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供大家参考。
靠正气实干 促科学发展
为提前全面小康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平顶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 年 8 月 26 日 )
赵顷霖 各位代表、 同志们:
现在, 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平顶山市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平顶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 是在“十二五” 发展开局之年、 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的重要时刻召开的。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 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 坚持“四个重在”, 落实“四个带动”, 持续“学先进、 比创新、 看实效”,靠正气实干, 促科学发展, 为提前全面小康团结奋斗。
一、 提前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 市七次党代会以来, 七届市委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 团结带领全市人民, 认真贯彻中央、 省委决策部署, 克难攻坚、 砥砺奋进, 圆满完成市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们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而且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
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是 2006 年的 1.94 倍, 由全省第 7 位提升至第 5 位, 年均增长 12.6%;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4000美元, 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1.12 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 2006 年的 1.99 倍, 保持全省第3 位, 年均增长 18.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2006 年的 1.64 倍, 保持全省第 5 位,年均增长 13.1%;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 2006 年的 1.74 倍, 由全省第 14 位提升至第 12 位, 年均增长 15%。
在全省率先建立全民医保、 农村低保、 社会临时救助和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等制度, 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 家庭, 基本实现城乡 低保“应保尽保”, 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 和幼儿“入园难” 问题有了实质性推进;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解决了 8.6 万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我们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而且提升了城乡 建设水平。
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 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60 多万亩, 培训农民 35 万人次, 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6 家, 粮食生产连续 9 年丰收。
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壮大, 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 30 家、 高新技术企业 13 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 16.6个百分点,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挺进全国企业百强。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 三产业比重提升 2.2 个百分点,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1.2 个百分点。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审批, 城市新区建设总体方案通过省政府批准, 县城和 36个中心镇扩容规划基本完成修编, 城镇化率 43.4%,提升 6.4 个百分点, 现代城镇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编制实施新农村建设“两个规划”, 启动 173 个示范村建设, 探索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 统筹城乡 发展的有效路径。
通信、 互联网建设步伐加快, 通过“国家数字城市试点市” 初验。
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实现村村通公路、 县县通高速。
我们不仅推动了文化建设日益活跃, 而且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建成了市博物馆、 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 承办了第六届中国曲艺节、 第二届全国戏剧梅花奖大赛、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赛、 第四届中国· 宝丰魔术文化节、 首届中国曲剧艺术节、“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美在鹰城” 全国摄影大展等大型文化节会活动, 创建为“中国书法城”。
积极倡导“守规则、 尊重人, 争当文明市民”, 深化了精神文明创建。
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荣获全国人口和计生综合改革、 婚育新风进万家“双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
蝉联三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建立政法稳定和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荣获“全省平安建设显著进步市”, “全省信访工作成效显著市”, 打黑除恶保持全省“三连冠”。
我们不仅推动了党建工作持续创新, 而且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培训各级各类干部 27 万人次, 51 所基层党校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 在全省率先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 倡树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方式, 新建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 2250 个, 发展党员 3.8 万名; 创新党风廉政建设机制, 完善了反腐倡廉教育、“三重一大” 事项集体决策、 领导干部任中检查、 党务公开等系列制度, 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2649 起, 党政纪处分 3345 人; 创新党委部门服务发展方式方法, 找准结合点, 选好载体, 培育典型、 典型引路, 取得积极成效。
依法治理深入推进, 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各级人大、 政协、 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和群团组织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依法依章履行职责, 形成了团结合作、 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过去的五年, 是平顶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 是转型升级实现重要突破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 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是党的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的五年。
我们不仅积蓄了发展势能, 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尊重规律, 科学发展。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探求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 确立并实施“生态建市、 产业立市、 文化强市、 和谐兴市” 战略; 顺应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趋势, 统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城镇化、 建设新农村 “三大任务”, 持续提升改革开放、 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三项保障”; 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 提出要建设“三化” 协调发展、“三地” 优势突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 不断完善了发展思路, 凝聚了发展共识。
二是以人为本, 为民惠民。
