强链补链延链,以水电铝材、紫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立足需求实施点对点招商,争取再谈成一批、引进一批、落地一批招商项目。
大抓电商有突破。整合电商现有资源,凝聚电商合力,提升运营能力和水平,夯实运营基础,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的格局。服务电商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积极对接政策资源,创造良好的电商服务环境,重点扶持5至10家电商企业。引入阿里巴巴、京东、云集等知名有实力的电商企业,通过招大引强、扶持培育等方式,让更多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入驻建水,汇集发展要素,增强电商实力,推动电商产业繁荣发展。配套做好电商物流,推动更多物流项目落地,打通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建水特色优质产品成为电商网红。
大抓开放有突破。在区位上开放发展。发挥建水地处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节点,昆明通往滇南各县市的物资中转站和商品流通中心,昆明至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核心节点的良好区位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红河州实施“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解放思想、积极对接,推动建水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发展。在产业上开放发展。抓住自贸区红河片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跨境人力资源合作、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等机遇,重点发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全域旅游、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建水紫陶、建水蓝莓、建水早橙等更多特色产业走向全国、对接世界。在平台上开放发展。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红河片区、红河综合保税区、蒙自经济开发区“四大平台”和河口、金水河、磨憨、勐康4个国家一级口岸,实现与滇南中心城市群、滇中城市经济圈更加便捷高效地互联互通,形成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
决胜脱贫攻坚战。盯紧目标任务。6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所有脱贫攻坚任务,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贫困行政村出列问题,必须排查整改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确保294户894人贫困人口和山田村、磨依蚌村、水塘寨村、西底村、黑箐村5个贫困行政村全部高质量脱贫出列。防止出现返贫。坚决做到“四个不摘”〔12〕,认真落实巩固措施20条要求,务必强化2080户6817人“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的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的贫困人口到户到人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抓实稳定脱贫。持续巩固提升产业就业组织化程度,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提升贫困群众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确保稳定不返贫。激发内生动力。认真研究扶智扶志的措施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争当贫困户、不愿脱贫、不愿出列、等靠要等消极思想,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继续革除陋习,持续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整改环保督察问题。全面整改中央、省、州各级环境保护督察问题,重点完成县城垃圾处理场存量生活垃圾清理、城乡“两污”治理设施不足等问题。做好迎接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准备。坚决抓好水、气、土污染防治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改善江河生态环境,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监管,抓好餐饮油烟、工地扬尘整治,确保全县环境空气优良指数持续稳定。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散乱污”企业。坚决修复生态环境。开展国土增绿行动,计划实施营造林4.47万亩,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8250亩,推进天柱塔国家石漠公园建设,力争完成各类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争取省级生态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县城创建成功。坚决抓好环保项目实施。围绕江河生态环境修复、重金属污染、固体废物整治等谋划实施一批生态环保项目,重点推进沙拉河治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确保建筑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曲江镇生活垃圾处理厂尽快建成投用,启动跃进水库周边植被修复、南盘江流域重点污染源排查及水污染控制项目建设。做好泸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项目。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防债务风险。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积极筹资偿还到期债务,严防政府性债务风险发生。加大专项债券争取力度,盘活国有资产和存量资金,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城市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税收征管。以产业和重点项目为抓手,培植财税收入增长点。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加快财源建设信息和纳税信用平台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监管,规范推进PPP(TOT)〔13〕项目,助力政府投融资管理和绩效管理。加强审计监督。推进财政资金、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重点关注扶贫、涉农、民政、教育等民生领域,促进资金、资产安全高效使用。
(三)全力以赴改善基础设施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继续协调增加“复兴号”动车对开频次,深入谋划铁路改造升级,争取早日进入高铁时代。全力配合建(个)元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建水至开远锁龙寺高速公路年内启动前期,绕城高速开工建设,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目标,推进353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和贾依山桥、马占户桥等9座危桥改造。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力配合做好滇中引水工程(建水段)、石屏大型灌区(建水片区)项目建设。完成大田水库、红罩塘水库建设,加快推进铜厂、施家寨水库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争取跃进水库列入大型水库建设范围,继续做好苏租水库、牛路头等中型水库建设以及黑龙潭—天华山水库—红罩塘等水库连通工程前期工作。完善4800亩核心烟区基础设施,力争新增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善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力争福运煤矿整合重组投产运营,实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完成9万立方米成品油库一期项目建成投产的同时争取二期项目年内开工,支持建成中石油天然气支线管道红河支线(建水段),加快5G网络布局,完成290座基站建设。
(四)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体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抓实控辍保学,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推进高中教育扩规提质,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以上。建设临安高级中学一期项目,实现秋季招生,实现二中、三中、六中、实验中学改扩建项目竣工投用,新增高中学位1.2万个。投资1.1亿元新建4.56万平方米校舍、6.82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广泛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建设健康建水。确保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成投用,力争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县中医医院二期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大力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争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国家级验收。推进科技创新。抓好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建水特色水果省级科技园区建设。加大“建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继续做好“双创”工作,组织10家以上企业申报“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建设10个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创业。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扎实做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年内完成3000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次以上。加强社会保障。继续巩固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提升参保率。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抓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做好社会救助、城乡低保专项治理等工作。同时,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位推进撤县设市工作,确保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持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推动残联、外事、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禁毒防艾、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五)全力以赴建设美丽建水
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临安古城拟投资2.1亿元,继续实施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完成崇正书院、城隍庙等文物建筑内容填充,完成过桥米线百年老字号“宝兴楼”、临安古城博物馆建设。完善古城周边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开通“一路三环七巷”电瓶车摆渡和景区旅游直通车。西庄紫陶小镇拟投资3.43亿元,完成紫陶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厅功能布局,推进紫陶百工坊、五星级酒店、紫陶泥浆园、龙窑生态城中心广场建设,完成双龙桥湿地公园、新房片区、团山片区、黄龙寺片区规划融合,将泸江烟柳“两带四点”〔14〕打造成为新亮点。深入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求,按照“两镇、两河、六道、六街区”〔15〕建设内容。以新发展理念启动驻月湖、环湖路以及体育馆、文化中心、康养中心、学校等项目建设,全力建设宜业宜居临安新区。持续推进“一水两污”“厕所革命”“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建水大道、紫陶大道、工业大道、迎晖路改造和清远路、永祯路风貌改造提升。推进立体停车场、南环线、美丽大道、西部行政区广场项目建设,推行城市停车泊位智能化管理。优化城市交通,规范广告牌位,完善城市标识,解决街巷亮化问题。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整治占道经营,提升城市绿化保洁管理水平,建设干净宜居建水。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七改三清”〔16〕,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17〕,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农村垃圾、污水、村容村貌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2个、省级卫生村12个。打造苟街、白家营、回新村等一批以田园风光、古镇村落、传统民俗为依托的乡村旅游点。加快实施乡村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争取入选5个省级美丽乡村、10个州级美丽乡村。
(六)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
