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读书报告,供大家参考。
1全球化与中国梦 ——加西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读书报告 工商管理类 3 班 1108220306 王玥 摘
要:
《百年孤独》 中的拉美世界, 闭塞而混乱, 和现代文明之间有着重重阻隔。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情况有些类似, 特别是在封闭的方面很像。
但是在开放三十余年之后, 情况已经变化了, 我们融入世界的程度已经很高, 和现代文明不再有隔膜。
而如今, 和拉美国家同样作为第三世界国家, 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公司帝国及其资本不断扩张, 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 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如果我们不能最终找到一条合适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以及国内的贫富差距扩大,最终将使整个社会的和谐受到严重破坏。
而这一条道路, 就是共产主义。
除了贫富差距的增大, 在《百年孤独》 中我们已看到, 经济全球化带给马孔多带来的是腐化与野蛮, 是人性的扭曲。
经济全球化的效率利润功利指向, 决定它不能回答人类的终极关怀、 人存在的意义和万物的价值。
退一步说,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能够促进世界范围内社会的现代化, 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会幸福。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们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们应该如何贯彻十八大的理念、 实现“中国梦” ?
关键词:
文明碰撞; 全球化; 改革
我不敢说我有多么认真地阅读这本书, 我至今都记不清那么多复杂的人名,故事情节倒是能说上不少; 我也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尝试来读, 才能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无论对学生还是成人, 它都是难读的。
作者加西亚· 马尔克斯说, 他写这本书, 只是想给自己的童年经验一个文学归宿, 并在书中影射了许多亲人。
但这本书如此繁复有力, 不容读者不去搜寻象征。
马尔克斯自己也曾同意, 马孔多可以象征拉丁美洲。
而读者们在其中看到的更多:
孤独的作用原理、 权力的变异过程, 甚至人类历史也不夸张。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 是书中文明侵略的历史缩影。
2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建立了马孔多, “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 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 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 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世界新生伊始, 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 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这是个极其原始的小镇, 没有任何先进工具, 人们极其缺乏知识和见识,不知道冰块这种东西, 也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所在, 在科技和交通尚不发达的当时, 是一个被文明世界遗忘的角落。
布恩迪亚家族就在这样一个角落里, 用原始的方式生存着。
从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徳斯带来磁石、 望远镜、 炼金实验室, 还有冰块, 到里正堂阿波利纳尔· 摩斯科特代表政府驻扎小镇, 到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参军, 到皮埃特罗· 克雷斯皮带来自动钢琴, 到教堂, 到电报, 到火车, 到工厂、汽车、 飞机……就像布恩迪亚家族的混乱情欲和繁衍一样, 这些新鲜的文明世界的玩意儿一刻也没停止脚步, 入侵了原始的马孔多人的生活。
马孔多家族不同的人, 对文明世界的态度也大不相同:
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的好奇以及后来的疯狂, 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后来的自闭, 何塞· 阿尔卡迪奥的漠不关心只着迷于情欲及后来遭毒手, 乌尔苏拉的抵制与反感以及后来的固执……正是这些不同的态度, 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大不相同, 而最为长寿的乌尔苏拉, 几乎见证了整个家族所有成员的不同命运。她看着自己的后代一个个长大、 一个个死掉, 他们经历不同的疯狂, 体会相同的痛苦。
“‘这些我太熟悉了。’ 乌尔苏拉喊道,‘时间好像倒转了, 我们又回到了从前。’”
活到最后的乌尔苏拉丧失了 时间感, 她觉得什么都没有变, 她分不清这个奥雷里亚诺和那个奥雷里亚诺。
但她因为丧失了时间感, 也许因此获得了真实的历史感。
人创造文明, 又毁灭文明; 人创造秩序, 又令秩序混乱不堪。
对于生命长河中循环往复出现的那些东西, 觉得耐人寻味又惊心动魄。
我觉得马孔多的居民对外来文明的入侵并不感到反感, 相反, 他们在大多数时候表现的是热情和欢迎。