我们坚持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制定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考评体系, 引导各级干部更多地关注民生, 把公共财政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 推动“三就两保”“扩面提标”; 加快推进文化、 教育、 医疗、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覆盖城乡 的公共服务体系; 重视信访积案化解和网民留言办理,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不仅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而且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坚定信心, 团结奋进。
我们坚持把提振信心、 加强团结作为战胜困难的重要前提,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引导全市上下精诚团结、 同舟共济, 趋利避害、 共克时艰,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把握了工作主动, 实现了平稳发展; 针对矛盾凸显期的复杂局面和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失土问责,勇于担当、 创先争优, 更加积极地化解社会矛盾, 更加负责地加强安全整治, 不仅稳控了社会大局, 而且锻炼了干部队伍。
四是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我们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持久动力,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与中介组织; 深化 “两转两提”,推行阳光政务, 以行政效能提速促经济发展提速, 以环境优势创发展优势, 以企业的评判衡量环境的优劣; 连续承办三届“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 搭建招商选资品牌平台, 扩
大引资引智成效, 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 拓展了发展空间, 而且开阔了干部群众的思路和眼界。
五是扎实作风, 求实求效。
我们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凝心聚力的关键环节,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三平” 精神, 积极践行“三具两基一抓手” 要求, “学先进、 比创新、 看实效”, 并用“省内看位次、 市内看比重”、“离标兵更近、 让追兵更远” 考量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工作, 力争每年都有新标杆, 每年都有新举措, 每年都有新成效; 不断清理干部队伍观念上的“四个不善于”、 方法上的“四个习惯于”、 作风上的“虚、 俗、 假、 贪” 表现, 以领导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转变, 增强了各级干部工作的推动力和执行力。
六是加强党建, 强化保证。
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 提高各级党员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坚持讲条件、 按程序、 重实绩, 选拔任用既勇于面对矛盾又善于解决矛盾的干部; 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 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战斗力;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发挥市委常委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这些经验归结到一点, 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谋划发展、 推进工作,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准则检验工作成效和发展成果。
五年的历程充满艰辛,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
平顶山发展取得的每一项进步, 都体现着中央、 省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 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我代表七届市委, 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向长期同我们合作共事的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 向始终关心支持全市工作的离退休老领导、 老干部, 向驻平部队、 武警官兵、 公安民警, 向所有为平顶山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 朋友们, 致以深切感谢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 同志们, 省委、 省政府提出, 中原经济区建设要五年彰显优势, 十年实现崛起, 到 2020 年全省实现全面小康; 要求平顶山发展指标高于全省水平,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市“十二五” 规划按照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进行了谋划。
这是省委、 省政府的重托, 更是全市人民的期盼。
我们既充满信心, 又深感责任重大。
经过多年发展, 我们不仅具备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且积累了继续前进的精神财富。
全面小康 23 项指标7 项已经实现, 7 项实现 90%以上, 综合实现程度 74.6%, 经过分析测算, 有条件有能力提前 3~5 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其中, 差距较大的有人均生产总值、 城镇化率、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 公共安全指数等指标。
同时, 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发展方式仍较粗放; 一些党员干部的领导方式和能力素质存在有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种种表现; 少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 一些地方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不力; 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
而且, 我们面临着国际、 国内市场不可预见性增强, 区域经济竞争不进则退、 慢进亦退的压力。
因此, 今后五年是我市提前全面小康的决胜时期。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弘扬正气、 勇于担当,科学发展、 敢做善成, 付出更加积极高效的努力。
二、 提前全面小康的任务要求 中原经济区建设序幕已经拉开, 全省各地竞相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提前全面小康,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四个重在”, 落实“四个带动”, 持续“学先进、 比创新、 看实效”, 靠正气实干, 促科学发展, 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 生态建设彰显新成效、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和谐建设开创新局面, 胜利完成“十二五” 规划, 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 经过五年奋斗, 我们要实现人均收入高于全省, 城乡 发展趋于协调,文化建设繁荣活跃, 生态环境优良宜居, 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公平正义更有保障, 人民生活殷实富裕, 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步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基本完成工业化、 城镇化。
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50%左右, 城镇化率 50%以上, 50%的中心村基本完善基础设施、 形成建设规模。
——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5%以上。
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 2%以上。
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10.5 年以上。
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
——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 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森林覆盖率 33%以上, 环境质量指数 95%以上,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实质性成效。
——基本建立覆盖城乡 的社会保障体系。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下。
基本实现零非访。
城乡居民收入比 2.5 左右。
基尼系数 0.4 以下。
恩格尔系数 40%以下。
公共安全指数 97.5%以上。
实现这些目标,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民生导向、 创新驱动、 统筹运作、 标杆引领。
坚持科学发展, 就是要牢牢把握第一要务, 持续实施“生态建市、 产业立市、 文化强市、和谐兴市” 战略, 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 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 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坚持民生导向, 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
上一篇:社区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下一篇: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报告