抓实项目争取。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围绕基础设施、旅游产业、电子商务、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谋划编制项目。补齐“三农”短板。以农村安全饮水、村内道路、产业培植、电力保障等为重点,全面提档升级基础设施,补齐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短板。强化示范引领。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理念,每个乡镇至少选择1个以上自然村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注重统筹推进。按照州委“五抓五强”〔18〕要求,统筹推进兴村强县行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建设邻里守望、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七)全力以赴深化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须认真落实国务院大督查要求,加快推进“三平台一体系”〔19〕建设,优化“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服务机制,力争依申请办理事项100%入驻实体大厅、“一部手机办事通”实名注册率达80%以上。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压减办事流程环节,改善营商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细化“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20〕成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县乡财政制度,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权责清单,确保高效有序运转。做好县乡执法协调工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继续抓好其他改革。抓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八)全力以赴推进社会治理
推进依法治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深入开展依法治县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完成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社会治理。创建省级先进平安县,取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深入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持续整治社会治安乱点,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持续提升人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强化应急管理。推动安全生产“十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化道路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九)全力以赴谋划“十四五”工作
站位全局谋长远。对标国家、省、州提出的“十四五”规划相关要求,科学提出我县“十四五”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科学编制引领建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水平“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上项目。务实推进“十四五”重大项目包装和“金点子行动计划”,积极谋划提出一批支撑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项目,强化同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对接汇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州“十四五”规划盘子。聚焦弱项补短板。围绕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补齐民生事业短板等方面,研究推出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夯实建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十)全力以赴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持续整治办事难、办事累。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办事不一次告知流程、多头跑、推诿扯皮、服务态度冷漠等办事难、办事累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督查督办力度,着力促进机关作风大转变、重点工作大突破、服务质量大改进,切实提升群众、企业办事满意度和开放发展吸引力。持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扎实开展“四转两强化”〔21〕专项行动和“双讲双提”〔22〕系列活动,重点整治工作敷衍塞责、遇事绕道走,急事慢办、该办不办、拖着不办等问题,锻造一支有想法、有担当、有作为的政府工作队伍。持续整治不收手、不收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开展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支持县纪委县监委执纪办案,对仍然不收手、不收敛、心存侥幸、顶风作案现象,坚决严肃予以惩治,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整治不讲规矩、不守纪律。坚持从严治政,坚决整治不讲规矩、不守纪律行为,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监督,做到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为建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建水的发展环境很好,发展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逢山开路的闯劲、滚石上山的干劲、抓铁有痕的韧劲,走好新长征路,确保建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谱写新时代建水振兴崛起新篇章!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和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性坚定性显著增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水平显著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显著增强。
一年来,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以“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年”为抓手,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3%、10.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15项“十三五”规划指标有望提前完成。
一年来,我们以更大力度扩大开放,“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获批全省首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内江海关正式开关运行,内江被纳入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区域,外宾团组到内江交流人次增长7倍,与4个国际城市(地区)签订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内江国际“朋友圈”快速扩容。
一年来,我们聚力精准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年实现65个贫困村退出、14542名贫困人口脱贫。至此,全市3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1.7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
一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境内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III类,10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1—11月,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7位。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现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愿景。
一年来,我们沉着应对地震灾害,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8”威远5.4级地震和“12·18”资中5.2级地震发生后,我们众志成城、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专业救援力量震后半小时内到达震中,受伤人员5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水、电、气、路、通信14小时内全面恢复。2944名受灾群众当天全部得到妥善安置,838户受损房屋如期完成维修加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实施“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年”,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投资拉动强劲有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2.1%,工业投资预计增长15.6%,技改投资预计增长14.9%。31个省重点项目、425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6.8亿元、324.2亿元,成内自宜高铁、福伊尔动力高端曲轴生产线等118个项目开工建设,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长江现代农业园等132个项目加快推进,巨腾(内江)资讯配件五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39个项目建成投运。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培育工业名优品牌30个。城区重点工业企业用气价格下降31.7%,降低用电成本1.7亿元。大企业大集团产销两旺,川威集团位列四川100强企业第11位。5户企业进入“四川机械工业50强”,中机寰宇认检中心西南分中心挂牌运行。重点工业园区新增承载面积2.4平方公里,新入驻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2个,隆昌轨道交通产业园获批全省首批“16+1”特色专业园区,内江东兴经济开发区、威远经济开发区获批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0.4%。规划建设12.5平方公里的内江国际物流港,“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开工建设;苏宁川南管理总部暨配送中心二期、凯信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成投运,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增长18.2%,快递业务量增长26.3%。实现电商网络交易额743亿元,连续5年居全省第3位。服务外包业务总量超过5亿元,增长16%。新增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2家,全市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入围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建成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内江汉安孵化器、内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20项,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6项,内江成为科技部农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的首站城市。举办第三届“内江高新杯”创客大赛等活动,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面落实“内江民营经济25条”,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60名,比2018年提升74名。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8.1%左右,占GDP比重约61.6%。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5.7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8%。成都内江商会挂牌成立。搭建内江市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协调民企维权129件。
“数字内江”建设高位推进。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内江市大数据产业规划》《“数字内江”建设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网城市”,成为全省第一批电信5G牌照示范市。全省唯一的省级政务云灾备基地建成投运。成为全国首个毫米波雷达综合测试与应用城市,与阿里巴巴签订“数字内江”建设战略合作备忘录。