我想, 布恩迪亚家族在几代人的轮回中逐渐走向了衰败, 并最终毁灭, 恰恰是因为族长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身上所流淌的那种冒险与创造精神在一代一代的传人中逐渐丧失了, 以至于到了奥雷里亚诺与阿玛兰妲· 乌尔苏拉在不顾一切的纵欲中竟慢慢地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从此整个家族便堕入了 无以复加的封闭, 到了 最后两人的结晶竟是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
3儿, 这无疑宣布了这个家族的毁灭。
我想这种隐喻的含义应该是拉美不该抗拒外来文明的入侵, 而是要适合并从中找到平衡。
欧洲人在探险中发现了拉美, 传入了外来文明的火种, 一方面打破了 这个封闭社会的平衡, 结束了它长久以来的孤独, 另一方面也给这个古老大陆带来战争的苦难和政治的血雨腥风。
尽管战争不是正义的, 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与融合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正如书的结尾所说“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 这段特殊的历史与苦难不会再重现。
与文明世界的交锋, 何以导致一个原始家族如此悲惨的命运? 书中有两段故事最能解释:
一是自由党与保守党的竞争; 二是香蕉工厂的纠纷。
这两段故事对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参与自由党和保守党竞争的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是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
他是坚定的自由党支持者, 不惜与岳父堂阿波利纳尔翻脸, 不惜背井离乡 在外征战, 在不同的地方战败, 又在不同的地方发动起义, 而最终却厌倦了战争,与保守党妥协, 签订了尼兰迪亚协议。用原文的话讲“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 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 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
” 这无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不是对布恩迪亚上校,而是对文明世界的政治斗争。
政治所追求的目标永远是高尚的, 而途径却是黑暗邪恶不择手段的。
卷入文明世界的政治斗争, 并没有让这个马孔多人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反而让他厌倦了, “彻悟” 了。
鲜血和火药已经让他对那些高尚的目标失去了兴趣。
这在他征战后期留下十七个子嗣就能得出结论。
同时战争也使得马孔多满目疮痍, 布恩迪亚家族失去了对马孔多的领导地位, 马孔多居民也失去了往日自由祥和的生活。
政治和宗教一同统治着这个弹丸之地。
而马孔多人对他们持同样地反感却不得不服从。
香蕉工厂的纠纷, 是马孔多与文明世界冲突的升级。
外来的人破坏了小镇的清静和美好, 政府和外地人强迫人民劳动, 终于爆发罢工。
工人要求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 却遭到政府的镇压屠杀。
三千多人死于非命, 尸体被装上了开往海边的火车。
唯一的幸存者何塞· 阿尔卡迪奥第二中途跳下车爬回了马孔多。
他以为人民已经群情激奋, 但看到的只是一切平静无常。
所有人对这次武力镇压一致否认, 不存在屠杀, 不存在香蕉工厂, 消失的人都是出远门了。
他对政治和文明
4的恐惧达到的极点, 从此把自己关在便盆间, 致死都未踏出房门一步。
大多数人都相信了权威, 少数知道真相的人却被人们看成了疯子——这段令我极其触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当文明悄悄进入马孔多时, 它从未抱有善意, 文明的眼里只有金钱和利益。它蹂躏着马孔多人, 只为满足自己的贪婪和野心, 只为了那些血腥的荣誉。
文明的行刑队杀死的不只是战争罪犯, 倒在火药硝烟下的, 更多的是无辜的马孔多人。纯真的马孔多人从未真正融入文明, 他们是文明的牺牲品。
书的最后, 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最后幸存者奥雷里亚诺读懂了梅尔基亚徳斯留下的有关预言的羊皮卷。
原来这篇羊皮卷所欲言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 具体到每个成员的活动的细节—— “奥雷里亚诺平生从未像此刻一般清醒, 他忘却了家中的死者, 忘却了死者的痛苦, 用费尔南达留下的十字再次钉死门窗, 远离世间一切干扰, 因为他知道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上记载着自己的命运。
……他顾不得拿到亮处, 就站在原地, 仿佛那是用卡斯蒂利亚语写就, 彷佛他正站在正午明亮的光线下阅读, 开始毫不费力地大声破译。
那是他家族的历史, 连最琐碎的细节也无一遗漏, 百年前由梅尔基亚德斯预先写出。
……读到这里, 奥雷里亚诺急于知道自己的生事, 跳过几页。
此时微风初起, 风中充盈着过往的群声嘁喳。
他对此毫无察觉, 因为他发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初步线索。
……当马孔多在《圣经》 所载那种龙卷风的怒号中化作可怕的瓦砾与尘埃漩涡时, 奥雷里亚诺为避免在熟知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又跳过十一页, 开始破译他正度过的这一刻, 译出的内容恰是他当下的经历, 预言他正在破解羊皮卷的最后一页, 宛如他正在会语言的镜中照影。
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 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 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 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 从世人记忆中根除, 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 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这是一段极具深意的构思。