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80个专项改革方案落地落实,市县两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精简政府机构92个。稳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新设乡镇(街道)挂牌工作全面完成,减少乡镇(街道)38个,减幅达31.4%。市中区“三自同步”居民自治模式被《人民日报》刊载,隆昌市获批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服务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62%,各类证明材料减少39.6%。减税降费34.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6.1万户。完成不动产登记26.6万户。建成投用“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号码管民声”。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优化招商引资机构,充实专业招商队伍,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130余次。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三届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重大活动10余次,举办异地商会内江行、国企内江行等重大活动20余次。引进明泰电子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香港威士凯智能绿色电子元器件、绿地集团恬园文旅新城、新发地成渝地区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合创新业呼叫中心等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0个,全市到位市外资金增长15.6%。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员1600人,创业项目65个,投资总额105.5亿元,获评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先进市。
区域合作步伐坚实。编制完成《内自同城化发展战略研究》,有序推进内自同城化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内自快速通道、自隆高速公路连接线等标志性项目开工,公积金贷款、旅游服务、卫生健康、警务等领域实现同城化。积极融入川南一体化发展,牵头组建川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川南清洁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产业联盟,川南城际铁路完成总工程量的80%。落实与成都、重庆协同发展任务,与成都产业投资集团共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隆昌至荣昌盘龙公路建成通车。与广西钦州市、防城港市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双百”城市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达95.2平方公里,新增常住人口4.7万人、达95.1万人。编制完成中心城区片区控规5个、专项规划9个、城市设计2个。投资66.3亿元,开工建设“双百”城市项目105个,竣工22个。完成人民公园提升改造一期工程、黄荆坝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5个,建成CNG加气站2个,内江综合客运中心建成投运。吾悦广场、传化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岗盛商业中心建成投运。完成邱家嘴、红牌路等20个城区农贸市场整治,建成城区垃圾中转站2个,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一次性通过省级评定,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实地测评。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抓实“十二件事”,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9%。新建高标准农田16.5万亩、农业园区12个。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建成家庭农场养殖单元213个。“资中血橙”种植面积达26万亩,占全国血橙种植面积的60%。建成全国最大的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成功获得2023年第七届世界无花果大会举办权。新增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8万亩,小龙虾、泥鳅、鲶鱼产量居全省第1位。新(改)建农村公路922.7公里,隆昌市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累计建成“美丽内江·宜居乡村”达标村545个,2个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8.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7%。
抓实县域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两件大事”。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和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中区城南新区整体开发步伐加快,东兴区南部新城和椑木新城初具规模,隆昌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县深入推进,资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纳入国家园区重点培育名单,威远县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内江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园区,内江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62亿元,增长16%。举办2019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承办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资中县重龙山摩崖造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大千博物馆建成开馆并入选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邱笑秋艺术馆、魏明伦碑文馆对外开放。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
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投入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3.9亿元,带动发展特色种植业1.6万亩、养殖业82.6万只(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3户236人、贫困户危房改造4476户。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440人,为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9.5万余人。全覆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脱贫基础进一步夯实。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加快推进各级环保督察、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2个PPP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工52个子项目,完成投资21.3亿元。新建成污水处理厂51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3万吨/日,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建成投运。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7.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完成营造林1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48%。
各类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17个百分点。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开展百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1%、23.9%,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完成12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成功应对8次洪峰过境,连续7年保持“零受伤、零死亡、零失踪”。新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1个,连续15年未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五、持续用力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完成“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目标任务。全市民生支出17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3亿元。新开工城镇棚户区危旧房8448套,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10810套。新建大型养老机构3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13万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新增民办幼儿园18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0420个,彻底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高考综合改革稳步实施,本科上线人数再破万人大关;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迎来首届新生。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3所三甲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协同诊疗体系。完成广播“村村响”65个、电视“户户通”7483户。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8次,首次成功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1个。
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深化平安内江、法治内江建设,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成城区派出所7个,刑事立案数下降4.4%。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开工建设特殊人群康复中心。妥善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法律七进”,资中县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市中区、隆昌市、威远县被纳入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
国家安全、国防教育和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统计调查、气象水文、国资国企、无线电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档案保密、史志、供销社等工作实现新发展。新闻出版、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开创新局面。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侨联等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办结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261件。助推《内江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立法并开始实施,对100余件次行政决策类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建立“府院”法治共建联动机制,行政复议、应诉、调解和仲裁工作持续加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93.8%。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三公”经费下降6.6%。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支持配合省委巡视工作,常态化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共谋发展的结果。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420万内江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参与内江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内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优,支柱产业不强,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中,土地、能源、环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干部担当精神还需提振,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盯住重点、难点,持之以恒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着力构建“5+4+5”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为内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坚持省委赋予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的定位,只争朝夕、主动作为,建设“一带一轴一区”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渝优质人力资源培育中心,建设成渝现代制造业配套基地、成渝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成渝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基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成渝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协同区、成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成渝绿色发展重要功能区,实施构建“5+4+5”现代产业创新发展大体系行动计划、建设滨水宜居大城市行动计划、推进“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大开放行动计划、践行沱江流域水环境大保护行动计划、构筑城乡基层治理和现代公共服务大格局行动计划,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发展带腹心节点城市,确保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在内江落地见效。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完成省下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扶贫专项年度方案,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系统总结和宣传脱贫攻坚典型事迹,讲好内江脱贫攻坚故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建立稳定脱贫监测机制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落实内江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扎实抓好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2个PPP项目,完成内江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子项目80个。完成内江市(高桥)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继续实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确保空气优良天数率不低于76.5%。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巩固球溪河、威远河治理成果,重点开展隆昌河流域治理,持续整治劣Ⅴ类水库,完成城区11条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固体废物、“三磷”行动、废弃矿山治理修复等专项整治,保持土壤环境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内江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61%。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大力培植税源,严控政府债务,持续化解隐性债务。强化重点环节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推行安全生产积分制、清单制管理,抓好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
着力扩大项目投资。强化领导包联、协调调度、督办考核等机制,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6个、580个,分别完成投资130亿元、400亿元。加快推进260余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建成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及椑木东互通连接线并实现通车,加快建设自隆高速公路连接线、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连接线,做好绵遂内城际铁路、市中区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亿元。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内江供水管线、威远县大石包水库,加快建设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建成东兴区联合水库。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重大项目,储备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盘子。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基金撬动作用。
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四新一大”产业,力争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培育发展新型显示材料、半导体器件等产业,建成明泰电子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打造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加快中建材凯盛机器人、山川精密焊管产业化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组建机床、曲轴、铸造等产业联盟,做强机械汽配产业。依托汇宇原料药生产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中医药产业,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健全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开工建设华电白马2×475兆瓦燃气轮机国家级创新示范项目、港华燃气威远LNG加工厂项目。支持川威集团实施《十年规划》,加快打造千亿企业。抓好小微企业创办、“小升规”企业成长、“小巨人”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加大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确保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增长10%。大力发展特色园区,重点工业园区新增承载面积2平方公里,新入驻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新开工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
持续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加快乐贤文旅融合、东兴老街提升改造、隆桥驿森林公园、罗泉古镇、威远石板河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0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0%。加快电子商务集群网状发展,推进苏宁易购电商智慧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确保网络交易额超过800亿元。聚力打造内江国际物流港,实施火车南站提升改造,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增长13%。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总量超过7亿元。加快发展金融业,新增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家,培育上市企业6户。实施服务业千企培育计划,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0户。推进内江天幕街、新华全球购、奥特莱斯商贸中心、资中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引进一批知名消费品牌开设内江或川南“首店”,培育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打造特色夜市街区。组织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开展优质绿色农产品等展会促销活动,稳住汽车、家电等热点消费,增加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供给。
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内江民营经济25条”,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政策精准推送工程。深化“311”干部帮扶行动,每季度举办甜商政企座谈会,及时解决企业难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降低水、电、气、物流等成本,坚决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坚决破除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坚决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生意更好做、日子更好过。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召开全市开放发展大会,出台扩大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以欧盟、日韩、东盟、俄罗斯等为重点,加强互访和经贸合作,力争与日本都留市正式建立国际友城关系。设立外商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内江中欧创新产业园,打造内江师范学院东盟留学生基地。开展“中国隆昌石牌坊文化法国之旅”国际文旅交流推广活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和“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十八届西博会等活动,办好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第六届川南电商博览会等活动,力争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现到位市外资金增长15%。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落实好川渝“2+16”合作协议,借力成都“东进”战略,深化与渝西地区合作,加强与成渝毗邻地区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动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做好资(中)安(岳)铜(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深入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争取设立省级新区,力争川南城际铁路内江段年内具备通车条件,加快建设成内自宜高铁,启动隆黄铁路隆昌叙永段扩能改造,促进政务跨区域办理、异地就医结算、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社保资质互认。落实内自同城化20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内自快速通道,形成更多同城化成果。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力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发展市场主体2.2万户。支持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全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入市。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深入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和示范区。深化市校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办好创客大赛、人才活动周等活动,深入实施“甜城英才”引进工程,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聚集。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标准推进5G建设,力争建成5G基站600个,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高铁站、重点商圈全覆盖。加快“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内江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将市直机关数据整合到市大数据中心,打通“信息孤岛”。加强与华为、阿里巴巴等合作,高质量推进“数字内江”建设。
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加强耕地保护,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大力推进“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生猪保供稳价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20个、农民合作示范社25个、龙头企业8户。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狠抓宜居乡村建设。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深入开展“五清”行动,累计建成“美丽内江·宜居乡村”达标村900个,确保全市95%的行政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55%的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支持隆昌市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支持威远县、市中区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快银山渡改桥建设,开工建设资威路一期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支持市中区打造内江国际物流港、东兴区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隆昌市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资中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威远县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支持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提质升位,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五、全面实现“双百”城市建设目标