羊皮卷的预言在使故事更为神秘的同时, 也暗示了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马孔多, 它发生在整个拉丁美洲大陆上, 发生在所有被文明遗弃的孤独的角落。
约十六世纪以前, 包括哥伦比亚在内的拉丁美洲遍布印第安部落。
在欧洲人
5的心目中, 向东走和向西走意味着同样的神秘与财富。
强大的猎奇心态驱使最早离开欧洲的西班牙人寻找对面海岸的文明, 有人以此为借口来到了拉美, 披荆斩棘, 最终在拉美扎下根。《百年孤独》 反映了拉美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和重叠时,当地人怎样取舍。
在遇到同自己文化不适意的文明时, 做了怎样的反抗; 最终却因世代的转变, 做出了让步和妥协, 最终卷入生生不息的来者的洪流。
作为被动者, 这是一种沧桑存在, 世事变迁, 人情冷暖, 宇宙奥秘, 无不蕴涵其中, 从而清晰为存在与沧桑的百年孤独。
正如《百年孤独》 结尾的表述那样:
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 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马尔克斯曾说:
“我的职责不仅仅反映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而且要反映本大陆乃至全世界的现实。” 马孔多的故事里有秩序和野蛮的冲突, 现代性的自觉, 文明碰撞的抉择, 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等命题。
在马孔多建立不久时, 何塞·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曾说:
“世上正发生着不可思议的事情, 就在那边, 在河的另一边, 各种魔法应有尽有, 而我们却像驴子一样生活。” 这总能让我想起中国的国门打开前的情状, 想起鸦片战争之前、 以及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
在《百年孤独》 中, 随着铁路的开通, 电影、 留声机等现代化技术和奢侈的进口商品涌入马孔多, 外国资本家在村里开垦香蕉种植园, 在周边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城镇, 资本主义的发展愈加猖獗, 小镇进入一个混乱的时代:
“人们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失望; 一会儿百思不得其解; 一会儿疑团冰释, 以至谁也搞不清楚现实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 而工程师、 农艺员、 测绘员、 水文学者和土地测量员的到来实际是殖民者派来进行经济侵略的。
正如马尔克斯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样:
“这使人禁不住猜想:
这些农艺师、 水文学者、 测绘员和土地测量员,还有带来系留气球和捕捉彩色蝴蝶的赫伯特先生, 以及带着活动陵墓、 牵着德国猛犬的布朗先生是否同战事有什么联系。
” 显然, 作者对这些侵略者的态度是十分厌恶的, 他在书中这样写到:
“虽然他们的模样装得与常人一般, 但骨子里却象马戏团的演员。
”
我们不能说经济全球化对拉美完全没有带来有利的一面, 毕竟在 《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从一个闭塞的小城镇变得现代化, 但消极影响显而易见:
奥雷里亚诺上校发现, “人的本性起了变化” 、“地方官员被发号施令的外乡 人代替了” 、“从
6前的警察都由手持大刀的凶手代替了” 。
经济上的控制已经深入到了政治上的控制。
而从香蕉公司工人与政府的谈判, 到三千人大屠杀, 再到用火车将尸体扔进海里, 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总之,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情节中暗含了 西方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史。
对于马孔多的居民来说, 这种全球化暴露了资本主义的贪得无厌, 给居民带来的是无情的镇压。
在香蕉公司操控的保守党政府背后隐藏着的是拉美国家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
大屠杀过去后, 那场如上帝操纵般连续下了五年的清洗了所有罪恶的大雨, 更突显了拉丁美洲国家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任人宰割的凄惨境地。
《百年孤独》 中的拉美世界, 闭塞而混乱, 和现代文明之间有着重重阻隔。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情况有些类似, 特别是在封闭的方面很像。
但是在开放三十余年之后, 情况已经变化了, 我们融入世界的程度已经很高, 和现代文明不再有隔膜。
而如今, 和拉美国家同样作为第三世界国家, 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公司帝国及其资本不断扩张, 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 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如果我们不能最终找到一条合适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以及国内的贫富差距扩大,最终将使整个社会的和谐受到严重破坏。
而这一条道路, 就是共产主义。
除了贫富差距的增大, 在《百年孤独》...
推荐访问:《百年孤独》读书报告 百年孤独 报告 读书
下一篇:百年孤独读书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