突出高标准规划。坚持精描细绘,开展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完成内江高新区城北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以及市中区旧城片区、城南乐贤新区、东兴南部新城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规修编。
突出高质量建设。坚持精雕细刻,实施“双百”城市项目90个,完成投资50亿元。完成沱桥加宽改造工程,建成黄荆坝大桥及连接线,开工建设水心坝大桥,加快邓家坝片区整体开发,推动谢家河片区、高铁片区、城南新区、白马组团、东兴南部新城、椑木新城提质扩面,完成“双百”城市建设目标,确保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0万人。开工建设内江一中扩建工程、内江二中城南校区、牛毛山小学,加快建设内江师范学院新校区、市第三水厂及配套管网、市人才综合体等项目,建成市体育中心、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开工建设邓家坝滨水公园,建成花萼湿地中北段、玉带溪生态湿地、寿溪河生态湿地等公园绿地,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0%。
突出高水平管理。坚持精耕细作,完成汉安大道两侧景观步道连通工程、玉峰路中桥、银杏街大桥等城市治堵工程,完善智慧交通大数据管理,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2个。常态化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持续整治城区违法建设,开展防护栏专项整治。大力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1个、村(社区)示范点20个,实现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借助专业智库和新兴媒体,精准化、差异化开展城市营销,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六、加强城乡基层治理
强化多元主体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基层治理财政保障。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基层治理。鼓励公众参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健全基层治理架构。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做大做强中心镇和经济发达镇。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机构设置,推动街道赋权扩能、减负增效。加快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优化村布局,培育一批中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
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加强平安内江、法治内江建设,构建“伞状+警务网格”防控体系,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化“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推进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力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好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地震受损房屋重建,确保受灾群众住得安全、住得温暖。优先建设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公共服务、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产业项目180个。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办好“30件民生实事”,推进民生“十有行动”,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就业优先,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八大行动”,建立“双联两会六送”制度,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高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水平,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残疾人、城乡低保人员、优抚对象、孤儿等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改造城镇棚户区危旧房2000套、老旧小区90个。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避险搬迁安置120户。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新建公办幼儿园30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彻底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支持内江师范学院申硕工作,支持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建,支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内江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扩招,促进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进健康内江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艺精品创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抓好连界国际足球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和慈善事业,加强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史志等工作。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坚定不移讲法治。严格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接受监察监督,支持司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舆论监督。启动《内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内江市物业管理条例》起草工作,出台政府规章1部,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和行政应诉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坚持依法统计,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奋发有为讲担当。勤勉履职、夙夜在公,崇尚实干、力戒空谈,敢于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扑下身子抓落实。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提升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落实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25条措施”,支持奋斗者、激励创新者、保护担当者、宣扬奉献者,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坚守底线讲廉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不低于10%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不低于3%的幅度压减“三公”经费。强化审计监督,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坚持自我革命,增强斗争精神,打造人民满意的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新篇章!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篇3
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以及《达州市人民人政府 2019 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有效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现将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统筹、压实责任,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保障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决策部署。及时调整充实了开江县人民政府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和办公场所,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 年)》总体要求,制定了《开江县 2019 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为 2019 年法治政府建设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2.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连续 5 年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入县委常委会议题,主动向县委常委会汇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并就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向县委汇报,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
3.压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出台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度述法工作方案》等文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头雁作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法治、反对人治上树标杆、作表率。同时,层层签订法治政府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将任务细化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
(二)健全机制、严格审查,科学规范依法行政体系
1.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审查。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始终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全年,共出具重大决策审查意见书 150 余份。
2.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对全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始终坚持合法性与可行性并重的原则,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和清理,确保县委县政府政令合法合规。全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 61 件。
3.充实法律顾问团。及时调整补充县政府法律顾问团,完善顾问团成员票决制等制度,为决策提供法制保障。
4.加强备案审查纠错问题的跟踪督导。对提出的审查意见,坚持定期回访,特别是针对一些重大合同等涉及政府核心利益的合法性审查意见,严格规范合同审查备案程序,确保依法决策,有效防范法律纷争。
(三)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全年共发放“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1306 份,发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 519 份;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全年取消不合理证明 135 项。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将 19 个部门 208 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至县行政审批局,划转比例 82%。暂不划转事项进行归并整合,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窗发证”。全县 256 项行政许可事项进驻政务大厅 251 项,进驻率 98.04%;333 项公共服务事项进驻 274 项,进驻率82.2%。
3.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县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统筹协调、检查指导、
督办考核均统一归口至县综合执法局,形成了管理、执法、服务为一体的管理格局。进一步理顺市场监督、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农业农村和文体旅游 5 大领域的执法事项和队伍,减少执法层级、加强执法保障、提高执法效能。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印发《关于深化开江县任市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 164 项。
(四)公正文明、严格规范,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全县 1300 余名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法律知识培训,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升。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证件验审和申办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2.强化行政复议应诉。建立健全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及时纠正制止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强化府院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和个案协调,实现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全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18 件,行政应诉案件 7 件。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扎实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对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全年共发出执法监督整改通知书 20 余份。开展执法案件评查比赛,随机抽查执法案卷,邀请一线执法人员参加评查比赛、集中交流,提升执法水平。
4.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相继印发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方案》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持续开展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专题培训,扩大审核主体、拓展审查内容、创新审查方式,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制定了《开江县行政执法公示办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五)健全机制、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公众合法权益
1.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认真落实“清单制+责
任制”,针对 12 个重点领域和 8 类重点人员等特殊敏感群体,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2862 件,成功化解 2816 件,化解率达 98%。探索创新“三人四级矛调机制”“五访四谈三结合”“有事情找我”等典型经验,切实为群众搭建民生服务、意见诉求和矛盾纠纷的解决平台,真正让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顺得了气。
2.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大力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开启法律援助绿色审批通道,设立“12348”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热线,全年接待法律咨询 750 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268 件。
3.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1 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23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20个,全县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热线平台基本建成。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在县政府官网开辟依法治县和法律服务专栏和链接,线上受理和解答群众法律疑问 140 余人次。
(六)强化意识、示范带动,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1.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认真开展乡镇、部门会前学法活动,积极举办法治专题讲座、法治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年乡镇、部门开展会前学法 300 余场次。
2.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结合“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 300 余场次,参与群众三万余人。
3.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积极申报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创建项目,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上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
二、2020 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措施、通告公告等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审查审核力度,确保所有疫情防控措施于法有据。加强涉疫医疗、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防疫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作用,做好涉疫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面落实《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 年)》和 5个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依申请事项“办事不出乡”,切实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继续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
(二)不断提升制度建设质量。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坚持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和有效期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和审查工作,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公布清理结果和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并实现动态调整。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强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提高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力度,推动司法所参与属地党委政府行政决策及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法治审查,督促合法性审查制度落地落实。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城市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开展“行政执法整顿规范年”活动,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地落实。开展行政执法主体及人员清理工作。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常态培训机制,加大行政执法能力培训力度,切实
提升执法人员执法水平。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组织开展公开选聘特邀监督员活动。建立行政执法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调查,对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进行整改,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依法执法。
(四)严格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严格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报备政府规范性文件。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落实群众投诉举报登记制度,及时核查投诉举报和信访事项,依法处理违法行政行为。强化审计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政策解读等制度,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五)依法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制度,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丰富人民调解组织结构。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程序,根据案件的法律性质、复杂程度、涉案金额以及影响力等因素实行不同的审理程序,探索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开庭审理制度,规范行政复议调解和解程序。严格执行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队伍“准入”门槛,强化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办案能力。
(六)积极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实施“法律七进”,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重点执法部门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机制。建立村(社区)“两委”成员集中学法制度。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探索“三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快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室)
建设,70%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规范化。畅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站运行工作,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三台融合”、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篇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
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去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完成。“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设立科创板。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外贸外资保持稳定。
——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民生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极大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松绑减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丰硕。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中央指导组加强指导督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韧不拔,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捐物。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及时采取应急举措,对新冠肺炎实行甲类传染病管理,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坚决打赢武汉和湖北保卫战并取得决定性成果,通过果断实施严格管控措施,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调派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优先保障医用物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全力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延长全国春节假期,推迟开学、灵活复工、错峰出行,坚持群防群控,坚持“四早”,坚决控制传染源,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加强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迅速扩大医用物资生产,短时间内大幅增长,抓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保障交通干线畅通和煤电油气供应。因应疫情变化,适时推进常态化防控。针对境外疫情蔓延情况,及时构建外防输入体系,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主动分享防疫技术和做法,相互帮助、共同抗疫。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免收所有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用能成本,发放贴息贷款。按程序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误农时抓春耕。不懈推进脱贫攻坚。发放抗疫一线和困难人员补助,将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这些政策使几亿人受益,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我国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各位代表!
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抗击疫情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较突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我们一定要努力改进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尽心竭力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二
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今年已过去近5个月,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出台的政策既保持力度又考虑可持续性,根据形势变化还可完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
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四
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增加创业担保贷款。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五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
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六
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七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积极利用外资。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八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等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倡导全民健身,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
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各级政府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治理能力。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惩治腐败。
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办好自己的事。要大力纠治“四风”,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社会活力,凝聚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底气。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今年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
各位代表!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海外侨胞是祖国的牵挂,是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要发挥好侨胞侨眷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中华儿女凝聚力,同心共创辉煌。
去年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军队在疫情防控中展示了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优良作风。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打好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编制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后勤和装备保障能力,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始终让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
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我们一定能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各位代表!
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篇5
2020年,陆河县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部署,按照《陆河县2020年度全面依法治县工作要点分工方案》要求,坚持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核心,以普法教育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我县教育领域以法治教、以法治校,实现我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均衡发展,为把陆河打造成美丽大花园,实现绿色崛起而贡献一份力量。现将我局2020年推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履行依法行政职能。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动态完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梳理我局现阶段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编制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及标准,生成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由县政府统一对社会公开;梳理了涉及我局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情况,认真做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落实工作。二是优化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增加普惠资源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至2020年底,完成碧桂园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办学的治理任务,按规范程序认定了22所普惠性民办园,全县公办园幼儿占比为50.12%,公办园和普惠园幼儿占比为84.01%,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达到了上级考核指标要求;继续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按程序审批设立了“陆河县河田欣艺幼儿园”等三所民办幼儿园,有效缓解了我县学前教育的学位紧张状况;加强学校的发展规划,拟迁建县实验中学和河田镇城南小学,以适应陆河县城南部的学位需求。三是强化监管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民办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严格实施民办幼儿园年检制度,对发现问题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开展对无证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实地摸排,加大对无证幼儿园的查处力度,责令无证幼儿园关闭停业,推动民办幼儿园、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化、特色化、优质化。
(二)坚持推行政务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政务信息公开。按照省、市关于政府网站集约化的要求,我局将政务信息公开栏目由陆河教育网转至陆河县人民政府网,制定审批事项清单,将招生考试、教师招聘、行政审批变更等信息的在政府网上公示。二是提高立法公众参与度。对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采取座谈会、听证会或向社会公布草案等方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做好义务教育划片、听证工作,就相关学校学区划分组织听证会,并将听证会报告及学区划分结果及时公开,对涉及到民生事项的政策实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2020年8月出台了《陆河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办法》(陆教[2020]1号)。三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审查,积极引进广东省第二师范学校陆河附属学校。
(三)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加强重大事项监督。一是强化权力制约。按照建设法治学校的要求,各学校严格按学校章程办事,完善教代会、工会工作制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督促学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小额工程建设、教育装备采购等的备案审查工作,由局纪检股负责廉政审查;二是落实落细信访工作机制。畅通公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维护信访秩序。通过行风热线、信访系统、问政平台、“门户网站”以及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等多种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四)健全法治宣传机制,提升干部、师生法治素养。一是组织开展本系统“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谋划推进“八五”普法工作。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和法律顾问。二是组织干部学法用法,推进法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提高执法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执行队伍严格按现有法律、法规执法,坚持严格、规范执法与文明人性执法相结合。三是开展学生普法系列活动。利用班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尤其是疫情期间依法防控的法治知识、卫生法治普及。各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陆河中学和河口中学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利用新媒体推进普法工作。
二、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与原因
2020年,县教育局在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落实了市县的法治建设的任务,但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在青少年普法工作上存在创新不足,法治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力度不大;二是仍有部分规范性文件没有完全按要求进行清理;三是执法队伍力量未能及时补充,几年前的执法工作人员没有补充新人员,青黄不接,缺少法律专业人员;四是教育局未成立法规政策部门,对系统性法治建设工作造成制约;五是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未达标。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06所,占比100%;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8所,占比26.4%;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3所,占比2.8%。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政负责人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指导地位,结合实际,将法治建设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党组会议等学习内容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重大意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推进法治建设,完善建设依法治教系统工作。为加强教育系统的法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和权责统一的要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增强责任感,亲自谋划、亲手推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部署,健全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深入推进部门依法行政、学校规范办学,建立系统普法,完善法规审查部门建设。
(三)重视加强法治宣传,推进青少年普法工作。组织学校师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进青少年普法活动。各中小学校制定方案,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悬挂标语横幅、主题班队会课、宣传专栏、黑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等;举行“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今年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生“民法典故事会”征文大赛,我县多名学生获奖,其中彭可昕同学的作品获得省级特等奖。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思路和打算
2021年,县教育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要求,努力推动教育系统法治政府建设上新水平。
(一)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实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统一审查、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按期修改、废止或重新制定规范性文件。开展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工作,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与文件同时公布。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机制,梳理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
(二)提高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用人导向,普遍开展宪法法律教育,强化对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组织我局公务员参加执法证考试切实加强法治理论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加大行业治理力度。协调各镇加强对正常营业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巡查,对新的校外培训机构及幼托机构加强治理,全面、准确、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基本情况;对办学场所条件恶劣的,安全隐患大的,各类证照不齐全的,坚决依法取缔关停。
(四)进一步加强普法教育。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把学生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五、对近期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政府建设督察自查阶段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思路和措施
我局针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政府建设开展认真的自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思路和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第一责任人带头作用。要充分认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按时间、按步骤、按要求积极推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二要把握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要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规定、部署,把握工作方向,聚焦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梳理各项问题。三是强化责任落实,狠抓问题整改。要主动担当作为,严格落实整改责任,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细化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整改完成时限,扎实推进整改工作,确保整改任务按期完成。要直面问题与不足,压实主体责任,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全面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六、无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篇6
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叙永县人民政府关于《叙永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收官之年,我局严格按照叙永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要求,以增强人的法治观念为先导,以提高人的法律意识为重任,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依法行政为目标,狠抓发动,突出重点,注重法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2020年度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基础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教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喻新春任组长,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任副组长,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策法规股,负责推进和落实具体工作。
2.加强谋划部署。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全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及时组织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及部署今年工作。同时坚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向局领导汇报依法行政工作,使局领导及时掌握情况,研究解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整改。
(二)完善制度,扎实推进行政执法基础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叙永县教育和体育局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制度、行政执法告知制度、重大行政执法案件集体讨论制度、重大行政执法案件听证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不断夯实教育行政执法基础。
2.加强培训学习。严格落实行政机关和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把与教育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列入学法计划,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年内共组织学法专题会议4次、自学7次,切实保证行政执法人员每年至少参加40小时的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能力。
3. 加强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保留县教育体育局行政审批办公室,负责本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做好执法证补证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确保我局教育执法人员主体适格、程序合法、持证上岗。
(三)规范运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1.强化政务公开。一是调整充实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落实公开信息局办公室把关、局分管领导审批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局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及报送工作。我局坚持每月向叙永县依法治县办报送法治工作情况及相关佐证资料,在县依法治县办的领导下,有序开展相关工作。三是加强行政执法公示。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本局“内设机构及职责、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办事指南、流程图、行政执法人员信息表。做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双公示”。做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2.规范行政权力行使。一是开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工作。二是编制和优化教育行政权力运行流程。进一步明确保留的行政权力的实施条件、程序和办理流程等。三是规范行政审批。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清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公布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2020年,我局共清理出行政权力事项28项,有的证明事项直接取消,有的变更为个人承诺+部门间协查的方式。严格执行行政审批事项申请一次告知制度,实现群众办事一次性提交材料、一次性办结的办事效率,极大方便了群众,又加强了社会监督力度,受到办事人员的广泛好评。
3.加强依法治教。为切实提高教育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效能,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我单位对审批后民办学校是否依照审批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开学初组织工作人员分组深入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开展收费、招生、安全管理、学生资助工作专项检查,多举措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据统计,2020年共开展行政检查24次。检查组成员由本局有行政执法检查证的2人以上组成,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进行整改,有效规范了全县公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4.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及信访办理、行政调解等工作。持续加大信访举报案件调查处理力度。认真落实行政调解相关制度,重点开展学生伤害事故调解、教师(学生)申诉处理工作,进一步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有效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同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党代会代表意见建议。
5.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本单位重大行政决策均采取局务会形式进行讨论决策。先后开展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面向局机关各股室和各部门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并全面采纳各方所提合理性意见建议、提交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
6.大力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我局结合全县教育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学校校长培训学习,通过聘请司法局、检察院、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校长进行法制、纪律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学校校长办学指导思想、办学行为、学生管理、班子建设、教师队伍管理、校产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意识,有力地规范了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办学行为。
7.利用法治宣传月,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宣传教育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推进依法治校,全县教育体育系统结合法治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机会,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各中小学校邀请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到校开展法治讲座,青少年学生法制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开辟法治宣传阵地60余个,全年开展法治讲座共180余次,有力推动全县教育系统普法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校务公开等相关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8.以课堂为主阵地,抓牢抓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县的工作要求,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和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从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努力培训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保证计划、师资、课时、教材“四落实”。按要求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充分发挥校外“第二课堂”的作用。
二、下一步的工作
为更好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开展,我局将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工作思路,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为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继续努力。
(一)严格按照权责清单、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二)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宣传和教育,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能力。一是加大对《民法典》的学习。让全县教职工、中小学学生知晓《民法典》内容。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体育法》《社区矫正法》的宣传贯彻力度。三是加强对全县教职工的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全县广大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四是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对违反教育法规、侵犯师生权益的事件加大打击力度。
(三)继续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做到教育体育系统领导干部带头学宪法、讲宪法,把握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治学的内涵和意义,以身作则。各中小学校持续深入宣讲宪法的精神、原则和核心要义,使宪法精神深入每一名教职工的内心。
(四)进一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和形式,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
(五)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保障行政执法公开透明运行。
今后,我局将继续按照普法宣传工作和依法治县目标要求,进一步理顺思路,狠抓落实,使我局普法宣传工作和依法治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推荐访问:枣庄市 人民政府 报告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2023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发布 枣庄市人民政府报告发布时间 枣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枣庄市政府报告2021 枣庄市人民政府官网 2020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枣庄市2021政府工作报告 枣庄市政府文件 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个人安全生产履职报告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